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罗中立 1980年中国美术馆藏《父亲》系列手稿(局部)《父亲》系列手稿(局部)《春蚕》 罗中立《春蚕》系列手稿(局部)
□文/李璞
手稿作为研究艺术家工作方法的路径,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相比艺术家的成品创作,手稿也更为鲜活,更具有阅读和观赏性。近日,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的“正在发生——罗中立手稿展(1963-2017)”拉开帷幕。作为罗中立最大规模的一次个人展览,我们从400余件手稿及其他形式的作品中,看到了中国当代油画画坛领军人物罗中立的勤奋,以及对待艺术创作的热情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也是罗中立代表作《父亲》创作手稿及素材迄今最为完整的一次呈现。
手稿时间跨度长达54年勾勒罗中立半个多世纪艺术轨迹
此次展览的手稿作品,分“前期艺术状态”“连环画作品录”“《父亲》创作前后”“乡野故事举例”“重读的美术史”“从平面到立体”“环境正在树人”“国际行旅图记”及“随处手记图存”九大板块展示,包括从1963年至2017年的作品,时间跨度长达54年,共展出罗中立的400余件珍贵手稿作品,以及部分创作作品,同时罗中立近10年来全新的实验性雕塑创作作品也亮相其中,展览勾勒出罗中立半个多世纪的艺术轨迹,呈现了艺术创作的具体情景和背后的故事。
在“前期艺术状态”部分,展出了1967年罗中立户外写生的《四川美术学院浴室——红砖房》等作品。展览现场,罗中立回忆起当年美院一周放一次水洗澡的情景,直到后来他还有带着儿子去这个浴室洗澡的习惯。1963年,罗中立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由此开始专业学习。其间经历中国特殊时代的起伏,他第一次来到四川大巴山地区,为他此后艺术创作缘起埋下伏笔。“前期艺术状态”部分选取罗中立自附中读书以来的30余件手稿,从中可以窥探艺术家最初的成长轨迹和学习经历,亦可从艺术家的笔下看到老重庆、老美院半个世纪前的形貌,让人生出许多回忆与联想。连环画作品部分,则展示了1973年罗中立首部连环画作品《四十二根导火绳》出版,稍后《水浒故事》《智取生辰纲》等相继出版。在那个娱乐读物屈指可数的年代,连环画的出版为罗中立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得益于连环画创作的训练,他对人物、故事、情节、场景,写生与虚构的技艺把握日趋成熟,为日后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展览部分以《水浒故事》为例完整展出整部连环画,让我们在了解罗中立处理构图、叙事等艺术把控力的同时,也重新审视连环画这一画种曾对中国传统绘画与民俗文化产生过的深远影响。
《父亲》作为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
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父亲”
1981年,《父亲》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作品以超大画幅尺度和借鉴照相写实的深度刻画,用塑造领袖人物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最普通的农民,从而把艺术拉回到现实生活与人文关怀之中。伴随着这幅作品在《美术》杂志封面的刊登、中国美术馆的收藏,罗中立变得家喻户晓,《父亲》作为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父亲”。此次展览,可谓是《父亲》创作手稿最完整的一次集中展出,共呈现有关《父亲》的20余件素描、色稿和相关素材。继《父亲》之后,罗中立相继创作的《春蚕》《年终》《岁月》等代表作的系列手稿,同样被视为中国伤痕美术、乡土绘画的里程碑。1983年,作为第一批中国公派留学生,罗中立前往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研修。其间正值中国“85美术思潮”,罗中立在思考自身艺术取向的过程中,仍然坚持以农村和农民——中国社会最大场域和群体,作为自己一以贯之的创作题材,进一步形成个性化艺术风格和独具特色的创作语言。以《洗脚》和《金钱豹》两幅作品创作为例,一方面展示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海量手稿,而每张手稿之间的微妙差别,正是艺术家对创作本身近乎苛刻的反复推敲;另一方面,这些同一题材内容却横跨了数十年的草图,也呈现出艺术家在风格、技巧和观念上,对自我的突破与超越。
重读艺术史
与艺术大师的重新对话
2001年,罗中立另辟蹊径,开启了《重读美术史》系列创作。作为中国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代艺术学子,他亲历了信息匮乏因而求知若渴的过程,甚至隔着玻璃展柜临摹《世界美术全集》。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潮流快速更迭、西方艺术观念涌入的冲击,罗中立决定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重塑艺术作品,他以挪用、解构和再创造的方式,对公众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进行演绎,这是罗中立与艺术大师的重新对话。过去十几年,他开始进入雕塑创作,艺术作品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语言转换。2014年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建设成型,斩获全国美展环艺设计类铜奖,可以看做是罗中立与众人合力完成的“艺术品”。作为负责人,罗中立与学校主创团队一起,把他的艺术草图变成施工方案,再变成今天的校园实景:一个青山修林、水塘成片、梯田绵延,最大限度保留原住民农耕文化和典型山地浅丘地貌的生态校园。观众在校园游走,皆可以看出艺术家对一草一木的匠意用心。
罗中立展前最近一次出国旅行,和往常一样,也以绘画方式留下了旅途中的许多精彩瞬间。事实上,无论是罗中立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重庆市文联主席时,还是他陪夫人去银行、医院的琐碎生活,或者是开会、乘飞机的片刻间隙,他从未停下手中的画笔。作为一个超常勤奋的艺术家,他无时无刻不沉浸在对艺术的思考和笔头演练之中,创作已成为他生活、生命存在的一部分。罗中立手稿数量之大,恐怕中外艺术家少有。透过这些大量手稿,观众可以更加真实地走近艺术家,从创作背后看到艺术家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表达。
新闻推荐
□俞益萍年画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中国人朴素的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年画和春联一样都起源于“门神画”。门神画是从唐代开始的,说的是唐太宗常常做恶梦,老听见鬼叫,半夜惊醒,一身...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