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陕西 西安市 铜川市 宝鸡市 咸阳市 渭南市 延安市 汉中市 安康市 商洛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今日陕西 > 正文

“和”好“稀泥”抹光墙 众口评说短篇小说《和稀泥》

来源:西北信息报 2019-11-15 08:00   https://www.yybnet.net/

■查正亮

陕西作家白来勤短篇小说《和稀泥》9月27日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推出后,迅速爆红网络,不到一天阅读量达300万+,如今更是超过1000万+的点击量。

陕西金融作协主席、陕西省作协理事杨军说:“好作品大家都喜欢!我转了九个大群呢,大家都争相阅读。”

“刚才初略拜读,感觉此作之所以倍受欢迎,至少有以下因素:丰富而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而多变的情节铺叙;具体而独特的环境描写。三点之最,接地气!”陕西金融作协副主席、“德艺双馨”金融作家赵晓舟热情称赞。

“拜读了,非常棒,取材实际,生动妙趣,人生太极,由衷祝贺!生活素材其实是小说的种子,要拉远,要重塑,信息过实不利于小说品质。我知兄之《和稀泥》是小说,自然明白是编的,因为现实中此事难有。真实与真诚一直是文学作品要处理好的问题,如果将生活最真实的内容艺术化,(阎连科所谓“神实”),达到令人难以置信,难以质疑,那就是高手中的高手啦。”三秦都市报原首席评论员、青年评论家张念贻这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这些天不看微信。这么多的阅读人次确实令人惊喜,先祝贺了!写东西就像嫁女子,模样好,人灵醒,好运自然来!这篇小说后面尤其精彩,‘白副经理’连珠炮般的发问,句句直戳有关人物人性的柔软处,令其无言以对甚至无地自容,也促成了问题矛盾的化解。”西安市作协会员、评论家、灞桥区作协副秘书长翟孝章说。

“写的真好,和稀泥是艺术,和稀泥是哲学,和稀泥是把式,和好稀泥的是你白秘书长!”中国金融作协会员、陕西金融作协理事薜云利如此评论。

“这篇文章写得朴实自然、是成功的一篇金融现实题材小说!可以作为系统处理不良贷款和信访事件典型案例。已转有关群让学习借鉴。”中国金融作协副秘书长、《金融文学网》总编贾善耕更是热情推荐。

“很生活化,虽然白主席不缺生活,但前面好在很有喜剧感,很生动的感觉,后面有点太写实了,成了自叙了。”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姚明今实话实说。

“《和稀泥》是上乘之作!但文字上可以再凝炼些。要舍得下硬手,对于自己的文字下硬手比较痛苦。该小说之所以能引起如此高的关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不同主题大众不同的关注度的问题,也有如何表现主题的问题。可能如何表现主题更加关键。比如(国庆节各省市彩車展示过天安门广场时,陕西)郭线庐搞的彩车,创意不可谓不宏大深远,用心不能说不良苦,但是观众完全看不懂,还需要不厌其烦地解释,那就彻底失败了!艺术品就是让人看的,人看不懂,你再好的立意都是零。不过也不能完全用点击率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有些主题注定就是小众化的。所谓曲高和寡么!不同体裁和形式的文艺作品,其传播和最后评价却有共同的规律,那就是读者和受众的实际观照和体验效果,这一点对创作者来说,至关重要。这些知识是四十年前西大中文系毛黎村老师教给我们的,毛老师已经仙逝36年了,但她讲的这些知识却还被我们牢记。郭线庐现象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反映了我国文艺界的一种风气和潮流,就是一切为了获奖,为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忘记了文艺为谁服务的初心。所以哗众取宠,食洋不化,食古不化,似乎越是大家看不懂就水平越高,弄得神乎其神的。有必要重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解决文艺为谁服务以及如何服务的问题,所幸老白和金融作家群总体比较好,接地气,扎根三秦大地,在喜闻乐见上做得比较好。”《金融时报》资深记者、陕西记者站站长雷和平语重心长的说出自己的看法。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协副秘书长、陕西金融作协副主席吴文茹评论说:“《和稀泥》在‘齐鲁一点’号上的阅读量一周逾720万之多,惊喜和好奇之下,仔细进行了阅读,感触有三:一是接地气。拿标题《和稀泥》来说,小说的主题的是‘和为贵’,但如果小说以《和为贵》为题,就不那么有地气了,也不如《和稀泥》夺人眼球。我想不少人是冲着《和稀泥》这个题目去的。二是生活化。人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读了《和稀泥》之后,感叹小说来源于生活。小说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作者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和结晶。如小说中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人物对话个性鲜明,语言风趣俏皮,且于细微处见智慧。三是无巧不成书。小说诸多巧合的叠加,巧妙而不觉突兀。如第一节的同学和同事,第二节的同学的老婆也是同学,到第四节酒桌上那一连十几个‘是不是’的问和十几个‘是’的答,同学、同事都从兄弟变成了亲兄弟,层层递进,步步为营,使得这个稀泥和得水到渠成。本来剑拔弩张的对峙,自然而然地烟消云散,不仅‘和’成了‘稀泥’,还‘和’成了一团和气,皆大欢喜。最终,‘三方握手言欢,我如释重负’。这样戏剧化的圆满结局,这样的阅读体验令人轻松愉悦,意犹未尽。读罢仿佛看小说中的——‘我’下了一盘好棋,个中妙招令人忍俊不禁。我相信,许多读者、特别是金融行业的读者读后会有许多共鸣。”

……

白来勤说:“《和稀泥》这篇小说还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一蹴而就,她构思于三年前,动笔于两年前,初稿成于去年4月。我在单位长期负责客户投诉和信访工作,很多事情的处理我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常言到:‘上面千条线,底下一苗针。’基层工作的艰辛我心知肚明,尤其是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的客服处理人员,有时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所以我就在构思创作一个金融客服投诉处理系列小说《投诉电话又响了》,《和稀泥》就是其中的一篇,原题《感情有时比制度还管用》,首发于《丝路金融文学网》和《丝路金融文学》杂志2018.3-4期合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刋】,后被全国唯一公开发行的金融文学杂志《金融文坛》2019年6月号采用,发表在小说栏二题,是经过一年多时间先后8次大的修改才长成今天这个模样的,其间我与挚友、作家兼评论家翟孝章多次探讨小说的写作,他的话给我启发很大,我的小说初稿他看后就多次在朋友聚会时提及,并指出优缺点。《金融文坛》编辑部主任辛希孟老师也甘为人梯,不吝心血裁剪拙作,令人敬佩!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为把‘稀泥’‘和’到位而做的可贵的努力。说这篇小说没一点原型也不可能,但情节基本上是虚构的,特别是后面‘喝酒’一节,完全是我一厢情愿的设想。只所以有人认为精彩,有人认为太实,基本是把小说中的‘白副经理’当成现实中的我而对号入座了,也落入了我精心设计的‘圈套’而误以为我在写亲身经历的故事。”

白来勤说:“从内心深处也不认为《和稀泥》是我最好的作品,但热情的网友却将拙作捧红了。我觉得她的红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题目吸眼球,二是内容接地气,三是语言通俗化,四是平台很给力,五是网友热情高,六是及时回复点评,七是朋友相互分享。这是网络的力量,这是平台的力量,当然,这也为作家如何写出‘适销对路’的作品、选择推广力强的平台提供了思考的话题。我们写作品是为读者阅读的,尽管我们不能媚俗,但也绝不能漠视读者的需求和口味,如何将自己的生活感悟、理解与读者的口味结合在一起,烹调出更多的人愿意品尝的菜肴,也是一个有担当、有追求的作家应该深入思考的话题。有句古语:‘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这是对食客说的,也是对厨师说的,更是对作家说的。”

阅读量的多寡固然不是衡量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但我想一些无害甚至有益的文章若大受网友追捧、令受众喜闻乐道总不至于是坏事吧?尤其是大家若都来关注作家具有正能量的作品,对我们共建和谐社会、讴歌新时代来说,还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新闻推荐

沣东新城启动智慧降尘抑霾系统

记者日前从沣东新城管委会获悉,截至11月11日,2019年沣东新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0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63.6%;同比增加24天,增...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暖阳下面好读书2019-11-15 08:01
评论:(“和”好“稀泥”抹光墙 众口评说短篇小说《和稀泥》)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