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
“睡个好觉”如今越来越奢侈,睡眠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3月21日是第20个世界睡眠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多国停工停课。特殊时期,人们的睡眠状况又如何?
“春眠不觉晓”成奢望
近日,国内多个机构相继发布了有关研究报告。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人睡眠白皮书》登上了微博热搜榜。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春眠不觉晓”成为很多人的奢望。
白皮书调查涉及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19至80岁用户,自今年1月1日至2月29日的睡眠行为。
“知道睡觉很重要,却总是要熬夜”——疫情期间,被调查者睡眠时间自由且充足却未能获得健康良好的睡眠体验:总睡眠时间增加了2个小时左右,但入睡时长普遍比疫情发生前延长了30分钟,睡眠质量较差的人数占比上升10%。凌晨后就寝人数超过 50%。
居民熬夜前三名的省份依次为江西、陕西和四川,而睡眠时间最长前三名则分别是湖北、北京和浙江。
另一份基于小米运动APP千万级睡眠健康大数据形成的《2019年中国人睡眠白皮书》,则通过更多维度分析和研究了国人的睡眠特征。
数据显示,2019年人们熬夜情况有所加深,平均入睡时间在23时55分,比2018年推迟了5分钟,比2017年推迟了32分钟。
“睡不着”是世界难题
“睡不着”如今正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
法国公共卫生部门曾发布2018年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法国成年人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6小时55分钟。这也是自2010年以来,首次少于每天7小时。
对此,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更直言,全球正在面临一场睡眠危机。
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反时差的应用程序收集数据,发现有三分之一的人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
而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学者通过对世界600多个城市人们睡眠时间的调查,得出了一组有趣的数字:
阿根廷是世界上平均睡眠时间最长的国家,每天大概在10小时16分钟,而日本人的睡眠时间最短,平均每天睡7小时16分钟。
数据显示,东方国家普遍睡得少。
社会压力推迟就寝
根据世卫组织统计,世界范围内约三分之一的人饱受睡眠问题折磨。
有人将睡眠不足者分作三类:想睡不能睡的“熬夜派”、想睡睡不着的“失眠派”和能睡不想睡的“娱乐派”。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说,人类的睡眠时间原本由日出、日落、光线等环境因素决定,社会压力导致人们的睡眠模式不再遵循这种自然规律。
值得警惕的是,睡眠不足正呈现低龄化趋势。
3月21日,京东发布《2019-2020线上睡眠消费报告》显示:超七成用户存在不同程度、不同表现形式的睡眠问题。其中,有51.4%是90后用户。
真正实现“健康睡眠”
睡眠不足的危害显而易见。
科学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明显下降,伴随神经元细胞营养不良、萎缩,乃至凋亡,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直接相关。
同时,长期睡眠不足的人群在统计学层面上的抑郁症、焦虑症、自杀等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4倍以上。
睡眠不足不光影响健康,还会拖累经济。
美国《时代》周刊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上班族睡眠不足导致缺勤或影响工作状态,一年会损失掉120万个工作日,导致的生产力下降和死亡风险增加等情况造成了4110亿美元的损失。
对此,中国睡眠研究会的报告称,目前全球公认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规律为:7时起床,8时之前吃早餐,12时进午餐,13时建议午睡15分钟~半个小时,19时是一天中最适宜运动的时间,22时30分上床睡觉。
有专家指出,新冠肺炎目前最好的“特效药”或许就是自身的免疫力,而良好的睡眠,无疑是提升人体免疫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看来,无论是疫情之下,还是全面复工复产,都需要我们拒绝“错峰睡觉”、规律作息,真正实现“健康睡眠”。
新闻推荐
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病二科、干部保健基地科主任闻新丽□记者张姣姣阿胶作为传统的滋补品,成为众多消费者进补的首选。那么...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