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唐艳丽 王朝阳
凌晨五点天还没亮,刘立志夫妇就早已起床,他们要趁早下地收割甘蔗,再将甘蔗拉到杨凌城区的销售亭,以保障当天往来顾客的需求。“只有起的越早才能收割更多的甘蔗,卖出的甘蔗才是最新鲜的。”刘立志告诉记者。
1月13日,记者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创业工厂附近看到,一座简易销售亭前挤满了往来的顾客,销售亭里一对夫妇忙的不可开交,丈夫忙着甘蔗去皮切段,妻子忙着将切段甘蔗或包装入盒,或榨汁入瓶,短短几分钟,数十盒甘蔗切段以及五瓶甘蔗汁便销售一空。
售卖甘蔗的这两人正是刘立志与朱育鸽夫妇,丈夫刘立志是湖南岳阳人,妻子朱育鸽是杨凌人。2010年,还在外地打拼的夫妻俩受到杨凌政策红利的诱惑,毅然返回家乡开始从事果蔬大棚事业,最初在大棚的建设上他们遇到了困难,政府及时介入,在卷帘机、墙体、滴灌带等配套设施上给予他们相应的补贴。同时,刘立志还得到8万元的免息贷款,好政策更加激发了刘立志的“农业梦”。
北方种甘蔗,没有好的经验模式可以借鉴,刘立志夫妇的“甘蔗经”一念便是三年。甘蔗长不大、糖度不够高……起初种植甘蔗,刘立志被诸多种植难题所困扰着,在摸索中前进。为了破解种植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他与妻子付出了比普通创业者更多的勤劳与汗水,最后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刘立志的甘蔗大棚安装了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科学的生产种植技术在“南果北种”事业上,表现的尤为重要,掌握了水肥管控的“法门”,了解了甘蔗种植的要点难点。如今刘立志的甘蔗事业发展的风生水起,除了自己种植甘蔗外,也带动附近其他农户发展甘蔗产业。
走进刘立志的甘蔗种植大棚,一株株挺拔健壮的甘蔗整齐的生长在棚内,仿佛一个个束装出征的威武战士。“刚开始只种植了5个棚,现在效益越来越好,就增加了一个棚种植甘蔗,目前种植了6个大棚。”据刘立志介绍,大棚里种的青皮甘蔗是台湾品种,相较于北方市场上常见的红皮甘蔗,青皮甘蔗节位长、含糖量更高,在市场上更受欢迎,每天购买甘蔗的不仅有新顾客,还有更多的老顾客,从11月销售至今,销售最多的一天就卖了近4000元。
“去年五个棚销售额有30余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好。”朱育鸽还告诉记者,种植甘蔗的经济效益要比种植西红柿等农作物高,管理也比较简单,省时省力,清理下来的枝叶回田后还能增加土壤肥力。面对效益显现的甘蔗产业,如今,夫妻俩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能打通甘蔗的网络销售渠道,从而进一步增加销售量和销售额,让日子过得更加“甜蜜”。
新闻推荐
本报讯1月19日,记者从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获悉:该行以移动支付“引领县”为抓手,指导陕西银联加强与各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拓...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