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 成都市 绵阳市 自贡市 攀枝花市 泸州市 德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资阳市 宜宾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雅安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广安市 巴中市 眉山市
地方网 > 四川 > 四川新闻 > 正文

孩子是异国他乡的磁铁 父母是飞向他们的候鸟

来源:成都商报 2017-07-30 01:53   https://www.yybnet.net/

2017年3月,教育部网站发布了2016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54.45万人,其中自费留学生49.82万人,占绝大多数。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留学生和移民输出大国,其中尤以年轻人居多。他们通常有着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外语基础,很多人在学成后回到国内,也有人选择留在国外,成家立业。

相应地,中国的“留守父母”群体也随之渐渐庞大。这些还算年轻的老人,为了和万里之外的孩子相聚,或是照顾新生的孙儿孙女,不得不选择飞来飞去的生活,同时努力适应语言不通的全新环境。

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生活并不容易,同时也不乏乐趣和新意。对于这些父母们来说,这样的生活是否值得,标准只有一个:只要孩子过得好。不论是他们的孩子,还是孩子的孩子。

北美篇/

老爸老妈在>加拿大

中国胃舒坦了,其余的都好说

文/Nancy

一转眼,距离老妈第一次来加拿大的日子,已经过去快5年了。这5年里,我和先生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搬进了一套宽敞的大House,我正紧锣密鼓准备考助理律师的资格,无论生活还是事业,都在不断收获中。

这一切,离不开我亲爱的爸妈给予的无限支持。中国父母对子女的付出,真是让我时时感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在哪里,他们的心就在哪里,儿女的日子过好了,他们比什么都高兴。

当然,对于老爸老妈来说,加拿大,尤其是我们生活的城市多伦多,也确实提供给了他们一个颇为满意的生活环境,当地人的热情友好,公共设施的完善周到,让老两口的异国生活,不仅方便,也有滋味。

感谢优秀的移民厨师们!

我妈是2012年9月底来的多伦多,她来了半个月不到,我女儿就出生了。其实早就想让亲娘来照顾我月子的,是签证的事情有些曲折:我最初是给爸妈都申请了签证,但因为我是独生女,且在此之前早已和老公一道技术移民加拿大,这回再让父母一起过来的话,在移民局官员看来,似乎有些……总之,第一次没给批。

无奈之下,我只得重新提交申请,这回就先让我妈一个人过来,老爸只好稍后再说。

老妈一到,日子顿时舒爽不少,幸福感满溢。

说到适应问题,我觉得对于老年人来说,熟悉的饭菜味道是抚慰心灵的一大良药。多伦多这边很多技术移民的人才,其中包括不少来自中国的优秀厨师。这也给了我们这些移民很大好处:可以非常方便地吃到绝对正宗、美味的家乡菜,无论是烤鸭还是涮羊肉,麻辣火锅还是粤式早茶,全都地道得很。

这里的华人超市,各种调料也是无比丰富全面,基本上你在国内能买到的,这里全都有。对于我妈,以及和她类似的许多中国妈妈们来说,平日的重点无非家中厨房和超市菜市场,这两点满足了,其余都好说。

在当地的超市购物,尤其是买菜什么的,计量方式和国内不同,比如西瓜是论个卖,黄瓜论根卖,大葱是三根一捆地论捆卖,等等,我妈不会英语,虽然数字看得明白,但是量词还需要学习。她也有兴趣,没事就拿着超市发的打折广告单子,认认真真研究,遇上不懂的就请教我,很快就可以轻松愉快地独自购物了。

陌生人的微笑,曾让她不知所措

除了食物之外,平日里接触到的当地人,应该也是树立一个异乡来客对此地总体印象的关键因素。在这方面,多伦多虽然是一个大城市,但并不像许多国际大都市那样生活节奏匆忙、人际关系很有距离感,而是充满了暖暖的人情味儿,这一点让我妈妈特别喜欢。

当然,刚开始也有不习惯:这边的人,哪怕素不相识,走在大街上,如果一抬头对上了目光,100%会冲你友好地微笑一下。我妈一开始,好一阵子“对不上眼”,常常是人家都快低下头接着走路了,她才慌忙挤出一个不知所措的笑容……回头还跟我嘀咕:“这人我也不认识啊,又不是要跟我说话,就笑一下?”

渐渐地,我妈也适应了这份热情,随时看到人都能及时送上一个发自肺腑的温暖笑容了,有时候和她一起出去,我在旁边看着老妈对陌生人灿烂微笑的样子,心里说不出地喜悦。

与友好相伴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一点也让我妈惊叹了几次,尤其是在买东西的时候。比如每年的3月到5月,多伦多的春季,大小超市都开始了Garden Sale(花园特卖):土、肥、以及种在院里和挂在门前的各种花,都大方坦荡地摆在超市门口,也没专人看管,标好了价格,顾客看上哪个,直接进去告诉收银员结账,出来自己搬走就是。

所以理论上来讲:假如你付了2.99加元的钱,却搬走19.99加元的花,完全不会有人知道;先付款再搬花,还是搬着花再进屋里去交款,也没谁特别在意;甚至是,搬走花的时候,是不是真的付了款,也不会有人多问一句。老妈买回来几盆花,和声细语地感慨:“这买了几盆、拿了几盆,也没个人对一对,真的全靠自觉啊。”

老师不帮孩子换鞋,外婆很不理解

去年女儿上了幼儿园,刚入园就遭遇了老师们的“下马威”——幼儿园要求孩子们准备两双鞋,进屋的时候换上室内穿的鞋,出门的时候则换回室外穿的鞋。各人的鞋子要对准自己的名字,摆在相应的位置。

在女儿上幼儿园之前,这些事情全部是大人给代劳的,尤其是我妈,从来没想过让这么小的孩子自己穿脱鞋。和我们一样做法的大人也不在少数,不限于中国家长。所以,刚入园头一个礼拜,眼看一帮孩子们坐在地上各种着急,无助哭闹,大门外偷看的家长们无不抓心挠肝。

我们几个家长就有些怨言,埋怨冷漠的幼儿园老师们——她们一个个站在孩子们旁边,完全无动于衷,没有一丁点儿想要伸出援手的意思。回到家,我妈也跟我一起抱怨了好半天。

过了大约一个月后,幼儿园开家长会,老师们特意解释了这一点,“请理解我们的冷漠。算上外出玩的次数,孩子们每天要穿脱鞋4~6次,再加上冬天要穿的雪裤、外套、手套、帽子……十多个孩子,每人十几分钟,我们不可能帮得过来——事实上,也没必要帮。我们希望家长在家里也一样,不要伸手,让孩子们自己来。”

其实,这个时候,包括我女儿在内的绝大多数孩子,已经可以胜任自己穿脱鞋子的事情了,我的怨言早已消失,因为眼看到女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增强。我妈还有些不以为然,但是看到我们都很支持,也就慢慢接受了。

老伴不在了,闺女让我来>美国

外孙女是我最大骄傲

文/林三三

2016年10月30日,在路上折腾了将近20个小时、转了三次机之后,我终于平安抵达了美国奥马哈市,这是内布拉斯加州的首府,我闺女一家三口住在这里。

闺女和女婿来美多年,已经定居此地,我和老伴早在2012年就去过美国,和闺女一家幸福地旅行。

时隔4年,这次再来,就只剩我一个人了。

厨房带来温暖的归属感

老伴因肺癌,去年5月过世。他病重的时候,闺女一家回到国内,陪伴老爸走完了人生中最后的日子。料理完后事,她怕我一个人在家触景生情,拉着我,带着外孙女,在国内旅行了一个月。

这回闺女又让我来美国,她的心意我明白:跟他们一起把元旦春节等节日都过完,免得我一个人在空屋独自伤神。

上次来美国,女婿还在康奈尔大学做博士后,住在纽约州的伊萨卡市,风景很美。这次来美国,女婿获得了新的教职,一家子已经搬到了奥马哈,买了一栋宽敞的大房子,闺女把新家安置得井井有条,打理得清清爽爽,看得我心里特别欣慰:深深感觉到孩子们真正长成了,足以担得起上有老下有小的重担。

新房子里,我最喜欢待的地方,首选闺女家的大厨房。厨房一宽敞,人的心情就好,做什么都方便,都转得开。我跟闺女开玩笑说,梦想中的厨房就是这样的。

闺女一家三口,上班的上学的,平时都在忙,每天也只有晚上可以一起吃饭。我会精心来做这顿晚餐,说实在的,好久没有这种做饭后的喜悦和满足感了,自从老伴生病直到去世,再到后来自己独居的那些日子,锅冷灶凉——没人来吃饭,费心做饭有什么意思呢?

有一天晚餐,闺女带外孙女上完钢琴课,回来坐在桌边,喝着红薯大枣粥,就着小菜,吃着刚出屉的热包子,闺女说,老妈,这个感觉太好了!我知道她不光是说饭菜的味道,更是这种家的温暖。我这颗心,也在温暖的厨房里,得到了好些抚慰。

人生第一次玩桌游

我是10月底到的奥马哈,这个季节的东北已经很冷了,但是这边的天气一直晴好,温度都在十七八摄氏度,真是我有生以来度过的最温暖的11月,蓝天白云,秋阳和煦,草地上的雏菊还在怒放,散落的斑斑枯叶点缀着秋天的美景。

平时外出的话,最高兴的事还是和闺女一起逛商场采购。不知从何时起,母女的位置换了:以前是我带着闺女逛街,给她买这买那,现在常常是闺女在说:老妈,这个很好看;老妈,那个适合你;老妈,这个可以买!

至于在闺女家接触到的新鲜玩意儿,大概就是桌游了。他们说这个国内也很多,只是我没玩过罢了。闺女一家都喜欢玩桌游,但他们玩的桌游,说明都是英文的,我不会,就没有参加。有一天晚饭后,在外孙女的再三恳请下,我也试着参与了一次。乖巧的外孙女,她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就特别想让我感受一下,还一再地说:“外婆我帮你翻译!”外婆还能说不吗?

我玩的这个游戏叫《人生》,顾名思义就是每个人从小到退休的一个过程,在过程中演绎各个人生环节,比如升学呀、就业呀、赚钱啊、买房啊、结婚生孩子啊……在这些过程里有选择和放弃;还有一些环节按要求做就可以赚钱,比如讲个笑话,做个表演,还有拥抱、微笑等等。好巧的是:我在游戏里得到的几次机会,竟然都是我生命中曾经希望过的:一份律师的工作,有驾照、开跑车,再生个儿子……

听不懂歌词,依然感动落泪

来美国一个月后,一个周日的上午,我跟着孩子们去图书馆还书借书。外孙女告诉我,这是每周日他们必做的事情。看着两大兜子40册书,我惊呆了!看得完吗?闺女告诉我,这已经不是小孩子看的画册了,基本都是文字读物,而且还只是一周的课外书,有时候不够读,中间还要再来一次。我很惊讶,这里孩子们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太出乎我的想象了,这才是刚上一年级的六岁童啊,一周竟能阅读这么多书。

平时外孙女也经常跟着爸妈去看画展,这一代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实在比我们小时候丰富了不知多少。

闺女也没忘了带我感受这里丰富的文化生活,12月3日那晚,她带我去听了场音乐会,据说是内布拉斯加很有名气的摇滚乐队。乐队当晚演奏的曲目,全是现场观众当场所点,我觉得这些歌曲都那么好听,闺女说这些歌都是欧美摇滚乐的经典歌曲。

在现场,我看到很多的观众都是中老年人,可是他们在现场的那个兴奋劲儿,跟年轻人没有两样。本来闺女邀我时我还迟疑不想来呢,我是担心摇滚太吵,自己会不喜欢,可事实上全然不是,整个晚会都很令我感动,从表演到现场氛围都让我很动情。其间有一支曲子没有电声伴奏,是单纯的吉他弹唱,竟听得我落泪,尽管英语歌词我一句也不懂,但那美好依然感动在心……

加大运动量,结果伤了腰

我这几年来一直没有间断过运动,来到美国后,闺女家里有跑步机,每天我要跑40分钟,还要打打太极拳,我常对自己说,不要懒惰,坚持就是胜利。

不过,家里的运动达人还数外孙女,我感觉她除去看书、画画、练琴之外,似乎时刻都在动:每周一次滑冰课、一次游泳课、一次舞蹈课,这都是必须的,而且都是大运动量。平时走路也是连跑带颠的,时不时地还会来翻上几个跟头。因为热爱运动,她体质特棒,从来没有因生病进过医院。

我受这个鼓励,也想着有机会要加大运动量,挑战下自己的潜力。但是事实还是很残酷:人不能不服老。

今年3月,在一次跑步后,我试着做了一个肩肘倒立,因为肌肉绷得不够紧,结果把腰给闪了一下。还好,不是很严重,只是坐久了会腰痛,起身活动活动就没事了。

于是我就没在意,过了几天,我陪外孙女上游泳课,看着池子里清亮亮的水,真舒服,泳池里人也少,忍不住下水,一口气游了十个来回。回家的路上,我还没觉得有啥问题,还跟闺女说游得真爽啊!

谁知道,这下“爽歪歪”了——当晚无事,第二天晨起,起不来了!硬撑着起来后,简直寸步难行,老腰彻底不给力了……想想一周后全家要旅行的计划,我心里真是悔得上火。唉,再也不敢逞能了,老老实实卧床养息。

所幸恢复得不错,终于没耽误旅行。这趟旅行之后我就回国了。虽然孩子们一再相邀,让老妈过阵子再来和他们同往,但眼下本老太太还是坚持要有自己的生活。生活无有定数,一切都将世事难料,人只能豁达地看开一切,顺应天意,不能活在回忆中,更不要惧怕未来会有多残酷。

活在当下,就是最好的。

/欧洲篇

老爸老妈在>法国

他们陪我走出离婚的低谷

文/Christy

回想起爸妈第一次来巴黎的情形,至今还觉得有些黯然。那也是我人生中的一个低谷:儿子出生不久,才刚两个多月大,我和前夫当时的婚姻已经走入危机。我当时还浑然不觉,只知道使出浑身解数面对眼前的困难。

离婚之后,爸妈更是用无限的爱心和耐心,帮助我一步步走出生活低谷……

第一次来法国,他们很难过

爸妈飞机到巴黎那天,我前夫推说有事不去接机。我只得抱着两个多月大的儿子自己去。当时我也没有买车,我坐地铁去的。

于是,风尘仆仆的爸妈拖着行李箱走出通道时,映入他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幕:我披头散发、手忙脚乱地站在接机的人群里,见到他俩还没顾上说两句话,儿子哭起来。我赶紧找个角落,把带来的奶粉和水拿出来,现场冲奶粉,喂孩子……

我妈后来回忆说,当时看到这一幕时,她觉得自己的心都碎了。父母的心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我自己当时狼狈不堪的婚姻生活。

儿子一岁多的时候,我离婚了。离婚之后,我有段时间过得蛮消沉,家务和带孩子的事情都不怎么积极去管,辛苦了两个老人。不过爸妈反而想得开,觉得我至少摆脱了一段堪比负累的婚姻,精神上轻松了不少。在爸妈无微不至的关心下,我也渐渐振作起来。

不找钱,老妈就站着不走

与此同时,老爸老妈也努力适应着,一边带外孙一边适应着在法国的生活。语言不通是几乎所有到海外生活的老年人普遍面对的一大问题。尤其是法国这边,说英语的人尤其少,爸妈只会几句简单的英语,在巴黎的生活是完全语言不通的状态。

好在老人们至少还有生活阅历和经验这些来撑腰,他们不缺勇气。相比之下,我妈适应得更好些,平时日常的购物基本都是她在负责。去超市,反正明码标价,她只管认真看价签,默默在心里算好价格,结账的时候紧盯电子秤,看清楚了再掏钱。

偶尔自己逛个街,她也有遇到过“奸商”的时候,反正坏心眼儿的小贩儿哪儿都有,虽然少,总有遇上的时候。比如有一次,老妈看到有家卖服装的小店在促销打折,就进去给外孙买了件童装,很便宜,才8欧。然而在她付款的时候,幺蛾子来了:老妈明明拿给售货员一张20欧元的纸币,她却只找给我妈2欧的硬币!

我妈很奇怪,指着手里的硬币表示询问,售货员耸耸肩,说了一堆法语,根据她脸上的表情,我妈推测她是在说:“啊你给我的就是10欧啊!”这类的抵赖。

要是换成爱面子的我老爸,估计拉不下脸来就生闷气走了。可是我妈不干,她不受这个窝囊气,说不通没关系,她也不吵闹,就坚定站着不走,比手势强调自己给的是20欧,还要来纸笔,写下“20-8=12”这个算式……

所谓坚持就是胜利,那个售货员跟我妈赖了一阵子,终于认输了,又找了她10欧。回到家,听我妈胜利地说起此事,我又是为她感到骄傲,又觉得莫名心酸。

同样让我感到莫名心酸的,还有一件小事——我爸喜欢运动,平时在国内就经常出去健步走,每天要溜达两三个小时,锻炼腿脚。到了法国后,他依然坚持,就在我们住的公寓楼附近走路。为了防止迷路,他会认真地记下自己拐弯的路标,比如一家面包店啊,一家咖啡馆啊,走到他觉得可能记不清楚的地方时,就转身折回来。总体的路线,大致是绕着我们住的公寓楼一带转圈圈。

那天下班回家,我刚好在楼下遇到了独自转圈的老爸,当时也是一阵心酸,觉得他好孤独。当然,老人们没我这么多愁善感,年轻时都是吃过苦的,对目前衣食无忧的生活很知足,这种乐观坚强的心态,给我很大帮助。

多好的阳光,可是不能晾衣服

初到法国,爸妈开始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对阳台晾衣服的限制。法国人很讲究审美,走在巴黎的街道上,无论楼房有多老旧,抬头看那一个个小巧的阳台,除了种的花草之外,没有一件晾晒的衣服。

在我看来,这是典型的为了美观而放弃便利:巴黎人的衣服通常都拿到洗衣房去洗,洗完了机器一并烘干。我爸妈也觉得好浪费:“啧啧,那么好的阳光,晾干了多舒服,这烘干多费电啊,不节能!”

我自己也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但看看那些精致的小阳台,又不得不承认这个规定确实让街景美观了不少。

我们住的公寓楼是一个U形建筑,中庭有个小花园,我家面对中庭,不存在影响街景的问题,爸妈刚来的时候,就在我们阳台上晾晒外孙的衣服。很快邻居就投诉到物管,物管要求我们不许在阳台上晾衣服了。为这个,爸妈很是无奈。

在实际生活中,结合自己日常的观察,对于法国人的浪漫,爸妈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发现我们对面的一对法国夫妇就很浪漫:他们在阳台上放了小圆桌和两把扶手椅,“经常下班回家,两口子把阳台门一关,三个孩子锁在屋里,他们俩就坐在阳台上喝红酒……”我妈不以为然地对我说。

至于我性格豪爽的老爸,最看不惯的则是巴黎人下班后全部坐在咖啡馆露天座位上发呆的休闲生活。“尤其是那些,啊,点一杯2欧元的迷你咖啡(我爸管Espresso,意式浓缩咖啡叫迷你咖啡),坐两个小时!他们也不嫌无聊……”听得我忍不住笑,“是啊,老爸要是你去,点这样一小杯咖啡,端起来‘吱儿\’一声就喝完了,还聊什么天?”

总体上,他们对法国人的很多生活理念还是赞许的,比如严格规范小孩子的行为、不娇惯孩子等等,尤其对法国女人的能干特别佩服。我妈时常看到一个人带三个娃的法国妈妈,她们自己白天要上班,孩子送托管所,下班接回家,路上买根法棍面包,掰成三段,每个孩子一边走一边啃,到家再热两罐速食汤,或者吃几片奶酪,就此完成一顿晚饭。“就这么着,人家小孩还是长得结结实实!”

考下驾照,带着爸妈自驾游

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之外,在他们努力适应的过程之中,最大的乐趣,应该就是跟着我,带着外孙,一起出去旅游了。我们全家都喜欢旅行,在欧洲生活,这点便利还是充分享受了的:英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北欧四国……我几乎带着父母玩遍了欧洲。

之前去旅游,为了省事,我一般都是报个团,交通食宿都不必太操心。去年夏天,我终于考取了法国驾照,这个真的很难,我能一次通过也是幸运,然后买了辆二手小车,虽然车子旧,但依然是得力的出行工具。带着爸妈和孩子出行也方便了不少。

去年圣诞节前,我精心做了攻略,带着爸妈一路开车去了西班牙,住的吃的都很好。第一次跟着我在欧洲自驾旅行,爸妈开心极了,他们说旅游本身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看到我这些年过得自强自立,越来越能干,才是真正的欣慰。

听到爸妈的感慨,那种又欣慰又心酸的感觉,再次浮现我心头。

四川外婆在>荷兰

混血娃说一口地道四川话

文/魏蔻蔻

与所有来荷兰带孙儿的老人一样,秦阿姨每年定期来荷兰3个月,为女儿阿弥带孩子。阿弥是我的学妹和四川老乡,这么些年来,我看着她求学成家、生子立业,也目睹秦阿姨来荷兰,将小外孙二筒,一点点带大。

在此期间,秦阿姨曾抱怨过在荷兰种菜的“不自由”;经历过小外孙吃软糖噎住的惊魂时刻;也面临过孩子如何讲母语——带椒盐味儿的川普还是地道四川话——的困惑。

带着对宝贝外孙满满的爱心与热诚,秦阿姨自己也一点一滴地适应着荷兰的生活。

自家院子里,也不许种蒜苗

最初,秦阿姨不喜欢荷兰。用秦阿姨的话说,就是她预想过荷兰会是寂寞无聊的,但从未想到荷兰这么“不自由”。

荷兰很难买到蒜苗,这极大影响了秦阿姨的拿手菜回锅肉的风味。看到女儿家的前院后院都不小,秦阿姨决定自己种蒜苗。荷兰的葱特贵,她也顺带栽些葱。考虑到前院的阳光更充足,秦阿姨就选在前院开辟了一块地,种上了葱蒜。

秦阿姨对小菜地照料有加,葱蒜长势极好,大家总算吃上了正宗的蒜苗回锅肉。得意之下,秦阿姨将菜地开辟得更大些,种了更多的葱蒜。

谁知好景不长:邻居和社区的人上门投诉了。根据荷兰社区管理条例,住户的前院不能种植香料蔬菜,只能种花草树木。大家一致觉得,秦阿姨的葱蒜破坏了小区花园景色的统一性,要求秦阿姨将其拔除,移栽到旁人看不到的后院。

秦阿姨开始很不服气:“荷兰不是保护私有制吗,我连在自家院子栽葱种蒜的自由都没有吗?”说归说,规定不能通融。荷兰、德国等国对社区的统一规划真的很严格,大家都要有意识地保证临街的房屋花园的建设格局和整个街区的风格一致。无奈,秦阿姨只能忍痛把葱蒜拔去,重新种回花草。

一块软糖引发的“噎食风波”

当然,这些生活习惯上的事,还是比较好克服,秦阿姨觉得,自己长途跋涉来到荷兰,最重要的还是带小外孙,故而非常珍惜在这份在异国他乡享受的天伦之乐。但一次危险的“噎食事故“,差点让秦阿姨再也不敢带外孙了。

二筒两岁多的时候,有一天在家吃软糖,不知怎么突然就噎着了,上气不接下气,干呕带着哭腔,小脸涨红!秦阿姨先是试着拍了几下孩子的背,还用手去抠他喉咙,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手抖,并未立马见效,二筒持续无助地呕着。异国他乡,语言不通,不知道如何求救,秦阿姨只好拨打阿弥的电话,让阿弥回家或是求助。

阿弥也吓疯了,火速打了荷兰急救电话,接着就往家赶。万幸二筒自己在哭呕中将噎着的糖咽了下去。急救人员上门时,二筒已安然无恙,只受些惊吓。

此后几天,无论阿弥夫妇怎么安慰,秦阿姨都不敢再单独和二筒待在家里。阿弥和先生只好轮流请假在家,陪伴一老一小。他们发现秦阿姨变得小心翼翼,什么都要问问女儿,并且再也不许二筒吃糖:“你忘了你差点被这糖噎死?”

这个典型的因噎废食之举,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阿弥夫妻和秦阿姨好好谈了谈,还带她去看了荷兰的儿童咨询师。咨询师告诉秦阿姨:危险意识和恐惧感受是不同的,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有危险的意识,但不能一味地笼罩在恐惧的感受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非常不健康的成长经历,大人应该让孩子知道危险,也要让他依然能享受自己喜爱的食物和生活。

秦阿姨很接受咨询师的说法,放松了心态。除了认真学习家庭育儿急救措施外,她还让阿弥把荷兰急救电话112写好贴在冰箱上,学会了说荷兰语“救命”并会报家庭地址的邮编和门牌号。

秦阿姨还发明了两句顺口溜说给外孙——“细嚼慢咽,吃糖最甜!”

说川普不如说正宗四川话

二筒从四岁开始上学前班,回家说的荷兰语越来越多,中文越来越少,秦阿姨发现她快要没法和自己一手带大的外孙交流了!于是阿弥给二筒报了周末的中文学习班,老师建议家长也在家里多给孩子营造说中文的机会。

为了配合二筒,秦阿姨也努力用她带着浓重椒盐味的“川普”跟外孙交流,二筒深得外婆真传,快速掌握了椒盐味的川普。有一天阿弥下班回家,二筒兴冲冲地说:“妈妈,今天夜饭洗白了,外婆把烤箱弄拐了!”

阿弥哭笑不得,特邀我去她家商讨对策。

看着秦阿姨一脸为难和无措,我想到当时国内和荷兰都在关注的“方言流失”现象,索性跟阿弥商量:“孩子能说方言,也是一种天赋。四川话虽然不是普通话,但也是中文,你干脆就让孩子在家和你们说正宗的四川话得了,普通话以后再说。”

秦阿姨听完,眼睛一亮,怯怯地看着阿弥,等女儿拍板。阿弥也觉得有道理。随后,她又咨询了荷兰这边的老师和专家,他们同样表示支持。

其中有一条理由最打动阿弥,那就是:“孩子的语言交流,最重要的目的是增强亲人间的联系,其次才是国际交流能力。一个孩子,首先要能和亲朋好友对接和交流,在其中找到认同感和自信,才最有利孩子成长。”

后来,二筒跟外婆、妈妈以及我,都用四川话交流。秦阿姨更是开心地发挥着她那口标准四川话的魅力,讲四川段子、儿歌和市井故事。

二筒和外婆回四川老家,更是和街坊邻居交谈甚欢,打得火热。我们夸二筒在四川老家人缘好,二筒也大言不惭地说:“当然喽,我的粉丝多,关键是我和大家‘摆得拢\’!”

前不久我去看阿弥,二筒给我表演了一段秦阿姨才教给他的四川儿歌:“王婆婆在烧茶,三个观音来喝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子妖精说闲话…”秦阿姨边做饭边在旁边笑着纠正:“妖精儿,是妖精儿,不是妖精……”

那时,厨房里弥漫着川菜的香气,屋外是荷兰黄昏时的霞光,我的眼眶中有些被乡愁击中后泛起的潮湿。久违的儿歌,童年的家乡,被二筒清晰地拉回眼前,如此温暖,如此美好。

新闻推荐

“新川杯”四川省第二届绿色建筑创意竞赛总决赛落幕 一等奖获奖作品将在新川创新科技园呈现

“邻里中心”设计一等奖“梦花园”方案示意图如何使建筑更节能、更环保、更自然?昨日,历时两个多月的“新川杯”四川省第二届绿色建筑创意竞赛进入总决赛阶段,来自全国各地的9支设计团队齐聚成都高...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孩子是异国他乡的磁铁 父母是飞向他们的候鸟)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