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入选名单,四川大学钟本和、王辛龙带领的“化学工程教师团队”凭借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突出成绩,成为全国201个获选团队之一。这支团队聚焦国家重大科技需求,急国家之所急,数十载如一日不懈奋斗、攻坚克难、甘于奉献,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特等奖等重大奖项;这支团队不断突破我国磷化工发展共性关键技术,开创我国磷肥工业新途径,引领中国近几十年磷化工行业发展……
30载坚守:
独创“料浆法磷铵工艺”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农业发展遇到一项急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仅依靠氮肥产出的农作物“苗壮实不壮”,农业生产水平提不高。“壮果实”的磷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但当时的技术无法从我国中低品位磷矿中生产磷铵,国家只能花大价钱从国外进口磷铵。
80年代初,钟本和带领科研团队,潜心十余年,坚守三十载,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磷铵生产技术,解决了我国自给自足生产磷肥的关键问题,并实现了装置国产化和大型化,使我国从世界最大的磷铵进口国成为大量出口国,实现我国粮食增产2562万吨、农业利润增收526亿元,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国家的磷矿都在西南,解决磷铵生产问题是我们的责任。”钟本和说。她毅然放弃出国进修的机会,无数次跑到工厂了解生产实际问题,没日没夜查阅资料文献,终于创造性地提出了“料浆浓缩法制磷铵新工艺”。该工艺能够从中低品位磷矿中高效生产磷铵,我国实现磷肥生产的自给自足几乎胜利在望。
然而,当时的学界几乎没有人支持她。“大家可能觉得国外发达国家又不傻,他们都没用‘料浆法\’,你这么做能行得通?”但是钟本和不服,她认定的事情就会坚持到底。她顶着压力继续埋头苦干。没有经费,就贷款,利用自己在工厂的资源到山里的厂区做实验;时间紧迫,就和同事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好几个春节都不回家……
终于 ,实验成功了!钟本和领衔团队首创的“料将浓缩法制磷铵新工艺”, 结束了我国中低品位磷矿不能生产磷铵的历史,并于198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原国家计委列为“六·五”以来我国科技战线的五大成果之一。
新技术轰动全国,但钟本和的研究并未就此停下。她继续面向磷化工生产,坚守在科研成果工程化的一线,努力推动实现装置的国产化和大型化,终于促使我国从世界最大的磷铵进口国成为大量出口国。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四川省有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赵永镐创新成就奖,首届“亿利达”科技奖……钟本和获得无数重大奖项和荣誉称号。如今,这位业界闻名遐迩的磷化工泰斗,仍然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传承与创新:
不忘初心引领行业发展
往上数,其实川大化学工程教师团队成立已60余年。目前团队有主要成员21位,形成了老中青梯队,团队在钟本和的带领下,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一路引领着中国磷化工行业的发展。
“坚持为国家服务不动摇”,是团队最珍视的精神。他们不跟风,不追热点,坚持面向国家需要,踏踏实实地钻研认定的技术方向。一个项目可能做上十余年,但一定要把实验室中的想法做成落地的产业化成果。“我们不要做飘在空中的研究,要把研究落地,实实在在地为行业,为产业,为国家发展服务。”钟本和说。
“工程经验”,是团队看重的传统。“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个老师都有工程经验”。钟本和早期与工厂合作较多,团队认为只有到工厂去,了解实际,才能够面向实际,推动科研进步。的确,团队也是这么做的。在钟本和团队里,所有老师都具备工程化经验;大部分老师每年出差到工厂去的时间都超过100天,他们的学生也要去工厂进行工程实践。团队已形成了“以工程导向为主的应用基础开发”风气,并在全国高校中首创EPC工程总承包的产学研技术成果转移服务新模式。
在团队精神的激励和引领下,团队成员面向国家需求,科研成果不断。针对我国高端磷化工产品缺乏的现状,在团队李军教授的主导下,他与应建康研究员,开发了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和装备,获得了替代热法工艺生产的工业磷酸,并实现了湿法磷酸的分级综合利用,打破了国外对该技术的垄断,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团队王辛龙教授和张志业研究员的主导下,团队针对磷石膏难以利用的世界难题,创新性地提出“硫磺分解磷石膏制硫酸新工艺”,对磷石膏加以高值化利用。团队还创新性开发了“生活垃圾处理与磷矿制肥一体化生产有机磷肥新工艺”,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开辟新途径,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我们的研究始终是面向国家重大需要的,无论时代怎么变,行业现状怎么变,这都不会改变。”王辛龙说。
培养人才:
弘扬“传—帮—带”精神
已经80岁的钟本和,现在仍在教学一线躬身前行,坚持为学生授课。2017年,她研究生们开设了一门课程。她说,“给学生们上课,才能更好地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才能更好地关心和培养学生。”为了更好的培养青年人才,建设科研团队,钟本和大力弘扬“传—帮—带”精神,放手给年轻人压担子,通过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的方式,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磷化工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团队获得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国家级重要科研立项11项,为国家磷化工产业的健康可持续绿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川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四川省发布2018年森林防火命令。全省森林防火期原则上为每年11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其中每年1月1日至4月30日为森林高火险期。森林防火期内,要下大力气筑牢“四条防线”(用火审批防线...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