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 成都市 绵阳市 自贡市 攀枝花市 泸州市 德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资阳市 宜宾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雅安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广安市 巴中市 眉山市
地方网 > 四川 > 四川新闻 > 正文

穿上彩衣的瑶山妹子 ——宁明风情散文系列之十

来源:左江日报 2017-12-05 11:11   https://www.yybnet.net/

在宁明的瑶寨,女孩子穿上了彩衣,那是即将上演一场“之子于归”的华丽婚礼。

之子于归

以前上大学,科任老师给我们朗诵《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老师动情地朗诵完原文,然后又动情地给我们翻译:“桃树长得多么壮盛,花儿朵朵正鲜艳。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和顺……”老师是文革后恢复教岗的老牛鬼,门牙被红卫兵小将打缺了两颗,因为残缺得不太厉害,直到给我们上课,老师一直没把缺牙补好,所以给我们朗诵诗歌时有点漏风,“呼呼像吹风蛇”。个别同学忍不住偷笑。不过,说实在话,老师的朗诵真的声情并茂,那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幸福神态,似乎是他自己在娶小媳妇。“校园八卦”说,老师下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娶的师娘是一位文盲;如今两人住在一起,很是别扭。难道这也是老师忘我投入的原因吗?不得而知。其实,不管是对《诗经·桃夭》的意境,还是老师的遭遇,当时一点都不能理解。

随着年龄、阅历见长,终于可以领会“之子于归”的意蕴所在,那是多么伟大的人生期待呀?!其中所期待的又岂“幸福”二字所能包容?但要清晰地表述出来,的确是难;说不出来,一说出来就已经变了味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所谓的经典,就是常读常新,可以不断地演绎出新的内容。就比如这一首《诗经·桃夭》,青年歌手霍尊在“中国好声音”上动情演唱的那一首《之子于归》就是它所演绎出来的,你说它能够迷倒多少人呢?具体地,霍尊演唱的《之子于归》原是电视剧《华胥引之绝爱之城》中的主题曲,该剧改编自唐七公子小说《华胥引》。小说借《诗经·桃夭》而虚构了一段春秋时代爱情故事——卫国公主叶蓁以身殉国,依靠鲛珠死而复生。从此化名君拂,游历九州,用华胥引改变了苍生的命运,看尽了世间的爱恨情仇。途中与陈国世子苏誉再次相遇,两人演绎了千古绝唱爱情。该剧2015年7月在江西、四川卫视首播,收视蒋欣攸供图率如何,不清楚,但通过央视“中国好声音”视频传播的主题曲已经家喻户晓,这是铁定的事实。

一切的一切,都缘于这千古撩人的“之子于归”。

蓝小花的“之子于归”

本地瑶族婚俗堪称宁明版的“之子于归”,作为人生礼俗最为重要也是最为隆重的一部分,散落在那楠、桐棉以及爱店几处和越南接壤的山头上,世代相传,神神秘秘,沿袭至今,成为独特而靓丽的礼俗风景。

因为其过程隆重、繁琐,一般的叙述自然要多费些笔墨,其实,一定要加以概括,那也是简单,就一句话——“一个瑶妹子穿上彩衣出嫁了”。

为弄清楚仪式过程,以下请允许采用情景虚拟的方式加以呈现。

蓝小花是那楠乡逢留村月楼寨一名瑶妹子,那一年15岁。

小花的家住在山上,在15岁之前,小花几乎没有走下山几次。崇山峻岭的瑶山上整天白雾缭绕,鲜花盛开,斑鸠“咕咕咕咕”叫。小花从小就跟着“郭”与“黏母”(瑶语“父母”之义)在山腰上“刀耕火种”、采摘狩猎,种的是玉米棉花与芝麻,采的是野果药材与蘑菇,猎的就难说了。每当“郭”挂上“火统”(猎枪)出门,晚上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野味。寂静的山里,月满露肥,每到这个时候,“黏母”的棉纱机就会一直轰轰作响,几乎鸡不打鸣不会歇息。一开始小花不知道“黏母”为什么要纺那么多的棉纱,后来知道了,小花就害羞得不言不语了。小花开始跟着“黏母”学纺织,后来就自己独立纺了。一天到晚,小花忙活着,捡棉提纱、染布裁剪、缝衣做袜,做好“郭”与“黏母”的又做“过”与“太”(瑶语“兄与弟”之义)的,做好“过”与“太”的,再做自己的,做好自己的,还要做“自己未来的”……一针一线,全部是柔蜜绵长的盼望。

恰好15岁生日的那一天,“郭”拿下了灶台上被火烟熏的腊味,端出最好的米酒,邀来几家叔伯和几位“老同”,热热闹闹地小聚了一餐。之前,在祭神过后的八仙桌前,“郭”曾意味深长地摸了摸小花的头,说:“我的姑娘长大了。”在众亲友的祝贺声中,小花脸色桃花,浅浅地抿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口米酒。

喝过成人酒之后,15岁的小花立刻成为瑶山上最引人瞩目的“花枝雀”。好几户人家或委托“媒人”或当“郭”的亲自出马,纷纷到她家门上“问找”(求亲)。小花的父亲挥挥手礼貌地打发了一拨又一拨“问找”人。直到那一天住在山对面的那一韦姓人家的父亲亲自登门拜访,小花的父亲才摆开了酒席,两个大男人用牛角杯喝酒,痛快说话。都是山里人实诚。之后,仅仅是象征性的几次“讲情”“问价”,韦蓝两家的“晋秦之好”就此定下。“订婚”那一天,小花家郑重其事地收下了韦家人送来了礼钱和礼物。之后,韦家人择吉日准备迎亲。

等待的日子,其实并不会太长,但小花的感觉是度日如年,可是又不能表现在脸上,所有的担心和期待都埋藏心里。小花尽可能地帮助家人打理家务,顺便也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嫁妆。终于等来了要出嫁的那一天。韦家人包下双方的喜酒,请婚礼酒的日期由韦家派人给双方所有的亲戚“发烟”通知到位。多少个夜月之下的辛苦,小花这个时候要一一地穿戴上。按规定,出嫁时新娘着手工刺绣十套(有的是十二套)作为嫁妆,黑红两色为主色调,衬托着各色美丽的金边花纹,之后又戴上银簪、银耳环、银镯子以及各色珠佩。等小花家亲人全部互相帮着盛装完毕,整个送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人们簇拥着新娘子小花往山对面的山头走去,一路珠环佩鸣,有唢呐悠扬,爆竹声响。送亲的队伍由小花的长辈、伴娘以及挑礼担的亲人组成,出门时法师喃喃有词,做了法事。

韦家人及众亲戚在村口翘首以盼。两家仅仅相隔两座山头,但山路弯弯,像甩出去的飘带,到彼此家门口需走上一段很长时间的路。韦家众人终于等来了新娘及送亲队伍的花团锦簇和笑语声喧。接下来,由法师主持,让新娘小花“过桥”、“洗尘”,领入中堂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互拜。拜完了之后新郎亲自把新娘送入洞房,那遮得严严实实的花红大头巾之下的全部秘密,在紧迫地等待着新郎自己揭开……与此同时,厨房里的各色菜肴纷纷端上,双方亲人依次入席,瑶家特色的长桌宴就要开始。先是韦家人特别以“猪肝酒”敬送亲队伍中的男人,之后大家可以大快朵颐,猜码划拳,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新婚头三天新娘子小花由伴娘陪伴入住洞房,新郎小韦在揭开自己新娘子小花的大红头巾之后则在洞房外另居。三天后小花回娘家住三天,第四天小花准备“回礼担”与新郎及朋友们再回新郎家,这就真的到了“之子于归”关键时刻了——第四天当夜,这一对等待已久的小夫妻可以“圆房”……再后来,小花夫妻俩先是生育了一个儿子;隔了好几年,夫妻俩又生育了一个女儿;再后来,儿子外出打工,分家出去;而女儿也逐渐长大,下山读书,越走越远。夫妻俩则一直留在“瑶山之上、彩云之中”,从小夫妻变成了老夫妻,一直和和美美。

“老蓝”的期待

当年的小花,现在已经变成了“老蓝”。老蓝的女儿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城里医院当大夫。早就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女儿好像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

没事的时候,老蓝会翻出自己再也没有机会穿的那些嫁衣,这个时候的她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回想起自己当年嫁到韦家来的情景。其实,同样的情景这些年在瑶山还在勉强进行着,只是一年比一年寥落了。

做梦的时候,老蓝梦见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回到了瑶山之上,按传统规矩,穿上彩色的瑶服嫁衣,举行了一场热热闹闹的瑶俗婚礼。

新闻推荐

四川链家联合成都市地税局 纳税人学堂开展税法宣传

成都市地税局纳税人学堂负责人,四川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交易中心总监签订合作协议为进一步推进房地产税法知识普及,12月1日,四川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与成都市地税局纳税人学堂签署战略合...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穿上彩衣的瑶山妹子 ——宁明风情散文系列之十)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