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 成都市 绵阳市 自贡市 攀枝花市 泸州市 德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资阳市 宜宾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雅安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广安市 巴中市 眉山市
地方网 > 四川 > 四川新闻 > 正文

邱华栋:美在日常,触手可及

来源:成都日报 2018-02-04 04:12   https://www.yybnet.net/

“2017中国书店之都”,成都当之无愧

“2017中国书店之都”,成都当之无愧

提要

生活美学首先是以“生活学”为核心的大美学。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美,就是美在自然,美在人们的日用常行。从这一点来讲,成都做到了一种极致,成都对世界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嘉宾

邱华栋,小说家、诗人、评论家。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16岁开始发表作品,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1988年被武汉大学中文系破格录取。曾为《青年文学》杂志执行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现为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出版长篇小说《夏天的禁忌》《夜晚的诺言》《白昼的躁动》《正午的供词》等,中短篇小说集《黑暗河流上的闪光》《把我捆住》,散文集《绝色喀纳斯》,书评集《和大师一起生活》,建筑评论集《城市漫步》,诗集《花朵与岩石》等。

对话

成都味道,一种独特的生活气场

记者(以下简称记):能不能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成都味道”?

邱华栋(以下简称邱):“成都味道”是从一个漫长的过程里流传下来的综合性传统,我理解的“成都味道”,实际上也就是一种独特的成都生活气场,一种活色生香、伸手可及的成都生活美学。

记:很多在成都生活过的人对“成都味道”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对这一点你有无共鸣?

邱:“上善若水”铸就了成都城市精神,薪尽火传的人文精神和文学传统永远是成都的动词和名片。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20世纪40年代初,著名作家朱自清第一次来到成都,就感到成都是与北京很相似的古城,是“小北平”,且气候温润,物产丰富,最宜居家。他写到:“据说成都是中国第四大城。城太大了,要指出它的特色倒不容易。”我没能找出这个“据说”的另外出典,这分明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成都为“中国第四城”的出典,可以说朱自清就是“中国第四城——成都”的命名者。

当然,朱自清还是找到了成都的一大特色,那就是回荡在大街小巷里的“闲味”。这种“闲”,似乎潜移默化地浸入了他的内心深处。他体味出成都的“闲”,既为一种银杏落叶飘在地面、被微风带动兀自而舞的“闲”,又为一种“早睡早起身体好”的农耕时代的“闲”。对朱自清来说,这种“闲”是一种很难细诉的状态,犹如蜀地无处不在的薄雾,是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说的群体氛围。尽管他竭力以老到的文笔表达这种飘浮在空气里的气氛,但还是引用了被誉为“现代游记写作第一人”的易君左先生的《成都》一诗,来进一步佐证这种感觉:“细雨成都路,微尘护落花。据门撑古木,绕屋噪栖鸦。入暮旋收市,凌晨即品茶。承平风味足,楚客独兴嗟。”

记:为什么一些人文积淀深厚的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却似乎缺乏成都这种海纳百川的城市升级能力?

邱:大凡人文积淀深厚之地,置身于需要反思、反叛、突破的时代,却往往因羁绊太多,或抱残守缺,或沉迷于过往文化的幻象,反而失去了发展的后继锋锐之力。成都却没有这么多负担,经过磨合、吸纳,反能在文化、经济领域异军突起。我认为,你所说的那些城市不具备成都独有的生活美学。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美学呢?不过是在消费新模式、生活新场景上给老百姓不断带来惊喜;不过是对生老病死、春风杨柳、竹林摇曳、酒楼飘香、小桥流水、驿站灯笼的咏叹;不过是商人、白领、蓝领、卖唱者、旅游者等等,可以一同在城市的风景线上,一起目睹空中的飞鸟与锦江的晚照……把生活的感官放到纸上,把生活的喜怒哀乐融到笔端,包罗万象,这就构成了风味十足的成都话语。

我想,只要在成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既可以在城市的阡陌中寻找到扬雄、杜甫、李白、薛涛、三苏、杨慎和巴金、李劼人、沙汀、艾芜、马识途、阿来、梁平笔下的氤氲与痕迹,又能体会到浮荡在川西坝子上那股蒸腾而起的城市凝聚力。这些,本质上都来自于成都生活美学所蕴藏的强大生命力。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你一直被公认为是真正具有城市感觉的作家,你的系列城市小说,继承了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城市叙述……

邱:我总是瞩目于居住在城市的现代人,他们就像失去家园的流浪者,行走在寻找自我的漫漫旅途上,他们有一种病症,我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便是致力于这种城市病症的疗救。我认为好的作家应该是生长型的,应该不停生长,不停地对所处时代和生命状态发言,通过文学予以表现,在积累中壮大,到一定程度而成大家。我觉得成都的气场正在催生这样的大家。

记:你去过成都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这是目前全球规划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和你的系列“城市漫步”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邱:我考察过不少城市森林公园,也写过不少文章,我曾在小说里写到过那种笑容与声音混合的气息与华贵的灯光,构成的“城市森林”。

行走在阔达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我来了一个深呼吸,真想练一套拳法!在这时, 我想起了一句话: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龙泉山一带是客家人的居住地,国学大师王叔岷的故居就在这里,这里又是作家朱自清、叶圣陶以及曲学大师卢前经过之地,还是国画大师陈子庄写生作画的区域……他们的悲欢与歌哭,他们心灵的焦躁与安宁,他们日常生活的烦恼和欢喜,他们精神世界的苦闷和欣悦,都在这里留下了印记,成为精神生活的遗产,成为今人文化生活的底子。

的确,成都拥有太多这样的空间。在这里,生活之美,触手可及。我想,生活美学首先是以“生活学”为核心的大美学,其实就是生活实用美学,是将传统审美观应用于生活各个领域的美学升级版。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美,就是美在自然,美在日用常行。从这一点来讲,成都对世界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生活无疑是反映人文精神与物质丰富的一面镜子,成都生活美学的提出,是城市思想的高度结晶。城市的精神向度,既构成了人文都市的经脉,也是城市品格的集中反映。正是丰厚的历史传承、勤劳务实的奋斗、继往开来的活力,为成都铺下了生生不息的底蕴。

书香带来这座城市的静气

记:你和我买书都多,人称“剁手党”。你现在有多少书?

邱:我小学三四年级开始读书,最开始是捡破烂,废铜烂铁、牙膏皮什么的,卖了钱去买书。我买的第一本书是《狼王洛波》,还有一本也是关于动物——《中国野生动物故事集》。就是从这时开始对阅读感兴趣,对收藏书籍感兴趣,现在有几万本。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特别喜欢,不想还了,就告诉管理员丢了,赔了5倍的钱,那本书定价1.2元,我赔了6元。

记:《2017—2018中国实体书店业报告》显示,2017年成都书店数量已达3463家,继北京后位居全国第二。你对成都的实体书店有些什么感受?

邱:我对成都的书店印象特别好,参加过很多相关活动,比如主要销售天府文化书籍的见山书局、刚刚开业的三联韬奋书店成都分店,每天吸引上万游客,是宽窄巷子的一道靓丽风景。

书店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代表了城市的一种生活方式。时至今日,书店与阅读的形态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却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商的纷争,书店从业者更应注重书店形态的多样性发展,打造多元丰富的城市人文风景。成都的书店与北京一样,门类极多。现在刚放寒假,我看见书店里学生特别多,他们静静读书的姿态,让我看到成都特有的一种静气。我发现成都的书店早已不再只是单一的卖书了,它涵盖了读书、美学生活、展览空间、文化讲座等多重文化功能。当然,书店更是心灵的驿站。

现在电子阅读发达,但我还是喜欢读纸质的书,我觉得书籍不会消失。意大利有位作家专门写过一本书——《别想摆脱书》,就是写电子时代书籍的价值和作用。书籍很难被电子书替代,因为,第一,书籍的阅读是一种主动的阅读,一册在手带来很多复杂的感受;其二,书籍本身有双重价值,一些古老的书不仅是记载文字,还有文物价值,制作精美的书也可当作礼品或收藏品。

记:你去过天府广场旁边的成都博物馆、四川省图书馆吗?

邱:我去参加过大型文化活动,那里无疑是成都的文化地标。一座城市必须有像样的博物馆、图书馆,人们生活才不至于单调,偶尔去逛逛,让忙碌的身心慢下来。成都这些文化场所服务也做得很到位,有座位,有咖啡,有音乐,消费也不贵。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无论从历史的渊源还是人文痕迹,无论是从建筑格局还是思维方式所留下、所形成的话语空间,成都都似一个内敛而反光的法器,成了叠现历史、民俗与现实的一面古镜,用一种纯粹的光,昭示着薪尽火传的人文经脉,绵远而恒久。

手记

2018年1月29日

在文学界,“邱华栋老师”名声在外。他其实并不“老”。他一只脚踏上1960年代拥挤的末班车,另外一只脚悬吊着,“70后”作家均向他行立正之礼,他就呵呵呵呵地笑,一脸的宽厚。邱华栋魁梧健硕、反应敏捷,不似文弱木讷的书生。朋友之间,我们称他为“华仔”,他经历了多年武术队的夹磨,所以有人说文学华仔的表情,比起演艺界的华仔还要丰富呢。

华栋实在太忙,在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期间,他必须满世界飞,一年里几乎有一半时间是在奔赴会议与转赴另一个会议之间度过,迄今已出访过三四十个国家,参加了所有涉及中国文学的各类文学聚会,国内的文学活动更是频繁,要代表《人民文学》杂志出席、发言、颁奖。不知不觉间,昔日的知名小说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开会主编”。他说:“文人们都说自己忙,其实我才算忙人啊,但在高铁、酒店、机场、飞机上,我真是一分一秒也不浪费,拼命读书……”高强度的奔走,让他阅人无数,对文学写作以及文学走向,具有常人不及的视域与敏锐。

成都,邱华栋来过几十次之多,参加文学笔会、作品研讨会、主持鲁迅文学院西南作家培训班、参与成都书店举行的新作签售会、诗歌朗诵会等。对成都的书店氛围、文学气场以及市井,他相当熟悉,甚至会说一口纯正的本地方言,基本不露馅。他说:“我多年生活在新疆,后来到武汉读大学,一来二去,成都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驿站。因此,我把对成都的印象、情感写进了小说、散文,比如我在小说《墨脱》里,就把一个感情故事的中转站放到了成都,这得力于我对成都的熟悉与相知。”

邱华栋曾经非常注意以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城市标志作为作品细节,比如大饭店中各种美食的名称,各种流行汽车牌号、摇滚乐以及别墅中的设施,得以在作品中保留那个时代城市青年文化的一些标志性符码。但在《墨脱》里,主人公入住于成都一家深藏于小巷、很不起眼、肯定也没有进入旅客信息联网系统的“家庭旅店”。显然邱华栋对近年成都兴起的旅游经济产物也很留意。

现在,邱华栋书写成都的城市空间景观,以及具有现代商业气息的人文景观——天府新区林立的现代化建筑,锦江两岸造型别致、气象万千的大楼,街市上循循善诱的广告,商店里包装精美的商品……成都街头的流行色常让人眼花缭乱,夜晚的成都则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天府之国的成都,作为一座令人向往的西部中心城市,大酒店、娱乐城、旋转餐厅、麦当劳快餐店、摇滚乐、游戏机、豪华轿车、时装、推销等构成了都市快速流动的消费模式,极大地刺激了人们追求更好生活的欲望。现在成都正在倡导并发扬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学,让城市生活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邱华栋感到这将让文学爱好者拥有更多的憧憬和想象空间。

新闻推荐

省政府督查组督查西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

本报讯(李新才记者周越)日前,由四川省总工会副主席任远明为组长的四川省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第二督查组,对西区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相关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督查组实地...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太阳出来喜洋洋2018-02-03 05:37
猜你喜欢:
“爸爸不要走”2018-02-03 13:20
评论:(邱华栋:美在日常,触手可及)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