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老人刘国光,儿女孝顺,她主动选择住养老院近10年。坚持读书看报摘录,每天写300个毛笔字;坚持洗碗、打扫屋子,不让护理员帮忙,还动手织毛衣、毛裤;爱美爱时尚,每晚都冲澡,爱吃汉堡;爱做公益,捐款给山区孩子……此消息经三秦都市报全媒体报道后,引发强烈关注,读者、网友和专家纷纷为老人点赞。
《子女孝顺自己老有所学93岁老人主动住养老院近10年》,经本报11月28日报道后,被今日头条、新浪等多家网站、APP转载。七旬高女士拨打本报热线称,要去拜访充满正能量的老人。刘老太太表示,之前她为住养老院的事和儿媳闹得不愉快,如今看了刘国光的故事,她想开了。
本报官方微博以《养老院93岁潮奶奶每晚洗澡爱吃汉堡》为题推送了老人的消息,阅读量10万+。
11月29日,记者第三次来到老人所住的养老院,“早上,养老院的老人们都知道你们报道刘国光的故事,大家都争着看报纸。”护理员对记者说。
记者拍摄了老人看本报的视频,老人一口气朗读了关于她的报道。11月29日晚,公益记者公众号以《当你老了!93岁老人主动住养老院近10年,她的小目标让人动容……》为题推送了老人的故事,并配有音频和视频。不少网友留言点赞,安康读者黄兴荣留言:“努力成为刘国光,而不是刘国光老人,因为刘国光不会老!”志愿者温西顺说:“好一个睿智、博学、幽默、可爱的老人!”网友“笑对人生”称:“好佩服,93岁还织毛裤,等我到93岁时能干啥?”初木公益徐玉华表示:“刘国光是当代老年人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陕西理工大学陕南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梁中效教授也为老人点赞,虽然老人身体衰老了,但是,她走出了一条精神上、情感上、心灵上的不衰老之路,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过去,养老以家庭养老为主,如今,前提条件发生了很多变化,独生子女多了,社会流动性大了,老年人长寿了,在此背景下,刘国光老人的故事非常有典型意义,转变养老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坚持奉献爱心。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组组长、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石英表示,实现和推进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是我国应对老龄化高速发展态势的必由之路,除了政府部门的应对外,另一方面也要求老人自身和家庭积极健康应对。刘国光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值得大家学习。
本报记者姬娜
新闻推荐
昨晚,由中国作协、省委宣传部指导,省作协主办,长安区委、区政府承办的第五届柳青文学奖颁奖典礼在长安区委、区政府礼堂举行...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