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大学心理教育中心的老师为返校复课学生赠送“爱心礼包”。
本报通讯员 赵军 文/图 今年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大学生们原有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节奏带来很大影响。对此,陕西理工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时反应、主动作为,在1月30日(正月初六)就向学校汇报开展在线心理辅导的构想,同时联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兼职队伍,在31日完成在线心理辅导相关调适。2月1日,5名专兼职教师成立陕西理工大学“心理援助小组”,面向全校师生开通网络心理服务,开展一对一专业心理咨询与援助,并在复学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复学健康心理教育活动。疫情是危机更是大考 “心理援助小组”通过在线推送心理调适科普资料等方式,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普及;2月27日推出“大学生心理抗疫手册”(电子版),从认识新冠病毒、病毒传播途径、正确戴口罩、正确洗手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并就如何规律安排好工作和生活进行了科学引导,向大家提出充分休息、合理膳食、适当锻炼、和谐人际关系、保持心情愉快的建议。以期做好疫情防控时期的大学生心理疏导,以自信、坦然、健康的心态更好地面对学习与生活。
同时,他们还面向陕西理工大学校友开展了心理疏导工作。2月4日,该中心接到89级校友王先生从美国洛杉矶发来的咨询:“春节前回国,在西安呆了两天后,便返回美国,并在洛杉矶自己家附近的旅馆进行自我隔离了3天。因为对疫情的恐慌以及自我隔离中的苦闷、无聊、焦虑,怀疑自己被感染,对14天自我隔离的结果忧虑,害怕是不良的结果,同时独自一人在旅馆隔离的生活枯燥、无聊、烦闷。”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类特殊案例,“心理援助小组”组织大家开展案例探讨与剖析,交流辅导反思与感悟,商议辅导技术与方法,提升专业能力与实操技巧。
从2月7日开始,该中心开始推送原创心理文章,共计36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指引,引导大学生面对疫情不恐慌,保持情绪的安定并不意味着无动于衷、无所作为或是听天由命,反而是拨开情绪的迷雾后,面对问题时会更加积极,会让应对措施更有效率,让思路更加专注而清晰。面对自然产生的情绪,需要在有规律的学习、生活、锻炼中增长知识,远离恐惧,在有爱的日常生活中舒缓情绪。
心理成长重在体验 体验,是共情他人的内心基础,对于个体心理成熟意义重大。而行动,则是检验知识理解的最重要指标。
该中心高度关注返校复学期间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找准症状症结,准确预判复学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针对学生在“后疫情时期”的心理需要,系统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和活动体系。
5月12日,该中心为隔离学生设计采购了“心理释压爱心包”,同时在隔离期间为他们开展了线上系统讲座《表达性艺术治疗:线上云舞动》《朗读,有益于身心健康》《毕业季,倾听内心的声音》《写意曼陀罗绘画在抗疫舒心中的应用》等复学健康心理教育活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 返校复课期间,该中心把“阳光护航”书签大赛的比赛作品设计成书签,背面则印制了一些从心理学角度阐述的对于人生、爱情、生活、生命的名言警句。通过心理学角度分析和解读,大学生更易于理解中外社会和个体特征的不同,从而在更深层次上加深对国家的理性认同和情感共鸣,从而升华对祖国的热爱情感,激发报效祖国的热切行动。
疫情之下,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目标是在学习中实现心灵成长。正是通过点点滴滴的体验和一件件行动,促进了学生主动思考、深度共情、知行合一的能力。无论心理健康云课堂还是校园教育,培养心智健全、人格成熟的大学生始终是最重要的目标。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1月28日,响应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的号召,陕西理工大学5名教师通过考核成为陕西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会心理援助平台心理志愿者,参与心理援助平台日常咨询、管理工作;1名教师担任每周二晚上的案例督导专家,共主持8次15个案例督导。2月3日在启达教育公益大讲堂,通过微信群为全国340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用‘心’战‘疫’心理援助”讲座,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
2月22日,该校一人加入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成为每周日中午11:00—14:00时的心理热线志愿者,主要为湖北省及武汉市防疫工作一线的医护人员、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属、公安干警及安保人员、普通人群四类人群提供精准心理援助。
他们还及时转发教育部思政司的“高校心理援助热线”和“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应对”的培训、清华大学“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公益项目培训、卫健委等部门发布的相关信息到学校学生工作、干部工作群、心理委员工作群,大力宣传科学抗疫知识,充分彰显了陕西理工大学的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樊华)数百亿元的“真金白银”投入,一揽子财税调控政策密集出台,一系列配套税费减免政策执行……自疫情发生以...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