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不仅是“文学陕军”的代表作家,更是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陕西省知名作家的“文学教父”,柳青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11月29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弘扬柳青创作精神研讨会”在西安举行。贾平凹、陈彦、白烨、袁新文、段建军等作家、评论家做主题发言,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做总结发言。
柳青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当日的研讨会上,有专家学者表示,柳青的精神超越了文学,闪烁着民族精神的光芒。省作协主席贾平凹说:“柳青对党和党的事业忠贞不渝,他在长安皇甫扎根14年,不仅仅是以作家的身份去搜集创作素材,而是真正深入到农民中去,穿着农民的衣服,吃着农家饭,去调解村民矛盾,还编写农业生产顺口溜。为什么他能对当时的社会有深刻的洞察和表现?为什么他能从同时也在深入生活的作家中脱颖而出?”对此,贾平凹很深入地思考过,他说:“深入生活是我们说了几十年的词,为什么当时那么多作家都在挂职,而柳青能一下待14年,这个问题应该深思。我们现在也在深入生活,有个人‘深入’,也有集体‘深入’,也有挂职的,但真正如柳青那般全身心投入到人民中去的,又有多少?”贾平凹认为柳青对文学孜孜以求,他的作品具有政治思想性,语言奇特,人物塑造丰富。“学习柳青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应该把他作为一面镜子,一个标尺,把自己的文学搞好,进而把陕西的文学事业搞好。柳青给我们定了调子,引了路子,陕西文学的‘秦腔’才是一部大戏。”
刚刚摘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陈彦表示:“柳青是真的在研究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是自觉自愿的,于是他的皇甫14年的驻扎就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多种考量。陈忠实、刘文西、贾平凹、赵季平等陕西文艺大家都非常尊重柳青,柳青对陕西作家艺术家的影响已经渗透到血液中。柳青是我国当代文学领域一位极其重要的作家,其影响力已越来越大,成为一面旗帜,一种精神。”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评论家白烨表示:“陕西的文学资源得天独厚,陕西有独一无二的作家样板,比如柳青,诠释好柳青精神,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白烨认为,柳青从其创作到其人生,都灌注了一种精神,从文学上来看就是现实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也影响了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陈彦等陕西作家;从生活中看就是为了人民而写作,以人民为中心,他是人民作家的典型和标杆。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认为,新时代的作家更应该向柳青学习,学习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也学习其脚踏实地的创作精神,“柳青是社会主义发展初期乡村变化真实的记录者,他的作品不是呈现空泛的标语口号,而是具有时代的精神,柳青和他的《创业史》是互相成就的关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表示,柳青的作品和精神都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弘扬柳青精神,对于作家多出精品力作、治疗‘精品焦虑’有重要作用。现代很多作家缺少在生活中打一口深井的态度,缺少生活的源头活水也正是精品缺少的症结所在。”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段建军表示,柳青的创作既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又贴近他们的精神世界,他同时研读中外名著,提高自身审美素养,培养自己的艺术感觉。“他带着艺术创作的初心,深入生活,向前辈学习,与前辈艺术家对话交流,构建人民满意的审美共同体。”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表示,我们追思和缅怀柳青,探讨柳青精神对当下生活的意义,更主要是推动新时代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陕西一代代优秀作家共同造就了‘文学陕军’现象,诚如铁凝主席所说,陕西文学的高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文学的高度。柳青给我们今天生活带来的启示,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心用情书写为人民。他扎根土地,深入生活,因为对农民生活的了解,所以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因为根植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从历史的长河中考量,柳青的《创业史》是创造未来的。”记者张静
新闻推荐
11月28日,《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宣传贯彻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备受关注的《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