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飞
偶然之间,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我见到了一只银香囊。
它是一件来自盛唐的金银器,葡萄缠枝,花鸟相依。穿越千年的馥郁芬芳,静静沉睡在“何家村遗宝”的展厅之中。据《旧唐书》记载,这只别致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曾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象征。天宝末年,明皇幸蜀,马嵬坡前,六军请诛贵妃。玄宗无可奈何,临别与贵妃涕泪嘱咐,持此香囊,以为表记。一年后,唐明皇重返长安,密令亲信祭奠改葬,却只得九字: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存。
使用香囊来佩戴取暖、熏香衣被与房屋,已有千年的历史。据《楚辞·招魂》所载:“秦篝齐缕”“魂兮归来”,其中“篝”自然是香囊的一种。先民以竹篾或青铜,制成透空的网罩,其下放置炉火,便可熏香。炉中必要微火,碳中加香草,便成香炉,即银熏球。不过,那时骨子里充满浪漫的先人们更愿意去称其为博山炉。
博山,是道教传说中的一座海上仙山。能工巧匠们幻想着海上仙山的奇异与瑰丽,便以夹杂釉陶或鎏金工艺的香炉来象征它。当炉腹内燃烧香料时,烟气从镂空的山峦叠嶂中袅袅散出,周有云气溢散,似仙气缭绕。
或许是沉水香燃时过短,烬便成灰,宛如爱情的昙花一现;或许是香烬还可再添香,恰如易逝却永无止境的时间,以及随时光流散的青春;又或是香炉燃时热烈芬芳、变幻莫测,燃尽则变为冷灰的梦幻色彩及盛衰久暂对比,容易让人联想起美好却易逝、欲明却难明的青春与欢爱,以及至死不渝的深情。于是,多情的诗人们便开始以博山香炉为载体,吟咏爱情。
只可惜,香一旦点燃,无论多迷人,终有炉寒香烬之时。
李商隐诗,常描绘这种情景。“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昔日象征爱情的香炉燃烧得越是芬芳,离别的痛苦就越是深重。
“曾是寂寥香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万千柔肠的李商隐明白,这燃烧的博山香,原是他自己。玉炉寒,香烬灭,恰似君恩歇。他即将成为柳枝的化身,体验一次又一次的失遇之苦,在蒸腾、洋溢的香气里,将毕生的热情与才华耗费殆尽。诗句用到的意象还是原来的意象,只是颇有楚骚寓意,当意象背后的爱情隐喻随着柳枝的远去而消隐,那些意象便只余忧愤。
博山炉变而为银熏球,大约是度其形而名之,来来往往欣赏的人也许并不清楚它本来的名称与隐喻,视线交集之处在于其工艺的精巧以及对往日大唐盛世的怀恋与回顾,但这对于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来说,已经足够。
新闻推荐
陕西省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 “防灾减灾网络 有奖答题”邀你参与
本报讯(记者文晨)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9日至1...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