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德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日前,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编制的《陕西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正式出台,明确全省今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7月31日《陕西农村报》)
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的陕西,荟萃了陕南徽派建筑、关中四合院、渭北地坑窑、陕北窑洞等形态各异的民居,而且关中面花、社火,陕北剪纸、秧歌,陕南渔鼓、民歌等非物质文化源远流长,至今仍然活态传承。这些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不仅是陕西文化的重要生长空间和薪火相传的根脉源头,也是三秦儿女探寻文明足迹、触摸历史真实的精神家园。然而,在现代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一些传统村落遭受“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的破坏,亟须得到抢救性保护。
近年来,陕西省强力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摸清底数、建立名录,科学指导全省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和建设,大力落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相关资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某些弊端,比如:传统村落保护内生动力不足,整体推进力不高;一些村落被列入国家名录之后,即刻被赋予较高的旅游价值,有可能受到破坏性的冲击。如不进行有力和有效的管理,大批列入国家名录的传统村落就会得而复失。
从本质来看,传统村落是一种活态文物,如何既保证人在村中,又保证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与村落同在,让“活着的文化”活得更好,不与现代文明脱节断链?如何既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又热切关注民生,合理安排建设项目,科学整治村庄环境,使生活在传统村落中的群众能享受现代文明的生活?
传统村落的保护着重点应在于保护古村落的精、气、神和历史文脉。因而,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应秉持正确理念,首先需要确定保护范围,并进行分等级、分期的治理;其次不仅要保护好村落实体,更要保护好其中蕴含的“活态文化”,也就是原住民创造的无形文化。总体而言,传统村落保护要以尊重传统村落发展规律、文化传承、历史价值为底线,做活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文章,摒弃传统村落正在出现的雷同化、同质化、商品化现象,进行有力和有效的管理,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古村落保护模式,让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更专业、更科学,更接地气。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亟须加紧培养一批专业化且有责任心的专家型人才。目前,国家已选定了几十位专家,未来需要更多地方专家加入,最终还需借助并充分发挥民间工匠、文人的力量人来振兴传统村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崔福红)8月20日,省政府召开政策吹风会,解读《陕西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