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昕)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推进,各行各业逐步恢复正常,上半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延续加快恢复的态势,全省GDP实现11794.92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了5.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昨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总体上看,陕西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上半年呈现总体稳步回暖,结构质量向优的良好态势。
三次产业发展均好于全国水平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第12位
一是农业生产较快回升。上半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较一季度回升4.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夏粮和小麦总产量均为近五年第一,单产创下历史新高。
二是第二产业降幅明显收窄。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较一季度降幅收窄6.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第12位,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增速快速回升,较一季度降幅收窄20个百分点以上。
三是服务业发展持续恢复。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较一季度降幅收窄4.1个百分点。其中,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行业增势良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5.8%。
投资增速首次扭负为正
消费、出口恢复改善态势明显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内降幅持续收窄,上半年首次转正,增速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特别是工业投资已恢复至往年水平,增速高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一季度收窄了近10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较一季度前移2位,重点商品如汽车、家电、服装零售额降幅均收窄15个百分点以上。进出口增长较一季度有所加快;特别是,出口6月当月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增长0.2%,呈现逐步回暖态势。
居民收入水平位次前移
物价上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是就业局势基本稳定。上半年,全省新增城镇就业19.39万人,完成年度计划50.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2%。
二是居民收入水平位次前移。上半年,全省居民收入水平居全国第17位,较上年同期前移1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2%,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
三是物价上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3.6%,涨幅低于全国0.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涨幅回落1.1个百分点。物价总体平稳。
经济增长动能加速
经济运行先行指标表现向好
增长动能加速具体表现在:一是新兴产业稳定增长。在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带动下,上半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较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占GDP的11.6%,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二是有效投资快速增长。全省制造业投资较快回升,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均高速增长,分别增长43.4%和37.9%,有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后劲。三是市场活力持续增强。上半年,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50.2%,较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较一季度降幅收窄了21.2个百分点,表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恢复,民间资本信心增强。
积极因素增多,具体表现在:一是先行指标表现向好。6月陕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上涨1.6%,为2月以来首次转正。全省工业用电量、公路货运量较一季度均降幅收窄。二是各项政策措施成效明显。随着全省减税降费、稳岗扩就业等措施落地生效,上半年,全省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130亿元,稳岗返还补贴27.9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显著回升至28.9%,极大增强了企业战胜暂时困难的能力和信心。三是重点财政支出保障有力。全省公共卫生、交通运输、农林水事务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分别增长46.1%、13.1%、5.6%。
新闻推荐
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近日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杨绍卿、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跃获得最高...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