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陕西 西安市 铜川市 宝鸡市 咸阳市 渭南市 延安市 汉中市 安康市 商洛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今日陕西 > 正文

拜谒木兰陵园 刘婧

来源:延安日报 2020-06-01 06:09   https://www.yybnet.net/

汽车在宽阔的公路上疾驰,映入我眼帘的,是公路两边坚实平整的石壁上那绚丽多彩、竞相开放着的牡丹。这富有地域特色的标志在提醒着我:万花山到了!木兰故里到了!

初到万花山,是在孩提时代。那时,年幼的我跟随母亲一同去万花山游玩。二十余载的时光倏忽而过,风尘岁月使我对初到万花时的情形早已淡忘,只有相册中那几张微微泛黄的照片,证明着万花山曾经留下过我的足迹;只有那张母亲扶着我靠在石塑上的留影,见证着我曾经来过木兰陵园。

再到万花山,已近而立。曾经照片中那个坐在游船上斜身戏水的小女孩已了无踪影,昔日在母亲怀中赏花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那个往日只顾嬉戏玩乐的小孩已经知道了万花山所附带的特有的人文色彩,已经知晓了花木兰的动人故事。她已经懂得站在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万花山,并开始认真思索着花木兰赋予我们的现实意义与精神力量。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初中时代学过的《木兰辞》,现在依旧烂熟于心。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年仅十七八岁的花木兰准备上马从戎、离家征战之时,她年迈的老父倚在门栏之处,父女两两相望时那不舍的目光;她年幼的弟弟从屋里跑出,扑到姐姐怀中时那眷恋的泪水。那一刻,是生离,也相当于死别。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车轮滚滚,马蹄声声。漫天的黄尘将木兰原本白皙的皮肤磨砺得粗糙,嘶嘶马鸣塑造出木兰坚强刚毅的秉性。在猎猎旌旗之下,在兵刃相交之间,木兰的心中只有忠,只有义,只有勇!为国尽忠,对君有义,征战有勇!

而这一切,都紧紧围绕一个“孝”字而来,那便是替父从军,为父尽孝!

唐代杜牧有诗曰:“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十余载的戎马生涯,赋予了木兰钢铁般的意志。战场上,她将那柔情似水的女儿性情深藏于心。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木兰在梦中,见到了自己亲爱的伙伴,梦到自己和她们一起描眉。可就在这时,行军帐篷缝隙中灌入的一股冷风将她吹醒。她起身走出帐篷,郊野之中,皎皎一轮孤月挂在深蓝的天空。望着明月,她在思乡的同时,也想起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想到自己和昭君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她们身上都承担着为国纾难之重任!

站在黄紫桥上,脚下,人工湖面平静如水,悠悠往事已随风而逝,留与后人的只有无尽的回味与思索。万花山上,苍松傲骨峥嵘,翠柏庄重肃穆。正如木兰那高洁的灵魂。每年春夏之交,漫山遍野的牡丹竞相开放,花香馥郁,引得前来参观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那牡丹花种,相传是木兰征战归来时从洛阳、长安带回。而对面山上,是木兰灵魂的安息地。相传木兰墓地是按照木兰遗嘱所选,为的是在牡丹花开的时节,木兰睁开眼便能看到自己亲手栽种的牡丹。

来到木兰故里,不由得想起一位姐姐创办的木兰书院。想起姐姐那铿锵有力的话语:“我们木兰书院中的每一位姐妹,都要成为黄土地上的响当当的花木兰!”这是姐姐对书院中的每一位姐妹的希冀,也是我对自己的期望。回望陕北这块贫瘠但又厚重的黄土地,一茬茬如花般的女儿,正如万花山上这香气袭人的牡丹花那样,开了谢了,来了走了。虽然生命短暂,但她们却是那样的美好与鲜活。她们爱过恨过,奋斗过挣扎过!她们用如水般的细腻与温婉,为铁一般的历史附上了温柔的注脚。

在那硝烟滚滚、马蹄声声的战场上,作为女儿的木兰要像男儿一样去奋战厮杀!而在远离了战火的现代,生活的残酷如故,竞争的激烈照旧。如今,作为女人的我们都在与生活博弈,都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想,那所有在路上风雨兼程的女性,一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打拼的女子,都不过是为了达到作为女人的理想境界——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近年来,随着前来拜谒木兰陵园的游客的增多,为了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万花乡建起了旅游度假村,村内建成了具有民俗特色的主题窑洞和民居院落。在供游客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发展了当地的经济,解决了万花乡部分青年的就业问题。作为万花乡人,木兰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人们时刻以木兰替父从军的坚定与勇敢为骄傲,乡亲们都为自己故乡走出这么一位流芳千古的巾帼英雄而自豪。

可与此同时,关于木兰,仍然有很多争议。一是年龄争议。有人讲她征战归来,解甲归田,活到耄耋之年,无疾而终。而明代的朱国祯在《木兰将军》中,则说木兰胜利归来,皇帝知道她为女子,要纳她为妃,木兰不从,自尽而亡。皇帝懊悔,追封木兰为孝烈将军。二是姓氏争议。有人说木兰姓朱,有人说她复姓木兰,有人说她姓魏。而明代徐渭在《四声猿》中说她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一说朱文禄)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也是至今大家所能接受的一种说法。除此之外,还有故里的争议。关于木兰故乡在何处,共有陕西延安、安徽亳州、河南虞城、湖北黄陂四种说法。

往事越千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好,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也罢。其实,木兰生年多少?姓甚名谁?乡关何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木兰以男儿般的担当,丰盈了女儿家的柔弱之躯,用忠、义、勇诠释了“孝”的真切含义,用坚毅与果敢无怨无悔地撑起了半边天,为后世女性做出了不可或缺的榜样!

新闻推荐

今起发放高温津贴 每人每天可领25元

本报讯(记者顾荣)陕西省人社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夏季防暑降温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从6月1日至9月30日,劳动者在3...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拜谒木兰陵园 刘婧)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