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大学特色专业课,10月26日,记者带领读者走进了陕西中医药大学,感受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如果说中药是中医药浩瀚星空中的点点繁星,方剂则是由颗颗繁星组成的精美图案。那么多功效各异、气味不同的药物又是怎样成为一个个疗效卓著的方剂?其中又隐藏着什么样的奥秘?
不是简单的药物拼凑
而是有着严格的组方规矩
陕西中医药大学副教授闫曙光开场说道,每味中药都有各自的特点:“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比如,上一节课高峰老师讲到“附子”,药性辛热,能够祛除阴寒,挽救危阳,同时其又有大毒,而通过组方既能增强附子的温阳散寒之力,又能制约或减弱,甚至消除其毒性,这就是隐藏在方剂中的组方智慧。”方剂不是简单的药物拼凑,而是有着严格的组方规矩,这个规矩就是“治法”。
每一个方剂都是在“治法”的指导下,根据“治法”的要求选择药物,酌定用量,确立煎法、服法后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方剂,所以隐藏在方剂之中的奥秘是“治法”。闫曙光表示,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中药的气味、功效牢记清楚,在此基础上还要明白各药之间如何配伍,怎样的配伍才能体现治法、实现治法,最终达到良好的疗效。“比如,同样的食材,同样的调料,为什么我们总是很难做出“大厨的味道”,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做饭过程中的“法”不一样。”
闫曙光提醒,在方剂学的学习过程中,背诵一定数量的方剂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治法”的内涵,要学会“方从法出,以法遣方,以法组方,以法释方”。方剂是中医基础和临床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等相关知识的综合,最终的处方是通过“望、闻、问、切”收集症状,分辨病因、病机,确定相应的治法,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一定的组方要求,将药物有规矩的组合起来,同时确定药物的煎服方法,并告知病人药后的反应。
名方“麻黄汤”
风寒感冒“第一汤药”
张仲景在《伤寒论》里,根据病证深浅的不同,共计设立了112个方剂。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麻黄汤”了,它是治疗外寒风寒表实证的主要方剂。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中药组成。
闫曙光讲解了“麻黄汤”的治病原理和方剂的基本结构(君、臣、佐、使)。闫曙光说,遇到伤寒情况就要想办法对症治法:辛温解表(寒者热之,郁者散之)、肺气不宣(宣肺平喘)。下面这组解答就说明了“麻黄汤”四味药能驱邪除病,最终靠正气把病邪赶走。
君:麻黄可以发散风寒,宣肺平喘(开腠解表,打开汗孔,给正气出路)。
臣: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止痛(松动分肉,透邪外达,鼓舞正气,出而抗邪)。
佐:杏仁能降利肺气,平喘咳(调整气机,为正气的出入服务)。
使:甘草调和诸药,缓和峻烈(补充正气,充当后勤)。
“麻黄汤”的辨证要点就是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服药后还需捂着被子微微出点汗,有助于祛除寒邪。《伤寒论》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烦痛,无汗恶风而喘者,麻黄汤主之,这些都是风寒表实证的特征。“闫曙光总结说,这就是古人智慧的展现,淋漓尽致体现在方剂学中。华商报记者 陈红 文/图
新闻推荐
11月1日,为期4天的陕西省第四届国际丝路影博会暨西安影像艺术节在大唐西市博物馆隆重开幕。据悉,本届“影博会”展览总...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