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凌晨,一列满载哈萨克斯坦优质面粉的中欧国际货运班列长安号抵达西安,这些面粉将走进西安约40万个家庭。众所周知,陕西人爱吃面,无论是大街小巷的餐馆,还是各种饭店星级酒店,都少不了它的身影。据资料记载,制作面粉的小麦起源于西亚,大约几千年前经中亚传入我国。如今,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面粉又是如何走进西安市民餐桌的?
跨国农业产能合作
让老陕面碗飘出“丝路风味”
“这次抵达的面粉专列共42个车皮84个集装箱,预计4月底前还有3个专列抵达。”西安爱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合义介绍说。据了解,近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农业基础,积极开展“一带一路”跨国农业产能合作新模式。区内企业西安爱菊集团通过建立海外新型农业合作社,采取“订单农业”“订单收购”等合作形式,与当地政府和农场主成立合作社和专业公司;由爱菊集团提供种子和田间管理技术,外方负责粮食种植、收割等,粮食产出后由爱菊集团按“出口退税价”收购。自贸区还通过创新农产品进口服务机制,采用散装集装箱运输方式,粮食到达国境口岸留样报关放行,由西安海关落地检验,实现了粮食进口一站式抵达;并建立进口粮食疫情监测和联防联控机制,确保了海外农产品符合我国粮食进口标准和安全。
有专家表示,这既帮助了当地农民增收,又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技术、标准、装备、种子的输出,实现了土地、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等的有效利用,促进共同发展。陕西自贸区西安管委会工作人员表示,跨国农业产能合作不仅将海外生产的优质农产品进口到国内,还加速了“中国制造”的装备等走出去,促进了国际交流合作。据统计,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建设的200万亩原料基地,2017年向国内输送优质面粉8353吨、优质小麦3615吨、原料小麦50000多吨、葵花籽10000多吨等。促进我国土地短期休耕200万亩,同时一大批国内农机装备(拖拉机、收割机等)和油脂生产线设施走出国门,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欧班列连通“一带一路”
更多“洋货”进入三秦百姓家
4月16日,在“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改革创新成果”系列发布会上,西安市商务局党组成员、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李群刚介绍,中欧班列长安号辐射“一带一路”44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中欧班列搭载的进出口货物日益丰富,出口货物包括机器、电气设备、纺织原料等,进口货物包括北欧的三文鱼、哈萨克斯坦的小麦、乌兹别克斯坦的绿豆等,中欧班列成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黄金通道。
据悉,今年1月16日,X9020次中欧班列满载着面粉、食用油等商品,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车站始发抵达西安。列车上还装载着来自欧洲、中亚等地区40多个国家的5000余种商品,为三秦百姓带来了丰富的“洋年货”。随着陕西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相信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商品进入西安市民的家里,丰富百姓的餐桌。华商报记者 王强
延伸阅读
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三年来,形成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成果,其中53项在全省复制推广,累计形成创新案例370个。
截至2019年底,陕西自贸试验区新增市场主体57853户,新增企业注册资本7071.1亿元。
2019年陕西自贸试验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1家,占全省的28.17%;实际利用外资30.78亿美元,占全省的39.83%。
2019年自贸试验区货物进出口总额2476.32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1%。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2019年进出口额达2469.20亿元,占西安市进出口总值的76.1%,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0.2%。
陕西自贸区西咸新区累计开通全货运航线29条,其中国际航线14条,开通国际客运航线75条,联通全球36个国家、74个主要枢纽和旅游城市。
陕西自贸区杨凌片区先后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农业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成国际合作平台13个,组织实施国际合作项目120多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孙欢)记者昨日获悉,在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来临之际,以国家版权局“强化版权治理,优化版权生态”为主旨,以...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