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利作全省文物科技保护工作报告
12月8日,全省文物科技保护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陕西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利从攻关科技保护核心技术、推动科技保护创新发展、建设高素质科研人才队伍、保障科技保护健康发展等方面,全面部署“十四五”文物科技保护工作任务。
多学科交叉融合攻关科技保护核心技术
“《陕西省‘十四五’文物事业规划》《关于加强陕西省文物科技保护工作的意见》已经出台,对全省文物科技保护工作进行了科学布局。”罗文利介绍,“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将坚持科技创新引领,遵循文物保护科学规律,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多学科协同,面向文物保护利用基础理论需求、关键科学问题,促进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大气科学、地质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同文物保护深度融合,着力构建符合陕西省文物资源特点的文物修复、预防性保护和防灾减灾理论体系,聚焦岩土质文物风化和水盐侵蚀、壁画彩绘褪色、木结构建筑失稳、微生物污染等主要病害,深化文物材质特性、病害形成机理及发展预测方法研究,为文物保护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将着力推动关键技术攻关,提升科技保护质量。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物保护利用科技创新相关项目落地陕西省,突破一批关键材料、工艺、装备和集成技术。大力发展文物灾害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专用技术,重点加强石窟寺、土遗址和木结构建筑等文物病害探测防治、保护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优化解决方案;持续推动考古探测、残留物检测、工艺鉴别、产地溯源等技术升级,增强考古发现提取与综合分析能力;研究构建文物知识图谱,开展文物展示传播技术创新应用示范。针对考古中国、黄河文明探源、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专项保护、大型石砌城址保护技术、石窟寺保护和革命旧址保护等方面,研究确定一批新的科研项目予以推进。
同时,推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分类施策,对文物库房、展线、巡查、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建设,建立具有陕西特色的文物预防性保护标准体系;针对文物建筑灾害、生物病害等开展防控关键技术研发;围绕文物资源调查与动态监管需求,开展基于多元遥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北斗卫星定位、大数据与云服务等技术集成研究,推动文物资源调查、智慧管理、动态监测、评估预警等关键技术研发。
挖掘文物价值推进文物数字化利用
罗文利指出,未来,陕西省要整合资源,深化合作,推动文物科技保护创新发展。全面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深化跨界融合创新发展,彰显陕西悠久历史文化魅力。拓展文物与互联网协同发展,在整合文物数字网络资源、创新传播展示方式、推广智慧博物馆建设等方面加快发展,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文物价值,推进文物数字化利用,通过云展览、云直播、云考古等手段,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多维度展示文物,提高活化利用水平;贯彻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文物大数据工程,整合现有文物保护监测等平台资源,建设陕西省文物科技保护信息系统平台。
“加强重点科研基地、文物保护国际合作基地、重点实验室、文物保护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着力实现科研平台建设有所突破。”罗文利透露,未来要依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筹建并申报“考古现场保护省级重点实验室”,为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夯实基础;加强陕西省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建设,调整运行机制和科研协作机制,充分调动各高校科研积极性,打造国内一流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的联盟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作用,联合实施一批文物保护修复项目。
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要充分利用陕西省文博单位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长期合作机制,聚焦文物保护科技创新需求,联合攻关文物科技保护难题,重点在考古现场研究、脆弱文物保护、文物预防性保护、石窟寺保护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事务,建立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科技保护合作,在国际舞台上提出“陕西方案”。
建设文物人才智库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文物保护离不开优秀的文物人才,正是有了这些“巧手良医”的默默付出,才让我们的国宝更加璀璨惊艳。“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将依托陕西文博单位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专家资源,吸纳全国乃至国际知名专家,整合利用陕西省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文博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委员会等专家库,组建陕西文物人才智库。充分发挥文物人才智库在文博事业改革谋划、决策咨询、规划设计和评审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科技专项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文物科技规划布局,为文物事业长远发展提出前瞻性、战略性对策措施。
着力改善用人环境,使高端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改革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建立奖励激励机制,扩大科研人员和技能型人才经费使用自主权,使收入分配向优秀科研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倾斜;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依法依规对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建立完善科研课题和项目负责人竞争机制,打破年龄、资历限制,鼓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设立青年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每年支持一定数量的青年专业人员申报科研课题,择优选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为青年科研人才学术交流创造条件。
扎实推广成果应用,促进产学研用良性循环。建立覆盖“实验室研究-实验观测-优化改进-应用示范-应用后监测”全周期的文物保护技术评价体系。注重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文物科研机构与科研企业、高等院校联合促进专利成果产品化和产业化。强化研究、产出、应用联动机制,打通技术创新链上下游的合作通道。
经费投入多元化为科技保护提供坚实支撑
“各级文博单位要加大科技保护投入力度,结合实际明确科技保护投入与文物保护投入的固定比例,保持资金投入的稳定性。”罗文利表示,省文物局每年将安排专项科技保护资金支持重点科研基地建设、科研课题研究、科技项目实施。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对文物科研工作的支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经费投入体系,为科技保护提供坚实支撑。同时,要强化科研项目经费监督检查,强化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意识,动态监管科研经费使用和科研实施进度,实时预警提醒,为科研项目的实施提供坚强保障。
罗文利要求各级文博单位要充分尊重人才,在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认真听取广大科研人员意见和建议,加强对科研活动的科学管理和服务保障,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环境。“要争做胸怀陕西、服务文物的表率;争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表率;争做坚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的表率。”罗文利鼓励全省文物科研工作者要勇于创新、顽强拼搏,转变作风、提升能力,主动作为、真抓实干,狠抓各项文物科技保护工作任务落实。
“十四五”文物科技保护事业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文物保护科技创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罗文利表示,陕西省文物局将按照中央和陕西省统一部署,加强组织保障,注重各方政策协同发力,全力以赴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奋力谱写陕西文物科技保护事业新篇章!
本报记者赵争耀
新闻推荐
宝鸡新闻网讯日前,陕西省商务厅对符合“陕西老字号”认定标准的全省36个企业(品牌)进行公示。其中,陕西紫光辰济药业有限公司...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