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陕西 西安市 铜川市 宝鸡市 咸阳市 渭南市 延安市 汉中市 安康市 商洛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今日陕西 > 正文

发芽成长 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希望与突围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21-12-23 01:4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代泽均摄

开栏语

陕西有很富足的科教资源,而科技成果转化慢、转化难、转化率不高的“尴尬”,始终存在。如何打破科技链与产业链的转化“堵点”,让科技优势更多地转化为经济优势,陕西一直在求解。2021年3月30日,聚全省之力打造的科研转化平台——秦创原诞生,这无疑是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一记重拳”,也是陕西高质量发展的“一记妙招”。本报即日起推出《“秦创原”的春夏秋冬》系列报道,解读秦创原经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从起步到成熟,从发展到壮大的故事。

春天,万物复苏,希望破土而出。

这句话,梁思远深有感悟。

多年的科研中,他最想做的就是让心中设想的一个小黑盒子,可以用在无人机、民用车企远程精准导航到达的领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想?因为几年前,我在研究中发现同样级别的市场中,需要的主要元器件以西方国家进口产品为主,很容易受制于人。作为科研工作者,这种现象成了我心底的痛。”梁思远的心里,因此种下了一颗研发的种子,静待时机发芽萌出。

曙光

博士毕业后,经过了几年的国企科研工作后,梁思远还是放不下这个小黑盒子,经过反复思考,他选择了辞职,进入西安邮电大学。在教学的同时,开始组建科研团队进行技术攻关。

研究室很简陋,十几个平方米的屋子里,挤得满满当当的。可就是在这里,他们在2019年研发出来第一代算法系统,并交付湖南某客户测试。客户反馈“效果出乎意料得好”。

根据测试结果,梁思远和团队看到了曙光,开始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去年开始,需要的部分进口元器件及芯片就很难买到了,产品限购,技术限制,倒逼他们加快步伐。

新的迭代和研究需要钱,而钱从哪儿来?没有资金的支持,从“书架”到“货架”的路,看上去就走到了断头路。“对于埋头书桌的人来说,不仅仅是羞于谈钱,更重要的是,不会谈钱,不知道到哪儿去找钱。”团队陷入了困境。但在梁思远的眼前,研发成果的曙光,总是在闪烁,给他带来希望和勇气。

希望

就在梁思远因为资金陷入困境时,距离梁思远研究室35公里外的西咸新区西部云谷二期,一场给他带来希望的大会正在进行中。

3月30日,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启动,它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

平台启动大会上,传达出来自省委、省政府掷地有声的决心,“秦创原”一定要明确定位、聚焦突破,着眼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加快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高水平平台。让创新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西咸新区成为总窗口。

启动当天,总规模达6亿元的种子基金已经注册,西咸新区首期5000万元已出资到位,同步设立天使基金、成长基金、并购基金。在科创项目的早期阶段,跟进支持。

这些基金怎么用呢,用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孝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解释,就是“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当市场还觉得这个科技成果属于想法尚没有产品时,我们就跟进支持,像播撒种子一样。企业拿着项目计划书过来,专家评审通过,就支持。支持也很简单,一个项目支持50万元,占股5%,上限100万元。这样撒一批种子出去,未来可能就要成长出几棵小苗,起来的话后面继续再跟进,小苗就可能变成参天大树。”

在明媚的春光里,秦创原开启了让陕西从“科教大省”走向“科教强省”的新篇章。

“秦创原”的启动,让梁思远看到了希望,让他对科研成果转化后的信心更加坚定。

播种

很快,春种基金走进了梁思远的科研世界。

“今年3月30日,我听到了秦创原启动的消息,5月便开始深入了解秦创原,在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的工作人员指导下递交了材料。7月就签署了‘春种基金’的投资协议,没过多久100万元就到账了。”这个速度快得让梁思远不敢相信。

9月14日,记者第一次见到梁思远时,他正在和团队一起对系统进行二代升级的研发工作。有了秦创原的支持,按照他们的时间表,在国庆节前可以拿到20台二代样机,加上算法系统调试后,便能分发给客户处做数据测试。到2022年年中收集反馈数据后再进行升级改进,预计2023年年初,产品可以实现批量生产。

梁思远的这个产品,外观是一个普普通通的4厘米见方的黑色小盒子,它能将10个MEMS陀螺仪组成一个陀螺阵列,在此基础上利用科研技术和算法,对数据进行滤波和融合处理,从而提升精度,可以广泛应用在无人机、民用车企以及需要远程精准导航到达的领域。

据梁思远分析,这是一个有着极大潜力的市场,这个项目属于消费电子类中高端的应用领域,国内市场达亿元级,市场增速为15%。而经过他们的研发,目前该系统可以将整体电路硬件成本控制在千元内,通过测试证明其性能可以达到万元级设备性能指标。

12月17日,梁思远欣喜地告诉记者,他研发的二代产品已经加工完成,达到了预期的进度。

梁思远心中种下的那颗种子,伴随着秦创原的春风,终于破土萌出,沐浴在阳光中,开始了生根发芽的成长之路。

成长

来自春天的种子,不仅撒在了梁思远的实验室里,还撒在了172个科研项目计划上,2亿多元的孵化基金,促使更多科技成果走向产业化。那条困扰梁思远的“断头路”被打通了。

更多的项目,走上了这条“书架”到“货架”无缝对接的坦途。

西图之光是最早一批入驻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并接受春种基金支持的科创型企业,“我们处于创业初期,需要一笔贷款,但是除了科研成果外,我们没有担保物,就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西图之光总经理刘洋的困境,也因为春种基金得到了解决。在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帮助下,只用了不到一周时间,他们用软著作权做抵押从长安银行拿到了700万元贷款,“这是我们收到的最大惊喜。”

作为西部科技创新港春种基金001号项目,拓锐考公司和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的纳米智能吸能材料项目,借助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仅用4个月时间,就实现了量产。

不仅如此,西咸新区当前在已设立9只总规模26亿元直投基金、联合陕投设立20亿元科创母基金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与长安银行陕国投30亿元“秦创投”信托基金设立,争取清源、西投控股等产业基金落户秦创原总窗口。

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稳,越走越快。

解决了资金活水的问题,科创企业雨后春笋般地加快了成长的脚步。

百花齐放,就从第一个温暖的春天开始。

本报记者周婷婷周书养李平

小贴士

秦创原主要目标

陕西省发布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提出,到2023年,陕西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重点领域建设50个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及其他新型研发机构,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新技术产业化应用不断壮大,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达到2000家;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建成双创服务平台30个以上,创新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

“秦创原”的春夏秋冬之春种篇

新闻推荐

大数据助力 近千万元退税到账

本报讯(赵婧玉侯贝记者苗嘉诚郑唯舒)“感谢沣西新城税务局的同志主动提醒我们退税,手把手进行辅导。”近日,陕西一方平康...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陕西游学之旅2021-12-22 06:41
评论:(发芽成长 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希望与突围)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