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
山河无恙,幸得有你
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你们是真善美的化身
西安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 盖海云
护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救治患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南丁格尔说:“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她们以饱满的热情、精湛的技术,不畏艰险、精心照护每一位患者,用实际行动诠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一场疫情,在耀眼的聚光灯下,她们被赞美、被歌颂……她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祝白衣天使们节日快乐!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西安市胸科医院手术麻醉科护士长(原ICU副护士长)许婷主动请缨加入陕西省援武汉医疗队驰援湖北,为当地战胜疫情贡献了“胸科力量”。
“当时也有点害怕,但是并不恐惧。”许婷的记忆回到了4个月前。农历新年正月初二,许婷作为陕西援助武汉首批医疗队队员从西安出发踏上了去武汉一线的征程,临别时女儿的一声“妈妈加油”令她浑身都是力量。
是一辈子少有的超“燃”时刻
2003年非典的时候,许婷上高中。那个时候只能从电视里看到一些医护救治的镜头。“他们太帅了,我当时就想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为那样的“白衣战士”。”2020年开年,疫情的蔓延加剧让许婷“坐不住”了。“我要去,我认为我是最合适的人选。”许婷有十数年的ICU工作经验,也是本次疫情最需要的护理人选。“从各方面来看,我觉得我是最佳人选。”许婷认为这段记忆一定是一辈子少有的超“燃”时刻。
“我们到了武汉后,国家和武汉政府给我们安排得非常好,尽力调控物资保障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许婷说,来到武汉每天都有各种“感动”与“暖心”。对于援鄂医疗队而言,陌生的环境,没有磨合过的团队,还有许多病况不同的患者,这些都是未知的挑战。“我们支援的是武汉市第九医院,当时只有2名护士带领我们熟悉环境。”许婷表示,当时我们的情况就是,临时组建的团队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打一场硬仗,而且不能让大家失望。“压力很大,但是动力也足。”许婷说道。
“我们首批援鄂医疗队137人,有的都快退休了,有的才20出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大家都默契地多干活,希望接班的人可以少干一点活。”许婷表示,这一刻她觉得团队的力量熠熠生辉。
筋疲力尽时 患者的鼓励就是“良药”
武汉九院当时共有6个危重小组,许婷是危重小组3组护士长。危重小组有3名医生,连许婷在内12名护士。“当时我们3组最多的时候有40多名危重症患者,每个患者都下了病危通知单,时刻离不开人,分分钟可能就需要抢救。”许婷回忆道:“我记得有一段时间气管插管率是100%。”这意味着当时所有在3组的患者都进行了气管插管。
“有一个患者,我们抢救了很久,终于把她救了回来。她缓过来之后很虚弱地问我们是哪里人。我说我们是陕西的医疗队。你知道她的眼神吗?那种有复杂情绪的眼神让我很难忘。是感激,是对活着的期盼,还有很多难以言喻的情绪。我们安抚着她,因为疾病带来的恐惧她是最直观的感受者。”许婷说,患者虚弱的竖起了大拇指,也给了精疲力竭的她们一剂安慰“良药”。
穿梭在“红区”,三级防护让医护人员的听觉、视觉、触觉都受到了不同影响。“发烧的时候患者血管就难找,又加上我们带三层手套,还有护目镜,我们不仅要为患者输液,还有穿刺、插管等各项操作,不能说我们是百分百操作精准,但至少我们也是95%的“一针见血”。”
不敢丢了咱陕西的“门面”
但是到底是术业有专攻。许婷也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们3组可以熟练掌握床旁血滤(体外肾代替治疗,通过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方式连续、缓慢清除水及溶质)的护士仅2名,可是我们危重小组的患者却常常要面临使用床旁血滤。我们有一次3个患者同时用床旁血滤,按要求单人单管,可现实是我们人不够。”许婷立刻开始了“网课”学习,不当班的时候,许婷就网课学习,迅速掌握技能后,许婷决定让会的护士在一旁看自己的操作方式。许婷“速度”让其他护士都很惊喜。说到这里,许婷笑着说:“咱去武汉,代表了陕西,咱不能丢了陕西的门面。”谈吐中,许婷总透露着那份活泼直爽。
在武汉待了55天,小到卫生纸,大到衣服、电器等,基本上都是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的。“让我们觉得特别可爱的一件事就是我们的隔离衣,什么款式,什么颜色都有。大家捐什么,我们就穿什么。”在许婷的记忆里,这是一段温暖、特殊的记忆,用许婷的话来讲,“我们都是有爱心的个体,拼凑出了一个优秀的集体。”华商报记者 王玮
新闻推荐
精耕细作“双创”试验田 杨凌“双创”工作被国务院点名表扬奖励的背后
扫码阅读全文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耿苏强在中国示范区的改革试验田中,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最近又“亮了”。...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