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农民画家李凤兰创作的《喜看丰收》。资料照片
鄠邑(原鄠县,1964年改为户县,2017年改为鄠邑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历史文化悠久。自古以来,这里的老百姓就传承着剪纸、漆画、面塑、绣花、编织、麦秆工艺画等民俗艺术。其中,农民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独树一帜,被称为黄土地上绽放的艺术之花。
20世纪50年代末期,为配合当时的生产运动,全国上下兴起了农民画热潮。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鄠邑许多美术爱好者,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工地上举办的美术训练班,学习绘画知识,描绘和宣传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
这些活动,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一支自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农民美术队伍由此诞生了。他们积极参加当地文化馆举办的训练班和培训班,学习更多的绘画知识。回村之后,他们又积极辅导身边的美术爱好者,使创作队伍越来越壮大。大家一起办板报、办展览,在宣传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使绘画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所创作的一些优秀作品,分别发表在了《陕西日报》《陕西农民报》等报纸刊物上。
农民群众运用学到的绘画知识,融合剪纸、泥塑、壁画等传统艺术,用手中的画笔创作出了一幅幅独具地方特色的作品。这些以农村为蓝本、以农民生活为题材的画作,用朴实的绘画语言,详尽、生动地记录了农村生产劳动的壮观场面、活泼热烈的节庆场景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随着鄠邑农民画逐渐走出陕西、走向全国,鄠邑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农民画乡之一。
鄠邑农民画,画出了黄土地上的乡风乡情,展示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印记,记录了中国农村的时代变迁。1973年7月,国务院文化组(1975年后改组为文化部)主办了“户县农民画展览”。由50余名作者创作的170余幅作品,先后在西安、上海、北京、哈尔滨、合肥、南宁、昆明、乌鲁木齐、太原等城市展出,观众达到了250余万人。
1974年开始,国务院文化组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单位,专题组织“户县农民画”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瑞典、法国等国家展览,李凤兰等农民画家代表随展览活动一同前往。这些画作,让外国友人看到了中国老百姓用生动笔触描绘出的中国乡村,引起参观热潮。
1976年,鄠邑建起了全国第一座县级农民画展览馆。几十年来,鄠邑农民画作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数达到2000多人,骨干作者有300多人,创作作品3万余件。这些作品中,有的获奖,有的被国家和地方美术馆收藏,还有的被国外博物馆和外国收藏家收藏。1988年,鄠邑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成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代表。(执笔柴云)
新闻推荐
陕西省高考分数线今日发布 12时起4种途径查询成绩 提醒:提前批次、单设本科批次、本科一批、高职单招即日起填报志愿,27日12时结束
昨日记者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今日11:50,陕西省2019年高考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正式发布。今日12:00起,考生可通过4种...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