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计委负责人日前表示,目前,已有26个省区市出台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性文件、实施方案。 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多次出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实现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推进会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被列为今年深化医改10项重点任务之一,将扩大到全国85%以上地市。六成以上老年人口、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将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让居民有自己的健康档案,是各地试点的基础内容。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说,调查结果显示,在福建、四川等地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专业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都在80%以上,群众真正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受益。据了解,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由以下人员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也有患者担心家庭医生“水平有限"。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表示,家庭医生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为分级诊疗奠定基础。家庭医生只有为签约对象解决问题,让居民实际受益,才能建立起信任关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关于家庭医生的三个问题值得关注。——在基层,家庭医生基本由乡村医生或社区卫生机构医生兼任,部分地区家庭医生签约人数过多,身兼数职,压力过大。——薪酬激励不足,有的地方目前还没有补助。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认为,过去的医疗体系是以治疗来收费,现在家庭医生是签约制,更多工作是健康干预,就不应沿用老办法,需要重新建立一套薪酬计算体系。这样才能发挥出家庭医生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人才。——有的地方双向转诊还不顺畅,难以帮助病人及时得到专业治疗。“很多时候都靠私人关系寻求转诊帮助,多方协调才能帮患者争取到床位。"昆明市盘龙区联盟街道社区家庭医生张绍霞说。对此,王虎峰表示,转诊问题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存在,这影响了家庭医生发现的疑难杂症的及时救治。只有真正落实双向转诊机制,才能让家庭医生更好发挥作用,让患者真正受益。(据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
新闻推荐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吴冰清)天气终于转晴了,可是假期也过完了。这个清明小长假,老天爷的戏可是很足的,先是“狂躁”,又是“冷清”,最后再表演了个“热情”,真是一天一个样,完全不带重复的。好在假期结束...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