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道德模范张水珍(右一)载誉归来,另一位道德模范梁增基因年龄大了未能出席大会,由女儿梁瑞芳(右二)代表华商报记者 赵彬 摄
徐立平
9月6日,陕西省全国道德模范张水珍以及8名提名奖获得者等从北京回到西安,省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前往西安北客站迎接获奖人员归来。一下车,获奖人员就收到鲜花,场面很是喜庆。
9月5日上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在北京举行。陕西省梁增基、张水珍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徐立平、康全鑫、石志光、刘波、谢海琴、邵新江、孙玉晴、刘永生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梁增基攻坚克难,培育了国审“秦麦四号”“长武134”“长旱58”等小麦良种。56岁的张水珍35年来无怨无悔、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的奶奶、父亲母亲、养父养母和养父的弟弟6位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并为5位老人养老送终。
梁增基由于年龄大了不便出门,奖项由女儿梁瑞芳代替领取,她说,父亲到现在还经常去地里,小麦收了的时候就在家里写关于小麦的资料,写到晚上12点,从来没有节假日。梁瑞芳是一名英语老师,她说:“受父亲的影响,我在工作上也是尽我最大的努力,获得过省级教学能手称号,但与模范相比,我做得很不够,还要继续努力。”
张水珍说:“党和政府给我这么大的荣誉,我都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以后,我要继续照顾好还在世的老人,把美德代代相传。”
省委文明办副主任胡纪美说:“这次去北京参加表彰大会,收获颇丰。希望人民群众都能向先进人物学习,希望在全社会营造爱党爱国、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华商报记者 任婷 摄影 赵彬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徐立平:“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
他为火箭上天、导弹发射、神舟遨游“精雕细刻”,被誉为新时代“雕刻火药、为国铸剑的大国工匠”。
徐立平,男,汉族,中共党员,1968年10月出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总装厂7416厂固体火箭发动机燃料药面整形组(徐立平班组)组长,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天天手工对火药药面进行修整
作为战略战术导弹和运载火箭的动力之源,固体燃料发动机的制造,需要上千道复杂工序,其中的工序之一就是固体发动机燃料药面整形,被形象地称为“雕刻火药”,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技术难题,至今也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部分环节只能通过手工对火药药面进行精细的切削修整,徐立平就是这样天天与火药打交道的人。工作30多年来,徐立平练就一身绝技绝招,成为我国航天固体推进剂整形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
徐立平18岁参加工作,一直从事着危险的发动机药面整形工作。修整火药极其危险,一旦发生燃烧会产生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人几乎没有逃生机会。整形刀具碰到金属壳体,一旦产生微小的火星,也可能引发燃烧甚至爆炸,唯有极致精准,才能让事业和生命都得以保障。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徐立平每天用特制刀具在随时都有燃烧、爆炸危险的高能量固体推进剂药面上修修铲铲,绝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疏忽和纰漏。
入职以来,徐立平从最基础的拿刀、握刀学起,先后跟随多位师傅学习技术,利用业余时间不断拓展技能。通过不懈的辛勤努力、苦钻善学,练就了一手高超的绝技绝活,积累了丰富经验,成为工厂生产骨干和航天药面微整形工作领域的拔尖人才。
2005年徐立平的班组接到一项紧急任务,要给一台已经装满推进剂的高能发动机挖药。徐立平毫不犹豫地第一个钻进了发动机里,接连干了一个多月,最终通过挖药,保证了型号试验圆满成功。
整形的精度比一张纸还薄
徐立平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成为本职工作的一流“能手巧匠”,用手摸一下,就能修整出符合设计要求的药面。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整形允许的最大误差,而他整形的精度不超过0.2毫米,一张纸的厚度,是这个领域响当当的“一把刀”。30年多来,徐立平整形的产品始终保持着100%的合格率和安全事故为零的纪录。
徐立平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一直坚持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守正创新。他根据国家航天任务需求和整形工作不同阶段和发动机挖药的不同部位,设计、制作和改进了30多种刀具,多项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被命名为“立平刀”,在保证工序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华商报记者 任婷
新闻推荐
上海陕西南路火灾已经扑灭。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消防获悉,9月6日中午12:02,静安区陕西南路一门面店发生火灾,接警后消防部门...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