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奇
已是初冬,五天前下过小雪。雪不大,城里街道上没落住,塬上山坡背阴处还有些斑驳的雪痕,不过早已冻成冰溜子。草木枯黄,万物沉寂,这个季节来陈炉是最相宜的。
水已成冰,地也上冻,晴空瓦蓝,美丽“冻”人。本是农闲时节,又避开旅游旺季,加之疫情影响,山上没有多少游客,天上不挂一丝云彩,地上也不见多余的人影,天地辽阔,心旷神怡。
你看那栅栏屋舍,瓦墙瓷瓮,色彩斑斓,依山累叠,层层铺排,简陋且干净。巷道曲里拐弯,细长幽深。崖畔的槐树瘦黑挺拔,路边的杂草错落有致。瓷片铺路,光泽闪闪,坚如磐石,脚踩上去,铿铿然作响。空山寂寥,使这踢踢踏踏的脚步声一波一波传得很远,又在对面崖垴上摔出“啪啪”的回响,仿佛空气也是瓷做的,连一公里外公鸡鸣叫的声音,也听得格外真切。
这里人一日两餐,早饭约在十点。眼下不到九点,有几户人家的屋顶早已烟火葱茏了。里面也未必是厨房,可能是人家在烧炕。陈炉人住窑,窑里盘炕,炕上铺席,又摆炕桌。炕头即灶台,炉膛连通炕窝,厨卧一体,资源共享,经济节约。天地之间,有这袅袅青烟,还有一群晨练的鸽子在屋顶树梢盘旋,让小镇多了几分蒸腾的生气。
像这样一个窝在北方山沟的小镇,静谧且神秘,很容易让外地人小觑。在适合旅游的季节,外面人穿得花花绿绿,一溜一串上山下山,搔首弄姿,摆腿拍照,逛吃逛吃,自以为领略了陈炉的美,实际上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也只触及了表皮。
贾平凹来过这里,于是便有了《古炉》。刘文西来过这里,题写“美在自然”四个大字刻在石头上。一溜一串的作家、画家、摄影家、导演来这里采风,向寻常百姓学习生活艺术,向一草一木学习美。问,美在何处?答曰,在堂前,在屋后,在墙头,在心间。且看家家墙头垒着的罐罐,里头长着草,开着花,草是兔儿草、兰叶,以及无名的野草。花是雏菊、勿忘我,以及无名的野花。这种设计看似无心又别出心裁,自然,不做作,简直比高级职称的园艺师的精心设计还要高明。陈炉人祖祖辈辈烧陶制陶,刻花剔花,生活中审美意识早已深入骨髓,沉淀在基因。
陈炉之美,秀外慧中,深藏不露。想了解她,需做许多功课,最起码得了解北方陶瓷谱系乃至中国陶瓷史的专业知识。明清以降,耀瓷烧制中心从黄堡转移至立地、上店、陈炉。十里炉山,烟囱林立,窑火绵延,代代传承。形成碗窑、瓮窑、黑窑三行不乱,瓷户、窑户、行户、贩户四户分立的布局。今之陈炉,仍延续祖辈烧瓷工艺,以家族为单位传承。
李家瓷坊便是镇上众多瓷户中经营发展很成气候的一家。其宅雄踞于镇子靠北不高也不矮的崖畔畔,青堂瓦舍,门楼排场,门扇厚实。一进门,有匣钵的矮墙,榨油的石磨,石凿的鱼塘,瓷品晃晃,流水潺潺。进二道门,是地道的农家小院。迎面三口窑,窗台上散摆着自家烧制的瓷器与陈炉山上捡来的奇石。窑口靠墙一排缸,里头不知是醋是酒,抑或是腌菜。院子中央围着花坛,有杂树,有葡萄架,有亭,还有供晒暖暖、吃茶的石桌木凳。牡丹一簇簇,花已凋零,枝干合笼。转过身,门背后摆放水果香炉,敬着《德应侯碑》,这是陶户必供的窑神。就凭这些,想来屋主也是讲究人。
正说着,李钟楼、徐欣伉俪便洋溢着春风般的笑容迎过来。掌柜的李钟楼,热情朴实且俏皮风趣,其贤内助徐欣女士贤淑大方。男人盛情接引我们参观窑内展厅,女人忙不迭地跑前跑后,又是拍照,又是添茶。李钟楼运用亦土亦洋的腔调解说李家瓷坊,历历过往,如数家珍,令人惊奇。据了解,其曾祖父李鸿雅,是陈炉“桥上李家”久负盛名的翁窑匠,祖父李逢时在民国初年创办“红花福”瓷行,其父李升科,其姐李竹玲都是享誉全国的陶艺大师。
清冬岁末,虽是旅游淡季,却不影响陶瓷销路。李家瓷坊展厅陈列的大师作品、高端文创产品主用于中、省、市政府部门外交礼品,标价都在四五位数,大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架势。他家又烧制一些瓶、罐、钵、碗、盘、盆、碟等生活用品,琳琅满目,用之不尽。信息时代,电商经营,酒香不怕巷子深,网上签单,物流送货,五湖四海,朝发夕达,日常积攒的订单也够他们忙活三五余月,何况买家都是识货的回头客。
人与人相交,不在日久,不在话稠,而在于让彼此实在、舒服,这样交往才能长久。和李家人初次见面,即能体会到他们身上蕴藏的智慧与灵巧。这种智慧与灵巧倾注于制瓷工艺,便有了碗口上泛着的灵光,发挥到待人接物上,便是厚道与实在。这恰似耀州瓷青如天、明如镜、朗如玉的品性。知人论事,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陈炉古镇的将来,能憧憬出耀州瓷广阔的前景。
我有一友,能文章,工书画,善篆刻,曾为我烧制数枚瓷印,我深喜爱,且随身携带,专用于给藏书和画作落款。他曾在陈炉国营陶瓷厂供职,退休多年,房子也买到新区,却不爱住,心里舍不得陈炉山上的旧窑。他被聘到一家民营瓷坊作美术师。上班的差事便是提毛笔蘸兰花釉在大老碗上写字,诸如“兴隆面庄”“大秦饭店”“陕西老碗”等等,或画“青花牡丹”“空谷幽兰”“喜鹊登梅”“连年有余”等图案。他给我谝,老板给他不是按件计酬,而是固定收入,不论闲忙,旱涝保收。这是我十分艳羡的美差。
我也想舍下老婆孩子,在陈炉山上找个给老碗上写字画画的营生,不知道这愿望下辈子能实现不?
新闻推荐
日前,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派的实地评定组,前往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昆明池·七夕公园景区、西安碑林博物馆等单位实地评定文...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