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商州城的南大门,便是南秦川。沿川西行不足十里就到了杨峪河镇,镇政府北边过桥有一条不起眼的小沟,沿小沟坐落的这个村子叫银明村。村子中央有一泓不大不小的人工湖,村里人称之涝池。湖的周边住着不少张姓人家,他们是北宋大儒张载的后裔。
湖的东北角,有一座简朴的仿古建筑,便是商州两铭书院。五间大殿既带有明清建筑风格,又汲取了当地民居建筑的特点,亦朴实亦大方。著名书法家石冬鳌题写的《商州两铭书院》牌匾,就悬在大殿正中的门楣上。大门两侧挂着一副阳文木雕对联“百忍堂风源先祖,两铭著训启后裔”,呈弧形包裹在大红色的木柱上。寥寥七言,文融曲朴,既讲述了源自先祖的百忍堂风,又表达了启迪后裔的两铭著训,通俗易懂,可润化后裔的心性,可教化过往的行人。东边的又一红柱上还挂着《张载后裔家风家训馆》的竖牌,院落里竖立着两块厚重的石碑,镌刻着张载的名著,东边为《东铭》,西边为《西铭》,并注有译文,可供参观者对照阅读。东、西两铭即是商州两铭书院之来历。书院坐北向南,东有苍柏翠竹园林,西有一泓碧水游鱼,南面近有灰顶白墙民居、远有笔架青山屏障,恰是一幅山水园林胜景。站在石碑前静默沉思良久,然后移步到中间的台阶前,书院土红色的木门大开,看正墙上挂着大儒张载的画像,却不敢径直进去,是不想贸然闯入,唯恐惊扰心中对圣人和书院的那份敬仰和尊崇。在大儒往圣面前,不由得叫人虚怀和虔诚。
拾级走进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张载画像,大儒那慈善儒雅而又忧国忧民的情态深深印入脑际。画像上面是康熙御赐匾额《学达性天》,蓝底金字,阴文仿刻。“学达性天”内涵丰富,意指通过教育,通过做学问,通过“养性”,达到“性命合一”,达到“性”与“天”齐,达到“性”和“天”的统一。这既是儒家所推崇的理想人格,也是中国教育几千年不变的目标,对当今教育教学仍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画像下面的玻璃书柜,分三层陈列着先儒张载的著作和国内知名学者教授研究张载及其关学思想的著述,达数十部,有《张子全书》《张载集》《正蒙》,有《张载年谱》《北宋大儒张载》《张载天人关系新说》《跟张载品国学》《为天地立心——张载自然观》《中国最后的大儒》《关学导语》等等,还有陕西省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刘学智题写刊名、全国张载后裔关学思想文化学会编印的会刊《横渠世学》,有青年作家杜崇斌所著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以及刊登张载思想文化的报刊。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著述版本,即可想象关学宗师张载思想文化的精深博大。环顾展厅,是精心布展的张载学术思想、横渠四句的社会影响、张载家规家训、张载后裔简介等7个板块的介绍和展示。
拜谒简陋的商州两铭书院,静心阅读领悟7个板块的介绍,深感两铭书院承载了厚重的关学历史,站在这方流动着关学思想文化血脉的书院展厅,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通过拜读方才知晓: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国人指出了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观和社会观,表达了一个哲学家的崇高使命和远大志向,是对自己哲学的学术使命的高度概括。“四为”被冯友兰称为“横渠四句”,与我们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信念相吻合;张载所著《东铭》《西铭》不只是学规、族规等训诫之辞,它突破了家族概念和范围,将其提升到了人类修养的目标这一高度。尤其是《西铭》中涵盖了宇宙境界、天地境界、人性境界以及伦理、道德境界,其中“推己及人”“推人及物”的仁爱思想、平等意识与和谐精神,也是我们今天要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张载关学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大贡献,更是我们今天坚定文化自信、塑造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源泉;张载“法治三代”“学政不二”的思想,与今天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和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高度契合;张载“以礼为教”“变化气质”的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全民道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载“民胞物与”“天人一体”的思想,对于今天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极其重要
启示;张载“经世致用”“崇尚气节”的精神与“六有”“十诫”的思想,对于塑造现代人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培育求真务实、恪守正道的优秀品格,发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奋斗精神,勠力同心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
拜谒商州两铭书院,实乃一次精神之旅,给人几多遐想。商州两铭书院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与普及的前台,对于启迪当地民智、弘扬家风家训、传播文化自信、培育社会新人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尽管它只是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条小溪,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日益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成为当下文化活动的重要实践空间,其精神蕴蓄的存在地久天长。
新闻推荐
扫一扫看详情本报讯(独萍姜明明)面对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毕业季推迟、市场吸纳能力减弱等多重压力,7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