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爸一句话都不留,就这么走了,我这辈子都过不去这个坎。他刚去医院的时候不是还能自己排队,为什么做了手术病情反而加重了?”刘女士是心梗患者耿先生的老伴,面对突如其来的发病,刘女士哭着对刚从北京赶回西安的女儿耿雨翎(化名)说。
76岁的耿先生退休后一直坚持晨练,不久前,他在一次晨练中突感头晕、出汗、胸闷,被儿子送往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据统计,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致死率排名第一的急重症,我国每年有100万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每3位患者中就有1位患者不幸离世,耿先生无疑是逃过一劫的幸运者。
心梗接受急救治疗后并不意味着进入“保险箱”
“心脏共有三支主要血管,分别是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这三支血管构成了心脏主要的供血通道。这三支血管堵塞后会导致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心肌缺血。”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吴晓鹏介绍。
心内科医生通常采用溶栓药物、介入治疗、支架手术等方式,为患者打通闭塞的血管,即心梗急救的再灌注治疗过程。而具体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通过心脏造影来判断。
耿先生的心脏造影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他的三支主要血管中,只有最左边的一支没有完全闭塞,还留有20%的通路。通常情况下,像耿先生一样严重的患者,几乎都坚持不到医院就已经在院外猝死。”吴晓鹏说。
值得庆幸的是,耿先生的病来的没有那么急。看过心脏造影后,吴晓鹏决定在耿先生左侧的主血管中放置支架,并择期打开另外两支血管的通路。
然而,耿先生的病情在入院后第二天急转直下。凌晨2点20分,耿先生突发心衰。药物已经不能控制突如其来的病情,吴晓鹏先后为患者接上呼吸机、气管插管、进行电除颤并最终送至ICU监控病情。
“医护人员为患者完成急救手术并不代表患者就此进入“保险箱”,任何人都无法预料患者术后的病情发展,所有急救措施都只是为了降低急性心梗患者猝死的几率。”吴晓鹏说。
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
120分钟内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更容易突发心梗。相较于年轻人,老年群体更容易患上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这些都是诱发心梗的重要因素。因此,伴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应该格外注意预防心血管疾病。
据2013年8月8日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导致如此高死亡率的原因,主要是公众的认知水平不足以及医疗系统缺乏快速救治通道所致。
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2014年,我国首次设立了“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
“1120”寓意有两个:
一是“有胸痛,我要拨打120”;二是“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
那么,突发心梗后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吴晓鹏给出心梗抢救的三条要点:
首先,患者一旦出现胸痛等症状就应立刻停止活动,平躺后立即拨打120,并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对症药物。其次,急救中心应迅速出动救护车,将患者快速运往有相关救治能力的医院。最后,医生应争取在90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
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的过程,如果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即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面对心梗、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心源性休克)、急性主动脉夹层、气胸等危重症,国家已大力开展胸痛中心的建设。根据《陕西省胸痛中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截止到2022年,陕西所有三级综合医院都要创建胸痛中心,大幅度缩短患者急救的时间。胸痛中心的建立就意味着标准化治疗的普及,心梗患者可以在任何有胸痛中心的医院得到专业治疗。华商报记者 李新怡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12日,记者从陕西调查总队了解到,10月份,陕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6.0%,涨幅较上月扩大10.1个百分点,环比上...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