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陕西 西安市 铜川市 宝鸡市 咸阳市 渭南市 延安市 汉中市 安康市 商洛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今日陕西 > 正文

2021年(首届)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今开幕 听“梅花”聊秦腔:机遇赋予古老剧种当代气质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21-05-15 02:00   https://www.yybnet.net/

惠敏莉(受访者供图)

作为全国最高规格的国家级秦腔艺术盛会,由文化和旅游部、陕西省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2021年(首届)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今晚将伴随着仿唐迎宾入城仪式在西安正式拉开帷幕。

届时,为期15天的秦腔盛宴将使老戏迷享受到秦腔的饕餮盛宴,也必将在年轻人中为秦腔“圈新粉”。在秦腔“庆百年华诞创秦腔辉煌”的当下,这样一次盛会也为我们探讨“新时代秦腔该如何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视角。

在今晚的开幕演出中,20余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将邀你一起走进古老而时尚、传统又独特的秦腔世界。梅花奖是“中国戏剧奖”的子奖项之一,也是中国戏剧界优秀中青年演员的最高奖项。昨日下午,趁演员们在南门瓮城联排间隙,记者采访了两位梅花奖获得者——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和百年易俗社首位“女掌门”惠敏莉,请她们畅谈古老秦腔如何获得怎样的新生与成长?

秦腔的振兴发展必须不断推陈出新

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是世所公认的梆子声腔的鼻祖。2006年,秦腔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说,秦腔不仅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戏曲文化发展的根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作为百年易俗社首位“女掌门”,惠敏莉认为戏曲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艺术,是一门包含文学、音乐、舞蹈以及表演艺术的传统技艺,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而秦腔作为最具特色的剧种之一,向世人展示着秦风的魅力。

“秦腔的许多优秀传统戏,之所以百年久演不衰,人们百看不厌,就在于它们不仅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矛盾,使观众获得了情感慰藉和精神寄托,在心灵深处形成厚重的文化认同和情感眷恋,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今社会的需求。优秀的现代戏也应当具备这样的品质。”惠敏莉承认,放眼当下,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秦腔的发展的确面临诸多挑战。艺术的魅力在于不断创新,“秦腔的振兴发展必须适应时代需求,保持和发扬传统本色,不断推陈出新。要不断创造出内容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人群的具有深度情感的作品。”

从另一方面讲,秦腔的振兴发展,也离不开内容、形式的创新和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惠敏莉说,“现代科技为戏剧表演提供了拓宽道路、增加手段的有利条件。在布景、化妆、服饰、道具、灯光、音响、声腔、字幕、舞美、动作、舞台变化等方面,可以借鉴影视、歌舞、动漫、网络、数字等文化传播形式和手段,围绕内容需要和观众喜好进行改进和创新,增加秦腔的现代性和观赏性以及吸引力和竞争力。”

传统戏曲何以打动当代观众

传统戏曲如何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也是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一直在苦苦思考和摸索的问题。她认为,“强化剧目创作、培育演出市场和加强人才培养,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三驾马车。”

其中,在剧目创作上,既要注重经典剧目的传承,包括经典传统戏和优秀现代戏。还要坚持新编历史剧、整理改编传统戏与现代戏“三并举”,注重原创剧目的创作,在汲取传统剧目宝库财富,实现戏曲题材、风格多样性的同时,坚持戏曲艺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

显然,在这方面,省戏曲研究院有着成功的经验。据李梅介绍,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中,戏曲研究院的眉户《迟开的玫瑰》有幸入选。该院排演的青春版《杨门女将》《再续红梅缘》《大树西迁》《祝福》《项链》等一系列经典剧目,深受观众喜爱,常演不衰。去年,现代戏《路遥的世界》、历史剧《关西夫子》与传统戏《再续红梅缘》三部剧目陆续进京演出,并参加央视戏曲频道《空中剧院》现场录制,掀起了一阵秦腔热,受到线上线下观众的广泛欢迎。

跨界和出圈是培养观众的法宝

检验秦腔是否繁荣,既要维护原有戏迷观众,又要让更多人对戏曲产生兴趣,进而真正喜爱并尊重传统文化。两人均建议通过跨界和出圈形成新时代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秦腔。

李梅介绍,这些年,省戏曲研究院一点一滴扎实培育观众,形成了极强的市场号召力。比如,连续14年开展“西安天天有秦腔”演出,坚持每场为农民工免费赠票。同时,院属四个演出团坚持深入基层,送戏下乡,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演出、“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公共服务和扶贫慰问等各类公益性演出活动等。

得到年轻人的心,就有可能成为赢家。在充分做好惠民演出的同时,还力争在全国各大艺术赛事和文化活动中不断扩大和培养年轻戏曲观众。另外,注重戏曲融媒体传播利用与开发,丰富传播方式,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受众群体对优秀戏曲艺术的需求。利用直播平台、快手、抖音短视频、微信等网络形式,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精品剧目,持续扩大戏曲观众范围。

惠敏莉也提到,要加大秦腔艺术宣传和普及提高的力度,提升秦腔在中央台和重点地方台的播放频次,增强影响力。还可以充分利用电影、电视、网络等手段,办好“秦之声”“大秦腔”等秦腔戏剧栏目和秦腔网,吸收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长处,不断增强可视性、吸引力。

此外,经过深思熟虑,惠敏莉认为还可以从健全地方立法、呼吁相关政策激励、保护秦腔艺术传承人等三个方面,为秦腔的繁荣发展提供全面而高效的护航。

人才培养让秦腔传承发展后继有人

当然,吸引年轻观众成为秦腔的“铁粉”,最终靠的还是演员对秦腔艺术一丝不苟的传承和深厚的功力。师承教育是中国戏曲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李梅介绍,省戏曲研究院被誉为“秦腔最高学府”,这里戏曲名家汇聚,既同时具备秦腔、眉户、碗碗腔等多个剧种的表演艺术家,又拥有马友仙、李瑞芳、边肖3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德等9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14位“梅花奖”、3位“文华奖”和9位“上海戏剧白玉兰奖”获得者。

面对近年来秦腔事业发展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状,省戏曲研究院及早谋划、科学布局,招收培养了十期学员培训班,作为戏曲后备人才的有力补充,构筑起了陕西戏曲人才队伍发展的“蓄水池”。今年,还策划了“薪火相传·名家传艺”系列活动,以“俏‘梅’凝香春泥护花——李梅从艺40周年原创精品剧目展演活动”为起点,陆续开展非遗传承人、老艺术家、梅花奖演员、优秀演奏员、导演等各门类的师徒传承和惠民演出活动。此举不仅使陕西戏曲宝贵的传承资源得到最有效发挥,而且集中优势资源,面向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广大基层院团实施人才培养,为陕西戏曲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牢固的人才基础。

本报记者夏明勤

新闻推荐

纵深推进改革创新 落实落细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省国资委组织改革创新观摩活动

为纵深推进改革创新,落实落细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5月12日,陕西省国资委组织省属企业及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国资委...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2021年(首届)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今开幕 听“梅花”聊秦腔:机遇赋予古老剧种当代气质)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