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第30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的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陕西省自然资源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陕西省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安排部署,不断强化保护措施,夯实监管责任,紧扣追赶超越大局和“五个扎实”要求,以“五个全面”为统揽,推动全省耕地保护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取得新成效。
全面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任务
“14亿中国人的饭碗,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省自然资源厅会同农业、监察、审计、统计等部门定期对各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对认真履行责任目标成效突出的给予表彰,并在安排省上支配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时予以倾斜。
2019年土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省耕地保有量为5965.1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595.19万亩,全面完成了耕地保护目标任务。
全面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陕西省建立起以乡镇为单位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区制度,明确了镇村组三级责任,开展了监管补贴试点,调动了保护耕地的积极性。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出台了《关于下达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的通知》等文件,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发改委、财政、住建、环保、林业、水利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指导审核小组及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进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顺利开展。
目前,省域内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4595.19万亩,其中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占划定面积的27.03%,坡度15度以下占划定面积的60.18%,划定前后耕地质量等别由11.36等提升至11.31等。
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补充任务
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先后出台了《陕西省耕地质量保护办法》《陕西省省级立项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审查办法》《关于切实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的通知》《陕西省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管理细则》《陕西省省级易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收购储备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形成了覆盖占补平衡全过程的规范化操作、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
自2000年国家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以来,陕西省补充耕地近200万亩,连续17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有力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
全面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加快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六区六策”初步形成。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四区四策”(陕北风沙草滩生态脆弱区,重点推行自然恢复策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区,重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生态工程;黄河沿线及陕北中部矿产资源集中区,重点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工程;秦岭北麓及渭河生态区,重点实施水源涵养工程)。争取自然资源部、财政部支持陕西省黄河流域矿山生态修复资金5746万元,“四区四策”正在落地。
全面加强耕地保护信息化建设
依托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完成了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基本查清了耕地后备资源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为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针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用地审批、补充耕地监管、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工作,建成永久基本农田管理数据库、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系统、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促进了耕地保护规范化、精细化。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省自然资源厅将进一步贯彻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自然资源工作机制,以“守土有责、管土负责、用土尽责”为遵循,严格履行“耕地保护”职责,守护好三秦大地的“粮袋子”“菜篮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修改的“十大亮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于1986年,1987年1月1日起实施。33年来,土地管理法经过多次修改完善,2019年8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对土地管理法作出修改的决定,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土地管理法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完善、“多规合一”改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等十个方面作出了多项重大突破。
亮点一:破除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法律障碍
亮点二: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并改革土地征收制度
亮点三:完善了农村宅基地制度保障了农民户有所居
亮点四:为“多规合一”改革预留法律空间
亮点五:将基本农田提升为永久性基本农田
亮点六: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土地审批权限
亮点七:土地督察制度正式成为土地管理的法律制度
亮点八: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取代土地登记制度
亮点九:补充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亮点十:将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职责赋予农业农村部
本组稿件由陕西省自然资源厅提供本报记者吴昌永整理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省财贸金融轻工工会强化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聚焦企业所难、职工所盼,为职工送关爱,帮企业解难题,积极引导...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