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发现新冠肺炎后,国家和地方成立了防治新冠肺炎专家领导组,因地制宜制定了新冠肺炎的防治方案;中医专家深入武汉疫区,通过收集有关资料和临床分析,确定了新冠病毒在中医中的属性,确定了防治方案,全国100多个中医机构,5000多各中医药人员参与,第一时间在全国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
陕西是全国防治新冠肺炎的省份之一,吸收了中医历代防疫方法,如隔离法,艾灸法(云南,河南,河北有关地市普遍利用),药囊佩戴法,药浴粉身法,熏烧避瘟法,针灸按摩法,养生法,药物治疫法等。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和发展,减少了易感人群的发生。
中医角度看重灾区为什么在武汉
1、疫情发生与地理气候环境有关
据《疫病史》记载,自汉以来中国疫病流行500多次,其中321次流行广泛。气候异常是疫病发生的环境因素。中医学史就是与疫病和杂病斗争史。例如东汉建安年间我国处于小冰川时期,气候寒冷,加之连年战乱,“寒疫”流行甚广,张仲景家族200余人死于伤寒者十分之六七,张仲景总结了这个时期传染病流行的防治及转成后期的杂病情况,著成了《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包括重型流感,疟疾,鼠疫,斑疹伤寒,传染性性病,霍乱,麻风病。
明代吴又可进一步认识到疫病的本质是天地间的一种毒气,毒是疫病之本质:气候的异常为病原体创造了适宜繁殖的环境。同时观察到病毒在生物体传播有其特异性。
清代气候变暖,加之沿海开放,疫病以“湿热病毒”“湿温病毒”为主,其中包括病毒性流感,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甲肝,流行性出血热,麻疹,细菌性痢疾,毒热性传染病等。
2、武汉疫情暴发与暴发时的气候环境有关
这次武汉疫情暴发的时候,正值冬季阴雨连绵,而且气候异常湿冷,中医认为“三九”季节是自然界阴阳相感发生气化的时令,阴阳相感化生万物,包括病源微生物的化生。湿冷之气给新冠病毒造成了产生生存和适宜繁殖的条件。
据马里兰大医学院人类病毒研究所研究揭示,新冠肺炎疫情与纬度、温度之间存在相关性。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主要沿狭窄的东西方向分布,大致沿北纬30-50的走廊分布。这一带有着类似的温度,5摄氏度——11摄氏度。东北亚、中亚、高加索地区、东欧、中欧、美国北部和中西部已进入流行风暴。
可见这种病毒在寒湿中最易生存。在外界湿冷环境中非常稳定。所以它的发生与气温有关。无论是自然的或非自然的,在这种自然气候环境下最易爆发流行。
3、将新冠病毒定为“寒湿疫毒”的依据
为什么称为“寒湿疫毒”呢?是依据当时发病的气候特征,结合易感人群的证候特点,审证求因而定的。
阴雨湿冷是发病时的气候特征,较多患者病程迁延不愈,苔偏腻,症憋喘,肢体疼痛,纳差,腹胀,腹泻等是易感人群普遍的证候特征。中医认为湿邪具有重浊,粘滞,碍气、伤阳等特点。再据《说文》解字“疫,民皆病也”,《内经》“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以及吴又可《瘟疫论》“异气者,乃天地之毒气”毒乃疫病之根本。通过审证求因,暴发于武汉地区的新冠病毒肺炎属中医“寒湿疫毒”范畴的疾病。新冠病毒属天地间流行之毒气。武汉的防治方案也是根据这个特点而定的。
另外,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发病时气候差异,地域不同,以及人患新冠肺炎的表现症状有差异。所以制定方案时因时、因人而异,各个地区的防治方案略有差别。体现了中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同病异治的思维特征。一般而论细菌多发生在“三伏”,病毒多发生在“三九”。
中医的既病防变
当新冠肺炎流行爆发时,国家和地方制定并启动了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方案参与治疗。
1、全程参与
在疫情中广泛使用了中医药,控制疫情的发展,全程参与,防止向重症、危证发展及病后复阳。深度介入新冠肺炎的全过程。
本次新冠疫情防治中,中医的参与度和广泛度是前所未有的,中医防治新冠取得了显著疗效。全国中医参与治疗比例达92.41%,湖北省为91.64%,武汉为89.1%,除湖北外中医药参与救治比例达96%。
早期干预效果极其明显。如:武昌区1月28日确诊率90%,2月2日施行隔离点中医药干预,2月6日从高达90%下降到30%多。3月5日只有3%。唯一由中医干预的武汉江夏方舱医院累计收治564例,用中药,穴位贴,太极拳,无一例转为重症,无一例复阳。而另外一家方舱医院收治330例,几乎未用中医药治疗,32例转成重症。
2、发挥中医特色独自救治
国家组建中医防治队,派著名专家在方舱医院收治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充分发挥中医仁医仁术,辨证论治优势,未出现向重症型和危重型转化,也无复阳患者。治疗经费低于西医,为国家节约了卫生资源。中医在阻止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危重型转化发挥了作用,取得了成效。
3、参与抢救危重患者与西医并肩战疫,参与了重症病人的抢救;为西医发挥了优势创造了条件
在核酸转阴率,提高了免疫功能,(白细胞,淋巴细胞比用中药前升高)缩短住院天数。在退热抗炎性风暴,肺部CT,血氧饱和度的稳定和提升等方面。发挥了中医的重要作用,减少了死亡率。
大量治愈出院的病人充分证明,中西结合效果显著,中西结合比单纯的使用西药和中药相比,能较快改善病人发热咳嗽乏力症状,缩短了住院天数,提高了核酸转阴率,有效的阻止了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危重型的发展,大大降低了重症转化率、死亡率。
有关资料显示452例患者中西医结合在改善症状,提高核酸转阴率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500例肺部CT影象明显改善,没有轻型转为重型,75例中西医并用较单纯西药治疗比较,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平均缩短3天。危重型联合会诊,辨证论治治疗,中药改善血氧饱和度,抑制炎症风暴等方面积极作用。
4、在治疗康复期人群,打了一套组合拳,并用中药,针灸,按摩等方法,促进了患者康复
实践证明,中医药防冠效果是显著的,国家颁布的7版诊疗方案中,中医治疗内容很丰富,既有通方,又有针对不同症状,不同证型的方剂,还有中成药,注射剂。
典型经验分享
1、防疫药物多取辛温通气诸药
温能通阳,辛能鼓午、宣畅人体阳气,使邪不能着人。如苍术,防风,麻黄,桂枝,干姜,白芷等,现今人却动辄用连翘、金银花,板兰根,黄连等苦寒伤阳的中药预防疫病,越服越阳虚,越服越易感染疫毒。
根据病理学研究新冠病毒是带有脂肪的蛋白质,新冠病毒不是活生物体,而是被脂质(脂肪)保护层覆盖的蛋白质分子。当脂蛋白被眼、鼻或颊黏膜细胞吸收时就会突变,并将其转化进入人体细胞。因此,研究溶化破坏它的脂质(脂肪)是预防新冠病毒的首要问题,重要环节。按化学原理分析,脂质(脂肪)多属酸性,可用含碱性强的温热药早期干预,如用皂角或皂角刺,枯矾,苍术,白芷,川芎,藿香,佩兰等中药进行药浴。清除附着在皮肤上的新冠病毒或选用皂角,细辛,干姜,附子,肉桂,珍珠,川芎,白芷研极细末粉身,或装药囊佩戴,来预防新冠病毒附着人体。
2、病毒侵犯,有其特异性
新冠病毒最易从皮肤,口,鼻、颊粘膜侵入后突变而复制,病毒复制达到一定量时,毒力增强,损伤人体器官而发生炎性反应,称“炎性风暴”。急性期,局部器官发生红、肿、热、痛。慢性期出现渗出、增生、坏死。各个病变过程始终以呼吸系统为中心,而波及其他脏器出现衰竭。
3、病毒侵犯,“各有其主”
毒邪侵犯生物体,各有其主,有些毒邪传禽不传畜,传禽畜不传人,有些毒邪人传人,人传人中还有易感人群。新冠病毒人传人,就是由病毒特异性所决定的。
4、传染病有一个病变过程
如伤寒有六经病变过程,湿热病有卫气营血传变过程,湿温病有三焦传变过程,新冠肺炎也有轻、普、重、危四个类型。病变过程由皮毛、鼻、咽到肺,再到多个脏器。
5、中医认为新冠病毒是天地间发生的毒气,其传染有特异性
一要阻断传播途径。如鼻,(上呼吸道)气胶融,戴口罩(防呼吸道);口,常洗手(防消化道)。
二要对易感人群加强预防,根据生物科学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不是活生物体,而是被脂质保护层覆盖的蛋白质分子。它类似中医的“痰湿”,而痰湿是气虚所致。“气虚者,本多痰湿。”根据同气相求,同类相招的原理,它最易侵犯气虚阳虚和痰湿体质的人群。如血脂高,蛋白质高,肥胖者,老年人,呼吸及消化系统有病的人。
三要杜绝传染源。新冠疫毒在空气中呈气溶胶状态,多存在寒湿狭窄的通道,所以晒太阳,勤通风,消除寒湿状态。
6、治疗过程就是围、追、堵、截,消灭和控制疾病的发展过程
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使用最适合的方药来拦截。验方、通方治疗,既不符合临床,也不符合辨证论治的精神。
7、辨证论治的目的是清除病毒产物,改善毒素再生环境。
在治疗用药中既要通盘考虑,又要随证变方。
(1)轻型者宜汗解,以疏通表里,上下之气机。
(2)普通型者宜表里双解①湿偏重(湿中含温)治宜宣表、畅中、渗下,舒展气机。②寒热错杂宜和解表里,分消上下。
(3)重症型、危重型者
①用清里热法以抑制阳化太过。
②用温药和之,用排痰,化痰,涤痰,化湿,利水逐饮诸法以抑制阴化太过。
③用补气温阳法,以扶阳化不足;滋阴补血以救阴化不及。
④用降肺气,和胃气,利水气,通腑气,纳肾气,疏肝气,清胆气,以通利失常之气机。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晓春本报记者崔亦馨)“村村响大喇叭,只用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操控,音质清晰,传播范围广,不管是行走在路上...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