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土为坯,转轮就制。划刻剔雕,犀利圆活。窑门外,窑工挥汗如雨;窑门里,烈焰绽放。一千多摄氏度的高温,淬炼着匣钵内的“土精灵”……生于泥胎,活出玉骨。“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再也没有比宋代《德应侯碑》上镌刻的这8个字,更能贴切地表达出耀州瓷的稀世。
时光越千年,过往兴衰皆如烟。唯有耀州瓷,承载已传承千年活态文化的样式,走出了一条“浴火重生”之路。
曾沿丝绸之路走出国门
“青花粉彩誉宋元,十里窑场不夜天。浴火纤尘当鼎立,结缘泥塑供佛龛。倒流壶转乾坤水,大海碗盛粟米餐。技法超绝倾吴粤,品形完美上金銮”。这是歌颂宋代唯一敢与“官、汝、定、哥、钧”五大名窑比肩的青瓷窑场——耀州窑的经典诗句。
近日,记者走进耀州窑博物馆,实地探访这处迄今中国发掘的窑址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整、文化层叠压关系最清楚的古陶瓷艺术珍贵遗产。据文献记载,耀州窑创烧于唐,五代继续发展,北宋时期达到鼎盛,曾为五代、宋、金的中央朝廷烧制了大量的皇室用品。“南北沿河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是也。”《同官县志》中的这些描述是对当时“十里窑厂红透天”的耀州窑繁荣历史的真实反映。宋代,耀州窑进入鼎盛时期,耀瓷的烧造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方圆大小,皆中规矩”,“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巧如范金、精比琢玉”,耀州窑以其非凡的艺术成就影响了东到河南西到甘肃,南达两广诸多地区,形成了从南到北、独具特色的庞大耀州窑系,无可争辩地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耀州窑也是在这一时期成为生产贡御品的窑场之一,现存于中国文物信息中心的国家一级文物——完整地刻有年号的大观铭文牡丹纹碗就是例证。
公元1084年,北宋皇帝宋神宗赐封耀州窑所在地黄堡镇的土地神为德应侯,这是至今发现的国内唯一皇封的“窑神”。据20世纪50年代初出土于铜川市黄堡镇的《德应侯碑》记载,唐宋时期,耀州瓷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远销东亚、西亚、东南亚、东非等地,这在许多国家的考古发掘中已获得了印证。“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明珠,耀州瓷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国门。现在西边中东的阿曼、北非的埃及、东非的坦桑尼亚,东边的朝鲜半岛、日本,南边的越南、斯里兰卡,均有耀州瓷文物出土。”据我国著名陶瓷专家禚振西介绍,在南海一号沉船(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精美的刻花青瓷,非常漂亮。当时耀州窑可以根据西洋人的需求进行定制,现在发现的耀州窑文物中就有非洲人头像和罗马人形象。
“火凤凰”勇担复兴使命
耀州窑是宋代“六大窑系”之一的历史名窑,耀州瓷为北方青瓷的代表,在中国古陶瓷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历史上,耀州窑瓷器“巧如范金,精比琢玉”,上贡皇室,畅销国内,远销国外。“十里窑场”也曾经作坊、窑炉遍地,陶瓷店铺林立;中外商贾云集此地,争相购买;耀瓷产品水路并进,运往全国各地,并通过海上“陶瓷之路”大量外销……
然而,在战火的破坏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耀州窑的陶瓷业一度萧条,剩下的很多是小作坊式生产,各自发展,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成规模的龙头骨干企业。加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工艺和产品创新不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炉山不夜”的壮观场景消失,耀州瓷辉煌不再。
耀州瓷的没落让许多热爱瓷器且有担当的企业人站了出来,开始以焚膏继晷的勇气探索耀州瓷的复兴之路。2012年,经过反复论证,陕西国花瓷实业有限公司与铜川政府联系建厂——成立陕西火凤凰艺术陶瓷有限公司。火凤凰艺术陶瓷的员工们至今还记得,2014年5月的一天,一声令下之后,这座长江以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研发基地正式点火烧瓷,意味着他们开始担当起振兴古耀州瓷的使命。
耀州瓷颜色质朴,以黑釉、白釉和青釉为主,色彩单一,造型古朴,尽显陕西文化的厚重。如今,陕西火凤凰艺术陶瓷有限公司借鉴传统工艺又推陈出新,瓷器的釉色更加丰富,色彩上不再只是唐三彩瓷、五彩瓷和青瓷,色彩增加丰富,有晶莹剔透的白色、高贵的帝王黄、喜庆的中国红,还有斑斓的各色装饰图案等。不仅如此,火凤凰瓷器的造型也极具雅致,富于变化,兼具器皿与装饰品的功能,将艺术与生活完美结合。火凤凰耀州瓷器不仅仅是艺术品,它还延伸到茶具、餐具等生活领域,将实用主义与艺术的精神内涵紧密相连,让耀州瓷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报记者赵争耀江波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张华通讯员周萌芽)近日,西安市长安区62岁的孙先生晨起时,突然左侧胳膊、腿麻木无力,头晕头痛剧烈,随即意识不清。家...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