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宫壁画》局部《伎乐图》《梵音》局部《鼓舞》
□李梅
近日,“秦唐雅韵·绣美长安——张漪湲秦绣艺术精品展”在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隆重启幕,展出了当代78岁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张漪湲的几十幅最具有代表性、充满独特汉唐气韵的秦绣作品,引得观者如云。这次展览给了更多秦人乃至国人了解秦绣的机会:50载热爱刺绣艺术如一日,是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持着艺术家坚守?刺绣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秦绣为何会被誉为“母亲的花”?从远古走来又在当代绽放,秦绣艺术究竟有着怎样的迷人魅力和传统文化“基因”呢?本期,就让我们一起跟着专家的视野来看看——
本次展览选取了张漪湲创作的几十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是参加各种国家级专业展览并荣获大奖的精品,更有张漪湲大师花费十余年设计研制的登峰之作。相信这些秦绣精品会给大家带来一场艺术盛宴。
秦绣艺术:被美誉为“母亲的花”
凸显了黄河流域的图腾文化
刺绣是中国最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传说中舜曾令禹刺五彩绣。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绣品,出土于战国时期的楚墓中,距今已2000余年。“陕西民间刺绣,即广义的秦绣,蕴藏着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代代劳动妇女审美观念以及刺绣技巧的结晶。”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婧介绍:“之所以有学者将秦绣称为‘母亲的花’,也有向劳动妇女致敬之意。因为我们的母亲、祖母……以她们仁慈宽厚的爱心,将自己对生活的美好祈愿、对生活的热爱,都融入小小的绣品之中。”其实,很多秦绣作品都是图案化和符号化的表达,尤其黄河流域的图腾文化在秦绣中更是得以明显体现。
孙婧介绍,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长期的欣赏交流过程中,相对稳定地发展下来,从而沉淀为一种有着特殊意义的艺术语言,形成了独放异彩的秦绣。在色彩方面,秦绣以红色为主旋律,搭配黑、黄、蓝、绿等色,整体显得原始古朴、热烈纯粹。而隐藏在秦绣艳丽色彩背后的,则是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执着、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在纹饰题材方面,生活中一切事物,凡符合其艺术主题宗旨的,都可成为秦绣的题材。孙婧表示,秦绣蕴含着黄河流域的黄土文化特色,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喜欢黑色、黄色、红色,以及崇尚自然的文化观念相融合。秦绣中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它传递的传统文化的“根”不变。比如秦绣里的抓髻娃娃形象,其实最早的时候就是传说中的女娲形象,经过久远的时间荡涤,抓髻娃娃的主要特征没有改变,其美好祈愿的寓意也没有变化。再例如“鱼变龙”、“鱼变人”这些传统符号化的图案,其实细细研究,它们从远古一路传承下来,不走样地呈现了人们对社会、对自然环境以及对自我的认知,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其实,秦绣一直在我们的生活里。”几年前,著名收藏家、西安收藏协会副会长咸建军将自己多年收藏的秦绣展出,几百幅精美的秦绣作品令人叹为观止。“这是可以触摸的文化,活着的历史。别小看一幅幅秦绣,它承载的内涵不比别的古玩少。从绣品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期人文风情的变化,以及社会流行色彩、服饰纹样以及社会文化特征的变化。”咸建军介绍,目前他收藏的各种题材、材质的秦绣达到300多幅,祈福和教育功能是秦绣的两大文化特征。绣工们只要绣就会有寓意,只要有所指,便可查其根,只要知其根,便明白所绣纹饰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古代神话人物、秦腔戏曲经典故事、民间教人向善的警示故事以及诗文、警句等等,都充分体现了秦绣尊重历史传统、注重道德文化传递、吸收多方文化的特点。总体来说,秦绣用色大胆,色彩艳丽,充分表现了陕西文化中的质朴、豪放、包容和大气的审美观。“所有的秦绣都有传统文化的印痕,并且通俗易懂。例如我收藏的《赐福图》,可以算是秦绣的传统代表作品之一。画面中福禄寿三星在围观‘全家福’,这种表现手法即为‘画中有画’、‘画里有书’,整幅作品布局紧凑、设色浓艳,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在咸建军看来,秦绣的珍贵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秦绣是中国古老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载体,希望它能够广为流传,能够‘活’下去。”
秦绣大师说秦绣
秦绣之美:在于传承秦风唐韵之气
此次展览的艺术家,作为秦绣目前唯一的传承人张漪湲大师已经78岁高龄,她的家学渊博,从事刺绣设计研制已经50多年,是穿罗绣最早的设计者研发者之一,并见证了它出口日本十余年的辉煌。但伴随刺绣厂的停产,已经退休的她开始几近孤独的坚守直到现在。2013年,秦绣(穿罗绣)被列为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介绍说:“要追溯秦绣的前世,那就太久远了。两千多年前以长安为起点开通了丝绸之路,到了盛唐时期,长安也是刺绣业的中心。后来,随着刺绣范围和题材的不断扩大,秦绣广泛流传于民间,而民间刺绣更有着不同于宫廷刺绣的生活气息。”在她看来,秦绣,从广义上讲,就是秦地之绣。而如今的秦绣(穿罗绣)已非从前,其实更多指的是当代经过改良和重新研发后的一个新刺绣种类。她介绍,上世纪70年代在著名画家康师尧的指导下,西安的工艺美术工作者以流传民间的古老绣种“纳纱绣”为基础,发掘研究并创新丰富而形成了一个新绣种,起名为“穿罗绣”。因为是在真丝纱罗上用丝线手工刺绣的,针法和技巧很高,又富有陕西地方特色,所以也被通称为秦绣。和广义的秦绣相比,穿罗绣的专业刺绣难度非常大,风格转为瑰丽典雅、富丽多姿,艺术内涵也更深刻丰富,完全可以和苏州苏绣、湖南湘绣、广东粤绣、四川蜀绣这四大中国名绣相媲美,已完全不同于以前秦绣的民间风格。而从未来的发展前景来看,它也是三秦大地上一个可以美誉全球、进一步开发的新型传统工艺项目。
首先,穿罗绣要先设计图案,再绘制到纱上,图案配线设计针法,然后开始绣。以纱布为底,不同于传统刺绣的长针掺线,用真丝线在经纬网眼上施针,线的粗细,针法的走向长短不同,诞生繁茂纹样。“每个纹样在绣前都要根据尺寸设计,多绣或少绣一格都会连接不上。”经过40年摸索,穿罗绣发展出400种图案纹样。光水波纹长短高低就有多种。一幅作品短则几天,长则几年。“穿罗绣的画面,既没有抽象到让人只靠想象去感悟,又没有真实到如照片或绘画的翻版,达到了写意与写实完美结合的艺术境界。”其次,“变色”是穿罗绣另一特点。“你看,这幅作品实际上使用的是同一种颜色的丝线,但是整体呈现出来后,会产生不同色差的视觉效果。”张漪湲介绍,同一种颜色的丝线,因为走向、疏密的不同,对光线产生不同角度的折射而呈现出奇妙的色彩效果,能使绣品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独特的韵味以及装饰性。张漪湲介绍,穿罗绣的工艺特点具体表现在:第一,底料采用真丝纱罗,使用真丝色线,在纱罗细密的网格上施针.运用不同针法组成千变万化的各式图案来完成作品。绣品画中套花,变幻无穷,美不胜收。最能体现“绣”的工艺价值和艺术美感。第二,穿罗绣的画稿设计必须服从于针法的运用。通过不同针法的绣制,最大限度地追求绣品的个性、特性与原创性。坚持自行设计,并强调优先选择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和陕西地方特色的题材作为创作秦绣的本源。第三,迄今为止,经整理、发掘和创新的针法已达三百余种。设计是穿罗绣的根本,针法则是穿罗绣的灵魂,针法的不同运用和变化,能使同一种色线在画面上产生不同色彩的绝妙艺术效果,这是秦锈(穿罗绣)区别于其他绣种又独具魅力之处。
“作为设计人员,我设计了穿罗绣的第一幅作品《夫妻识字》。”张漪媛说,这幅作品极具陕西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一诞生就受到好评无数,也斩获了很多大奖。据介绍,张漪湲本人,也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评为“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
此次展出的《伎乐图》《梵音》《福禄吉祥图》等一幅幅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秦绣都是穿罗绣作品。它们或高雅亮丽,或粗狂凝重,或古朴厚重,令人惊叹,都是张漪湲的多年心血之作,每幅作品都有明显的秦风唐韵之气,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张漪湲近十年潜心研制的巨制12条屏《群仙祝寿图》——用刺绣的大气构图和纹样再现了清代同名名画,吸引大量观众纷纷留影。张漪湲介绍,这幅作品高2米、净长7米,总共用了近百种针法,群仙的每件衣服针法都不相同。2016年这幅《群仙祝寿图》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项——“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梵音》系列绣品是张漪湲近年来的代表作,共四条屏,整套作品借鉴了唐代碑侧中的卷草纹,将佛相、瑞兽穿插其中,整个画面奔放流畅、生动优美,金碧辉煌、富丽华贵。表现手法新颖而独特,特别强调技法表现上的形式美,色彩美和材质美,它的复制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八十七神仙卷》绣品在忠实原作的前提下,根据秦绣针法的特点,对原作纷繁的线条作了必要的删减,采用白色丝线绣制而成,由于不同纹样针法的艺术效果,使绣品中人物的面部、衣服、飘带以及人物之间前后关系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立体效果,凸显了秦绣独特的艺术魅力。《伎乐图》人物形象简洁夸张,色彩鲜明强烈,金色的装饰使绣品更显富丽堂皇。四个人物的裙子各用不同针法,显示不同花纹,同一色线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瓶菊》使用同一色线绣制的花瓣,因针法不同而产生色彩变化,从而使画面具有明显的立体感。花瓶的暗色变化丰富,与白色花朵相得益彰,整体艺术风格古朴典雅……
张漪湲说,秦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更好地传承,是一直压在她心头的大事。“我一直觉得自己有责任将秦绣更好地传承下去。”她介绍。这次展览旨在向世人集中展示陕西秦绣独特的工艺魅力,也是为了让更多人特别是青年学子,了解非遗秦绣这门宝贵的艺术形式,进而喜欢秦绣,爱上秦绣,使得先辈们发展起来的这门宝贵的艺术形式能够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在观展后,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蔡昌林非常激动,他高度评价这次展览说:“公元前一世纪末叶的一天,当罗马的贵族们在凯撒大帝举行的祝捷大会上看到一面用中国丝绸绣成的旗帜时,立即引起轰动,贵族们对这种轻柔华美的织物赞叹不已!随后中国的丝绸成了地中海沿岸欧洲贵族们显示荣华的紧俏珍品,贩丝商人接踵而来,丝绸之路由此互通。到了唐代,由宫廷绣工用丝罗丝线制作的纳纱绣,不仅是皇族服饰的华贵装饰,也成为商胡客贩青睐但又不易企及的特殊技艺。这种以真丝罗纱为底的绣品,就是秦绣的前身。宋元以后,技法逐渐失传,至十九世纪,被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所淹没……而今天,这些秦绣精品在古都长安展出,为丝绸之路又提供了一个被重新激活了的物像实证,意义深远。在这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秦绣针法艺术从微观到整体的恢宏魅力,看到作品所蕴含的汉唐视觉符号的皇家气象,更看到了一个工艺美术工作者坚持多年梦想成真所经历的艰辛和努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维)9月19日晚,由省统计局主办,西安市统计局、西安曲江管委会承办的陕西省第十一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暨第...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