《北京女子图鉴》上周开播了,会员党一口气追了6集。初步印象觉得挺写实,故事也充满了诚意。
可总觉得还缺了什么,整个故事和人物少了一股狠劲。二刷后,终于明白了这点:故事有些刻意营造那份悲凉,而女主角少了一份打拼的灵动。
当然,这部剧整体还是值得可以追一下,每一集只有30分钟,当鸡汤喝喝,多少还是能补充点能量。
女主角北漂故事还是写实的,这张情怀牌能戳中很多北漂姐妹的心。
电影《如果·爱》里,周迅饰演的孙钠就是北漂艺人,最窘迫的时候,只能偷偷去吃别人剩下的残羹冷炙。
赵薇唱的《我和上官燕》,就是一首励志的北漂之歌:“繁华的大都会,护城河的西河沿,古老城墙边,淡淡四季天,空气里的微甜,树荫里的夏夜,想起来不远,一九九八年,六号楼九单元,现在早已拆迁,我和上官燕曾分租两个房间,我们不常见面我很忙她很闲,那些艰难岁月,梦想好难实现,我们分享过同一碗泡面.....”
小时候看以前的明星采访,歌手孙悦就分享过自己的艰辛历程,租地下室就不用说了,我记得她说过一条牛仔裤可以穿四五年。
更惨的情况都有,像邓超的北漂故事,就相当惨烈。
但,实事求是的说,北漂肯定要吃苦,但苦不是主旋律。
《北京女子图鉴》是一个进阶故事,戚薇饰演的女主陈可依从四川到北京打拼,最开始是懵懂的状态,但心气是高的。
陈可依很不甘心,小城市是人情世界,而大城市才有更多的公平。
她在老家的饭局上就显得非常不适应,她观察着身边直男们,不注重礼仪——抖脚,也不顾及身边的女士——抽烟。
她磕磕巴巴地应对着饭局上的一切周旋,更坚定了她内心想走出去的想法。
她像厌恶这些直男一样,厌恶这样的小城市。
于是我们看到了陈可依的一路升级,从弱到强。
我们对剧中的职场技能做了实测,讲真,剧中的这些职场技能还是偏弱。
《珠光宝气》里Melissa说过:我请你来是上班的,学习请回学校。
现在的职场已经没有多少时间让新人从零开始适应和学习,十年前更不会。
这就是北上广的职场,实习生都要求马上能上手的,前提是你必须聪明,有灵气。
笨鸟先飞不是不可以,但一定不能放在台面上修炼,笨鸟只能回家默默修炼,上班的时候,没有时间让你在办公室不断预热。
#面试的雷区#
看陈可依一开始的面试进程,各种混乱,谈情怀“因为我妈妈是北京人”,谈工资,越谈越低。
还有,主动说起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这是打同情牌么?这些都是面试雷区呀。
看陈可依面试的打扮,衬衫,高跟鞋,都很到位,但这个双肩包就挺突兀的。
新人面试,不要谈虚无缥缈的东西,不要卖自己的情怀,请抓重点来推销自己:你的优势是什么,你之前做过哪些相关项目......
谈工资的时候,要做好市场调查,该行业应届生平均薪水是多少,你给自己留了多少回旋的余地。
打扮不求惊艳,但求得体。
看陈可依的家庭环境并不是很差,准备一个几百块的真皮包包,还是很不费力的。面试的门面功夫一定要做好,不然被面试官发现底气不足,也容易被刷下来。
还有,千万不要面完试去当面问“自己有没有希望留下来”。
面试有流程的,不可能当场告诉你结果,你这么问,会让面试官觉得你很不专业,另外,也不要给自己添堵,本来找工作就有压力,问结果这种事情,一般是一周后再邮件或者电话问,这样也能避免尴尬。(陈可依就不能网上搜搜最基本的面试攻略么?)
#简历做得很华丽#
不管职场新人还是老人,简历不需要华丽,只需要内容简洁,有重点,排版入眼。
陈可依太注重简历的包装,显得华而不实,最后还要被面试官diss。
新人毕业生的简历,要注重两个方向:
1,实习经验,把实习的工作项目,自己完成的亮点提炼出来。
2,校园实践经验,比如学校宣传工作,演讲比赛......
很可惜,剧情里的面试像走过场。各种面试场景很多,但没有一个有深度的。
#如何做好前台#
陈可依的第一份工作是托关系找的前台。
但整个流程非常慌张,她就像一个服务员,每天做着重复的体力工作,端茶送水收外卖。
我周围有真实的前台逆袭案例,但只有一两例。从广告公司的前台,连环跳到甲方的高级经理,这样的前台,一开始就是野心膨胀,并且很有手段。
前台虽然是一个低端工种,但也一个万金油平台。对内,你要和所有员工对接,处理各种杂事,对外,你要和供应商周旋。好的前台能应对千丝万缕的麻烦。
好的前台需要有强大的沟通能力,一上来就要有主动沟通的意识。很多员工都需要和前台保持好关系,毕竟很多小事情,前台能提供便利,比如帮你查收快递什么的。前台属于行政岗,每个员工都需要行政支持,前台就像是一个贴心小棉袄。
正常逻辑来说,大公司的前台还是很有话语权的,哪怕是新人,也没有人敢随便欺负。
前台,也要懂得合理拒绝,比如帮同事叫外卖垫款,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陈可依犯了所有新人都会犯的问题,她怕得罪人,于是选择“被动接受”。
在一线城市的职场,所有工作流程都是有既定的规则,除非你在一些不正规的小公司。
帮同事预定外卖,前台只是一个沟通桥梁,外卖到了,电话同事出来拿货,并且付款,这是很简单的操作流程。
想想《辣妈正传》里的孙俪,也是从前台做起的,时尚杂志是人精的地方,前台要hold住全场,得有自己的本事。
《穿Prada的女魔头》里,Andy最开始是女魔头秘书,从零开始,她的工作进展虽然磕磕碰碰,但一开始就能让人看到她的上升期:这是一个有脑子,执行力强的姑娘。
执行之前,先动动脑子,到底怎么做才最有效,这些准备功夫要在家里做,可以向关系好的人偷偷请教,也可以对着镜子训练自己的表达与沟通。
职场,也是讲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千万不要忽略背后的努力。
陈可依也有一些聪明劲,比如去问同事要钱的时候,会有一些讨巧的话术,这样能避免尴尬。
但她错在,一开始就没有按照常规流程办事,新人做事的安全方法是,不要自己创造规则,而是按照既定的合理规则。
公事公办,本来就是职场规则,尤其在大城市里。这样可能给自己省去不少麻烦。
原本,我期待陈可依的第一份前台工作,可以更聪明一点。
可惜没有。
#公司站队问题#
这是办公室政治必答题。
陈可依做完前台后,去了一家广告创意公司任职。
她在公司站队问题上吃了亏,讲真,她输在没有眼力劲。
她步入北京职场的初期,整个人都不敏感,有点傻乎乎的感觉,到处乱撞。
我们对新人最大的期待值就是“眼睛里有活儿”,新人能主动做事儿,如果能比别人想到前面,那真的是求之不得。
这家公司门派斗争很明显,从这位柳总,打扮和气质特别国企风,一看就是权力斗争的高手。
而张超,是走新思维路线的,和柳总不是一条路,必然也是对方的眼中钉。
果然,这种斗争马上开始了。
新人如何站队呢?
很多人会随波逐流,跟随资历深的人,比如剧中,大家都是跟着柳总。
团队聚餐,故意不叫张超。
布置工作,也是架空张超,让他没有团队可以支持。
这位柳总,年纪大了,重心在权斗上,而且时常请假回家处理私事,专业度上,应该就是老油子,只是靠资历混而已。
张超就不一样,他的工作能力还是有的,这样的领导,能真正教新人东西。
一线城市的职场圈,资历是一个很虚的词,而且资历≠能力。抛开国企不谈,新人阶段,必然是要把能力修炼放在第一位。
陈可依这时候开始了“耿直”,她完全摸不透职场的站队法则,反而要去碰软硬钉子。
新人站队的最安全办法就是“谁也不站”,做好自己的工作,把自己修炼强大了,就站好自己的队。
不要随意透漏自己的底牌,陈可依在新人期的时候,太沉不住气,总是泄露自己的底牌。找工作的时候,表现出太想得到这份工作了,上班的时候,又太容易出卖自己的内心世界了。
这样的新人,很容易被踩,因为好控制,容易被牵着鼻子走。
公司的站队文化,其实也是内耗。
在这种氛围下工作很苦,但也要学会苦中突围。
新人没有选择,先好好修炼业务能力,同步情商也要提升,懂得与不和谐的势力周旋。和人打交道的问题,说起来难,但其实也简单,只要你冷静思考对方的诉求,并且挖掘自己的行动力,看看能否匹配,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匹配度,人际关系的问题都可以解决。
职场同事,会忌惮有想法的人,假如陈可依刚入公司,就能做到做事稳妥,不出纰漏,周围的人会觉得她有神秘感,也不敢轻易踩踏。
职场里,被踩踏的永远都是蠢人。
#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陈可吸引顾总的方法,是用创可贴。
女人穿高跟鞋,总会破皮,这时候随身带着创口贴就是展示心思细腻的好机会。
当年做新人的时候,我也这么准备过。《珠光宝气》里的康雅思,还随身带高级丝袜,就等着女同事丝袜被勾破的时候,她能神助攻一把。
陈可开始脑子清醒了,懂得如何做一些锦上添花的功夫。
但真的到了要处理危机的时候,剧情又显得很弱。
陈可依生病了,休病假期间没有跟进项目,导致最后项目飞了。顾总很生气,要陈可赶紧弥补。
弥补的过程很简单,找前老板求救,然后自己亲自再去和客户谈补救的机会。
越往后看,我也越明白了编剧的套路,这也是为什么内地职场剧一直深陷瓶颈的原因。
职场是锻炼人思维和能力的地方,思考工作的策略和方向,按照思维来执行推进,这不是简单的三点一线,需要一个流程,也需要更多波折。
但往往我们看不到主角们的表现,因为没有丰富的“问题场景”给他们,而整个流程就是短平快,完全不是职场里的样子。
好像就是各种小公式,遇到问题,用这个公式套一下,问题解决了。
真正的职场白领想找回共鸣的时候,却觉得力度不够。
讲真,陈可依这样的职场能力,还是有些肤浅的。
真正的能做到独当一面的人,整个思维逻辑很清晰,对事情预判很准,首先不会犯低级错误。其次,遇到问题也能马上出一套缜密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是你先想出来,拿出来和老板先过一遍,再去执行,而不是被动地去解决。
看惯了美剧,日韩剧或者TVB职场剧,他们会设定很多职场的案例,给予角色丰富的空间去梳理逻辑和解决方法,整个职场形象是立体而生动的。
再看内地的职场剧,《北京女子图鉴》已经有很大提升了,新增了很多职场经验值,但只是一条结论,或者是一个现象,职场故事本身很单薄,角色的饱满度也不够,但比起这几年的内地职场剧,已经算很好了。
大城市的职场让人的成长速度非常快,因为很现实,没有多少时间让你去试错,每走一步,你都要使上力,而且有收获。
《北京女子图鉴》里的开会现场,大家讨论的话题都很泛泛,08年的场景里,大家都还是讨论纸质文件,女主角上班,手里还要抱着文件夹,这些场景真的有些过时了。
我记得刚上班的时候,那时候讨论最多的是电子文档的格式要求,尤其是很多细节要点,比如半角全角标点符号,再比如邮件回复的技巧......
真正标准的职场剧,不仅是要给观众展现一个行业的基本风貌,更要展现的是专业白领的高效全能。
当然,《北京女子图鉴》还是会追下去,毕竟这张情怀牌打得不错,只是职场案例过于单薄了。
生活中的“北京女子们”,我知道你们都是全能选手,还是要为你们打call的。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风风微博:@一直风和日丽的风和君
--按下去,扫射我--
新闻推荐
高霖在查房(受访者供图)■记者魏玉婷你见过凌晨4点多莫桑比克的天空吗?那是他每天醒来工作的号角;你去过早晨六点多拥挤的马普托中心医院吗?那是他每天投入工作的地方;你想象过两年时间生活在...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