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满淑涵
将双氧水注入盛有洗洁精的锥形烧瓶,再加入少许高锰酸钾,随着一股粗壮的泡沫“冲”向屋顶,现场学生顿时一片惊呼……这不是魔术表演,而是陕西科技馆开展“科学工作室进校园”系列活动的一幕场景。
今年9月底,一场主题为“惊奇化学变变变”的哑剧表演亮相西安一所中学,著名的“大象牙膏”实验,以及茶水变色、可乐变雪碧、化学红绿灯、水中分沙等多个趣味实验表演,让师生们惊喜连连。这是陕西科技馆本年度开展的“科学工作室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也是陕西科技馆科普团队创新实验剧、表演剧活动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双锥体为什么会从坡下往坡上滚?”“方形的轮子怎样在路上行驶?”“摩擦盆耳会使盆中的水溅起水花吗?”一个个“匪夷所思”的科学问题,通过一件件“神奇莫测”的实验工具,以启发式教育,在“科学工作室进校园”活动中,潜移默化激发起孩子们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自2017年10月启动以来,这项科普活动深受师生们的喜爱。
“我们通过这项活动不仅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从参与体验过程中获得启发。”陕西科技馆业务负责人说,“好奇心是探索精神的原动力,我们鼓励孩子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动手做实验探求科学真理。”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学中问、问中学模式突出“科学工作室”参与性、实践性、趣味性特色,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自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这项活动在试点学校广受师生欢迎。”置身情境中,陕西科技馆展示教育部惠老师常常被相互激励的浓厚氛围感染。“把书本上深奥枯燥的科学原理变为可以直接操作的展品,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来消化课堂里难以理解的东西。”
自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科学课。此前,科学课在小学三至六年级设置。本次调整不仅改变了科学课的起始年级,还修订了课程目标。新版的课程标准将科学课的性质由“启蒙课程”改为“基础课程”,更加凸显地位重要性。课程目标除了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外,还新增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实验中考虑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
适应科学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新课标,“科学工作室进校园”活动对接学校学生社团活动,将陶艺工作室、印染工作室、创意组合工作室等系列课程与学校科学课教学计划相结合,发挥科普资源优势,就地取材开展活动,让展览教育成为学校教育形式的一种有效补充。
用废旧矿泉水瓶和口服液瓶自制潜水艇,把废旧纸张经过制浆、抄造、压榨、干燥等工艺制成再生纸,将板蓝根浸泡、发酵得到了蓝色染料——靛蓝……“科学来自生活,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更有意义。”陕西科技馆辅导员、多次参加“科学工作室进校园”活动课程设计的尹老师感慨地说。
据悉,明年陕西科技馆将继续拓展实验剧、表演剧形式的科普活动,同时邀请著名科学家与孩子们互动交流,讲述科研背后的故事,培育科学精神,涵养人文情怀,给孩子们带去寓教于乐的“第二课堂”。
陕西科技馆建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展教面积在全国科技馆中排名靠后,高峰期每日限1600人次已是超饱和运行状态。“科学工作室进校园”系列活动创新科普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接待服务工作的压力。期待陕西科技馆新馆早日投建,能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旺盛的科普需求。
新闻推荐
史延年,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会员。现任汉中市老年国画学会会长。擅长全景式古老村落、闽南土楼和山水...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