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 成都市 绵阳市 自贡市 攀枝花市 泸州市 德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资阳市 宜宾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雅安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广安市 巴中市 眉山市
地方网 > 四川 > 四川新闻 > 正文

一个群体:3000余四川人在姜哥庄靠海为生 一个圈子:一个个院子集聚乡人乡情 南姜码头的“川音”:只恐舴艋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7-07-28 11:10   https://www.yybnet.net/

渔民在岸上修船,这是每年休渔期里要做的头等大事。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付晓晓

休渔期里的南姜码头,人烟寥寥。进入7月以来,常有雾气笼罩低空,往海上望去,蒙蒙一片。海水的咸腥味终日搅和在潮湿的空气里,渔船寂寞地停靠在岸。

这里的200多条渔船七成以上属于四川渔民,南姜码头几乎成为四川人的天下。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海洋渔业资源的匮乏持续加剧,出海捕捞越来越艰辛,本地渔民纷纷弃捕上岸,这些四川渔民却一直被“拴”在船上。

他们还没有找到退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四川老乡们一个带一个地来到南姜码头,在这里制造了一个庞大的四川人集群。码头所在的姜哥庄住了3000多名四川人,其中八成以上来自资阳市。受拆迁改造影响,姜哥庄本地居民正在陆续搬离,外来的四川人成了村子里的留守者:他们不知道放弃出海能做什么,也不知道离开码头住到哪里。

我们的城市里有很多这样的外来谋生者,背井离乡辛苦打拼。他们会获得更好的生活,在参与城市变迁的过程中实现梦想,改写命运,也可能会被疾速发展的城市抛在身后。

海上谋生

渔民从来无法掌控出海一趟的收获,老宋说,“出海是要讲海运的,和经验、技巧没多大关系。”收获多与少,都被他们当成海洋对其辛劳的馈赠。

7月的一个下午,浓重的雾气模糊了海与岸的界限,叮叮咣咣的声音回荡在南姜码头,渔民三三两两地在岸上修船。这是每年休渔期里,渔民要做的头等大事。

老宋把木船的船身一寸一寸地刷上黄色的桐油,在缝隙抹上泥灰,用凿子往里凿进细细的麻绳。“船用久了会破,把缝都填上,修好才不渗水。”修补工序完成后,船至少晾晒一个月,等到开海的时候重新披挂上阵,划入蔚蓝海面。

在码头上,老宋被大家称为“大胡子”,但是最近天热,他把原本茂密的胡子都刮掉了,皮肤黝黑、眉目温和的脸显露出了更清晰的轮廓。渔船是他两年前买的,各种东西配备齐全,花了将近20万,几乎是他全部积蓄。

1998年,老宋28岁,在四川资阳老家与父母、妻儿艰难度日。“说起来难过,住在山上,靠种地过日子,我们那里缺水,收成不好就没吃没喝的。”困顿往日一被翻开,老宋不由心酸。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之时,姐夫给他指了一条门路:到青岛去,出海打渔。“他已经在这里待过几年了,说能挣到钱。”老宋心动了,很快便带着妻子来到南姜码头“讨生活”。

出海不比种地轻松。受季节、天气和休渔期的影响,一年里,渔民有100多天漂在海上。他们通常凌晨走,下午归。在暗夜逐渐转向白昼、天与海的蓝色渐渐明亮的过程里,渔船下网、收网,漂远、返回。渔民从来无法掌控出海一趟的收获,老宋说,“出海是要讲海运的,和经验、技巧没多大关系。”收获多与少,都被他们当成海洋对其辛劳的馈赠。

“舍得吃苦”是杨燕对丈夫王营最赞赏的品质。每个新手渔民首先需要克服的难题是晕船,已经在南姜码头待了23年的王营,刚开始整整晕了三年船。但这从未影响他顽强地出海,“吐了又干,干了又吐,在船上也不吃饭,回来整个人就像虚脱了一样,但休息一下就好了,第二天接着干,时间长了也就不晕了。”由于长年被海水浸泡,他的手掌总是肿胀,每逢阴雨天气,关节隐隐作痛。

比起身体上的劳累,杨燕更担心丈夫的安全。出海打鱼的人家都清楚,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男人们的渔船满载海鲜靠岸后,女人们开始在岸上拣货。每个等待丈夫归来的下午,杨燕站在码头上望向海面,心里止不住地忐忑。海上时起风浪,船随着海浪一起一落,浪一高、船看不见的时候她最紧张,直到船靠岸才能放下心来。

杨燕16岁和王营从资阳来到青岛,是老乡带过来的。“在老家种地只够吃,没得剩。我们没什么文化,只能靠下苦力挣钱,能有吃有剩就行了。”在码头,这个朴素的梦想不难实现,辛苦、危险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杨燕说,他们认得清这个道理。

群居生活

老宋估计,把少数打其他零工的人也计算在内,南姜码头所在的姜哥庄(包括东姜、西姜、南姜、北姜)大约住了3000多名四川人。

没有哪个渔民能说清楚,最早的那批四川人是在怎样的机缘下来到南姜码头。但他们都知道,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这里已经有了四川人的踪迹。近30年里,老乡们一个带一个地陆续前来,在南姜码头附近制造了一个庞大的川人集群。

老宋和妻子住在离码头很近的一个大院子里。院子中间的过道上铺满绿色渔网,几个女人坐在地上补网,针与线在手中上下翻飞。过道一边放着两个早已弃之不用的大罐子,另一边是一排简陋的铁皮房,墙面锈迹斑斑。往里走,正对着的是一排刷着浅绿色墙面的低矮平房,再往左手边拐,一座二层小楼的入口堆满渔具,尽头的逼仄角落是公共卫生间,两根铁丝斜斜地横在门前,晾着衣服。

这个院子里住了将近20户人家。群居是四川渔民普遍的居住状态,一个院子通常住着几家或十几家人,每家两间屋子,月租几百元。老宋估计,把少数打其他零工的人也计算在内,南姜码头所在的姜哥庄(包括东姜、西姜、南姜、北姜)住了3000多名四川人。

初来乍到寻找落脚地,老乡都会帮忙。由于靠近码头、老乡聚集,住在姜哥庄是每个新来渔民想都不用想的选择。当年,姚红和丈夫刚到青岛,要按照约定先去老乡家里“报到”。“我们下了公交后怎么也找不到他说的地方,根本分不清东西南北,急得很,就找公用电话给他打电话。那时候没有手机,只能打给房东,房东转告他,他再来找我们。”先住到老乡家里,再由老乡带着在附近找房子,也有老乡会提前帮着把房子找好,这种接待“仪式”在姜哥庄无数次上演。它意味着新成员又加入了大集体,姜哥庄的川人集群就这样一天天壮大。

休渔期里不能出海,很多渔民趁着这几个月外出打零工,男人们去工地打混凝土,女人们去酒店做保洁、去山上采茶叶。傍晚,天色将要黑下来的时候,原本安静、昏沉的村子热闹起来。几辆面包车载着打工的人回来了,响亮的川音开始在村子里四处回荡。

东姜,一群采茶归来的妇女挨个从带头人手里领到一天的酬劳后,三五结伴、有说有笑地散去。回来得更早的七八个四川男人已经围坐在一家小卖部前,聊起了天。几个住在同一院子里的女人站在大门前,哄着一个被年轻妈妈抱在怀里的小孩。吃过晚饭的一家三口拿着马扎坐到自家门口乘凉,背对着屋子里的一团漆黑,时不时地和眼前来往的四川老乡们打招呼。

在北方城市的村子里密集地听到四川方言,让人产生一种关于空间的错觉。姜哥庄里的四川人八成以上来自资阳市,他们大规模地从一个城市流动向另一个城市,聚集在同一区域,这几乎等于在异乡再造了一个“资阳化”的生活空间,口音成为辨认这个空间的一种标识。

圈子内外

这些渔民处在旧的一边,并且不愿

新闻推荐

四川省工会会员普惠服务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个群体:3000余四川人在姜哥庄靠海为生 一个圈子:一个个院子集聚乡人乡情 南姜码头的“川音”:只恐舴艋)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