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明
起初乍一听“嘎粑锅”这名,我便感到有些惊奇,老四川乡里人,过去把肉食大都称之为“嘎嘎”(gàgà)。当时,那上菜的姑娘不单长得端庄,还显出几分俊俏。连续追问三番,方弄明白“嘎粑锅”的正确叫法,或许有点拗口的缘故,姑娘急促中泛起一抹羞色,就像这秋日天空里飘荡的云。
受人相邀,我们几个朋友去了这一农家山庄小聚。山庄坐落于龙泉山脉北端静谧的半山坡上,周围群山莽莽,连绵不已,山底下一泓湖水秋波盈盈,山坡上苍柏绿翠。一幅自然画卷,宁静而秀美,倒也与这“半山伴水”的山庄名相映一致,不是枉称。
呈于众人面前,嘎粑锅香气四溢,大伙儿文人雅相也顿失,纷纷举筷投箸,一阵风卷残云般便见了锅底。
其实,嘎粑锅主材单一,做法简洁。放眼看,整锅里就是鸡肉与红薯的混烧,姜、葱、蒜、椒都是几味寻常佐料。但肉质却鲜香平润,恬然不腻;红薯也金黄锃亮,绵软糥口,可谓绝伦无比之美食。
我们请教主人,得知“嘎粑锅”的秘诀:把鸡肉与红薯混搭焖烧,鸡肉的鲜香与红薯的甘甜充分渗透糅合,再加之柴火相煨,整个柴火的自然清香也完全融合于食材的每一缝隙,动植物熟化中生成的每一份精华在这里生存、孕育、融合,美味的形成也就自然了。
当然,食材的选用也还颇为讲究,这鸡必须是放养于山坡林间,成长期满一年以上的方能选用,红薯是取之于龙泉山中向阳山坡上,土质不肥不瘦,个头不大,表皮光滑直溜,烧制时不需除皮。
说起这道菜的来历,他说,打记事起,家里的年夜饭奶奶便要精心准备做上这道当家菜。那时乡下人家,生活总是艰辛,但过年无论如何也得见些荤食。家里长辈为此是想方设法。好在家里奶奶每年开春之后,就会喂养几只鸡崽,养大后母鸡下蛋,积攒起拿到集上去换些油盐,公鸡留作过年宰杀。
那时家里人多,一只鸡是不够食用的,于是奶奶便挑选上自家地里的红薯,与鸡肉一道混烧上满满一锅。这样做出来之后,不单鸡肉鲜香,就是平常不待见的红薯也顿觉鲜美,一家人也尽情享受着这得之不易的幸福。
鸡肉的滋补作用大家都知道,红薯的功用却不可小觑,它不但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及肠胃蠕动,从而起到通便,具有排毒养颜功效,而且能生津养阴,增强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红薯还有抗癌防癌功能,有资料早把大枣、枸杞、百合、红薯列为秋补四宝。
如此看来,鸡肉与红薯的搭配,实在是一种阴阳平抑,通顺自然之菜品,“嘎粑锅”里,不仅溢满乡愁,更给我们无限的自然启示。
新闻推荐
话剧《高腔》导演谢洪(左一)与剧组成员。提到高腔,很多人会想到川剧。作为川剧声腔的一种,高腔曲牌丰富、唱腔动人,地方风格浓郁,是川剧唱腔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今天要讲的《高腔》不是川剧,而是话...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