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鸯
“我的父亲很喜欢读书看报,还会写诗歌散文。受他的影响,我从小也很喜欢看报。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有次跟着父亲读报,看到陕报刊登了一个有奖竞猜,我填写了答案,裁剪下来寄给了报社。收到回信和奖品时,那种感觉真的很难忘。那是我第一次与《陕西日报》结缘。陕报不仅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喜,也在我的心里种下了一颗新闻梦想的种子。”在《陕西日报》迎来创刊80周年之际,陕西省高院宣教处副处长张娅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与《陕西日报》的不解之缘。
从事法院宣传工作已经18个年头的张娅,不仅是《陕西日报》的忠实读者,也是《陕西日报》的一位资深通讯员。“2002年,我进入陕西高院宣教处工作。虽然不是记者,但作为宣传干事,我与新闻的距离越来越近,也和陕报有了更进一步的接触。当我第一次投稿成功,看到陕报上有了我的名字时,内心真的是非常激动。”
从最初接触的陕西日报社跑口记者李燕萍,到现在的跑口记者马黎,张娅说:“陕报优秀的记者团队令我印象深刻,他们对我们的宣传工作给予了许多支持和帮助。”
2005年,延安某地发生了一起杀人案,案件进入审理阶段。为了对这起案件进行深度报道,张娅陪同李燕萍赶到了羁押被告人的看守所里进行采访。“那时,我对实地采访还没有太多经验。李燕萍专业的采访提问,以及剖析和挖掘新闻背后的法律意义等细节都让我难以忘怀。”张娅说,“这也是我后来读硕士研修法律的动力来源之一。”
对于张娅来说,法治类新闻不只是完成一篇稿件的采写,而是要通过媒体平台将法言法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法治故事,让群众了解更多的法治资讯,增强法律意识。多年磨砺,她已从仰慕《陕西日报》的那个小姑娘成为现在稿件频频见诸报端的“写手”,并且多次策划了社会反响良好的新闻宣传活动。作为陕西法院宣传工作的“排头兵”,张娅说:“如今,我们陕西高院也有自己的新媒体宣传团队,不论从新闻宣传角度还是平台互助,我们与陕报有了更多的合作和相互促进的机会。”
“一直以来,陕报于我而言犹如良师益友。在《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之际,我衷心祝愿《陕西日报》在守正创新、融合发展等方面,继续保持在全省乃至全国新闻媒体的先锋领军位置,弘扬主旋律,为大众传递更多更好的新闻。”张娅如是说。
新闻推荐
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8.9% 下一步,陕西省将通过四项举措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本报讯(记者鲜康)3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陕西省复工复产进展情况。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孙喜民表...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