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毅
近日,西安交大二附院脊柱外科学科带头人贺西京教授带领团队研发的“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获陕西科技一等奖。这也是贺西京教授继“脊柱脊髓损伤相关疾病的细胞保护、功能恢复及治疗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技一等奖后,时隔5年再获殊荣。
低调、儒雅、谦和是贺西京教授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如果颈椎病变压迫到脊髓,比如严重的颈椎病,现在做手术是必须把椎间盘先去掉,脊髓压迫才能解除掉,目前全世界的做法是在去掉的部位加一个钛笼,需要医生在手术台上修剪。但手工剪裁的钛笼塌陷率高达79.7%—93.3%,而且易引起内固定松动、移位,导致临床症状复发等并发症。此外,所有颈椎骨性手术后,都要进行固定融合,手术部分的颈椎将永久丧失运动功能,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贺西京形象地描述着。
为此,贺西京带领团队开始了钛笼工艺技术攻关。“最开始是用山羊做实验,每次调整,觉得哪儿不合适就给工厂工程师说,工程师把图纸绘出来,再送车间加工制造。这一过程一般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这个周期的确太长了。在研制的过程中,看到3D技术可以打印房子,打印心脏支架,于是我们想到了利用3D技术直接打印钛笼,于是便付诸实施,这个思路让我们走到了世界的前沿”。
贺西京带领团队结合金属3D打印技术,历时数年开发出个性化穹窿顶钛笼式人工颈椎,在国际上创新性提出了椎体次全切术后可动人工椎体—椎间盘复合体植入、重建椎体运动单位功能的理念,研制出可动人工颈椎假体和人工寰齿关节。目前已成功开展了世界首例可动人工寰枢关节置换手术。该技术现已拥有中国、欧盟以及美国的发明专利。
这项创新性技术不仅可以精确到数字化测量,病人手术时间也缩短了,而且出血少,安全性也提高了。“我们现在计划在假体表面做陶瓷化技术处理,有望让这种材质使用寿命延长到30到40年。”贺西京信心满满地说。
贺西京教授表示,他们现在压力也很大,“我们3D打印的技术已经有人在模仿了,如果我们慢了,就会有人做到我们前面。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把科技成果转化到临床应用中,把产品生产出来,然后再推广出去,不仅要在国内推广,更重要的是要占据国际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地位。”他说。
新闻推荐
陕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吴丰宽在办公室把下属创作评论部主任陈君峰打了。被打近一年后,陈君峰在今年7月1日拿到了司法鉴定意见...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