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陕西 西安市 铜川市 宝鸡市 咸阳市 渭南市 延安市 汉中市 安康市 商洛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今日陕西 > 正文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读薛养玉先生及他的新闻作品集

来源:陕西日报 2019-06-20 08:12   https://www.yybnet.net/

党朝晖

但凡发生的事都会留下痕迹,就像树木生长留下的年轮一样。新闻就是对社会生活、发展轨迹的即时记录。记录就是痕迹。

薛养玉先生的新闻作品集出版了,先生以《情怀·屐痕》《感奋·随评》作为上下两集的书名,以此勾勒出他新闻从业生涯的真实历程及心声路迹。先生曾与我在《新闻知识》共事七八年,于我而言亦师亦友,关系莫逆,这使我荣幸地成为这部作品集的第一读者。

读先生的作品,就是在读先生。年初,先生告诉我,打算出个集子。我当即为之惊喜:耄耋之年的他,那份浓烈的新闻情怀令我感动。

拿到初稿,读罢上册,作品以新闻采访的消息、通讯为主。语言之精彩,文风之朴实,文字之老辣,情节之生动,令人折服。几十年过去了,读先生的作品,场景如昨,宛如对面。给人的感受仍似“玉沙犹湿万痕新”!

再读下册,作品以理论研究、评论思考为主。1987年,正值新闻改革的黄金岁月,先生作为《新闻知识》的主编,对改革开放的感奋之情油然而生,那股子“一痕初复便精神”的劲头,使他全身心地为新闻创新鼓与呼。

通览全书,我理解了:情怀,是先生对新闻事业的终生追求;屐痕,是先生记录社会进步的一点历史层累;感奋,是先生对国家拨乱反正而由衷鼓舞的勃发激奋;随评,是先生对社会敏锐观察的新闻瞭望。

读先生的作品,就是在读先生。先生本身就是一本书。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温文尔雅是先生一贯独有的气质。做得多,说得少,学养醇厚,文思敏捷,谦和诚朴,人品文品俱佳,先生是陕西新闻界公认的德高望重的著名高级记者。

薛养玉先生与新闻事业结缘于20世纪50年代。1950年,19岁的他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后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参军,弃学从戎,服役五年,先后转战西安、沈阳、长春、太原、大连等地,给部队各级干部做文化教员,直到1956年,申请复学回到北京。他先后在北京大学新闻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1960年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日报社。

阴晴众壑殊。记者在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印记,因环境、学识、气质、视野、所承受的影响等诸方面的区别,在有所作为上必然是各异的。在薛养玉先生的身上和他的作品里,留下的印记尤为深刻。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他满怀激情在感奋中自觉大作为。凭着扎实的理论、文字功底及谦逊的人文修养,他获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敬佩的业绩。1980年,他采写的《桃园血鉴》是《陕西日报》第一个荣获全国新闻表扬奖的作品。1982年,他再次以《从窄胡同走出来了》一文在全国获奖。1984年,他和张光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并出席北京的表彰大会。1986年至1995年,他连续当了四届全国好新闻评选的评委和八届陕西省好新闻评选的评委。

1986年,他主编《新闻知识》,实现了从采访一线到理论研究的华丽转身。《新闻知识》开设的《深度报道探析》《现场新闻评析》《获奖新闻采写谈》等栏目在全国新闻界都是出手早、行动快的,新华社、人民日报和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都经常给栏目供稿,其在前沿性、引导性、可读性、普及性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开设的《总编辑角色谈》栏目,为新闻学研究开先河、破新题、发新声,陕西日报原总编辑何微的《总编辑的品质和影响力》为首篇,随后又有中国人民大学童兵教授的《马克思当总编》等一系列扛鼎之作。这个栏目吸引了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及报社老总等,刊发了一批有分量的文章,对总编辑角色进行了全方位、有深度的探索。他们认为,当时在新闻学教程上还没有专门研究“总编辑”的,《新闻知识》带了个好头,填补了这个空白,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回想起来,这是《新闻知识》最有意义、最堪回味的一件事。

新闻是“易碎品”,要在“易碎品”中选出闪光的精品,需要有慧眼、胸怀、气度。薛养玉先生独具慧眼,提携后生的担当被誉为新闻界无私的“人梯”。

1988年度陕西省好新闻评选时,延安日报选送了一篇通讯《汽车,拖着火龙奔驰》,生动感人,很有新闻价值。定评初期,此稿被评为三等奖。薛养玉先生发现后力排众议,据理力争,将此稿评为一等奖。后来此稿参加全国好新闻评选,又荣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1990年,中宣部和中国记协要在延安召开全国党报延安精神研讨会,邀请《新闻知识》作交流发言。薛养玉先生让我草拟个提纲,主题是探讨延安精神的实质,我就大致列了几条。他看了之后,就明确地指导我以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改版的事例,突出论证“开拓创新也是延安精神的实质之一”。初稿草成,呈送先生,经反复修改,从论据到论点,订正文中史料,删繁就简,突出时代特色。“开拓创新也是延安精神的实质之一”这个观点,当时在理论界是个最新的观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所以在研讨会上引起共鸣。时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丁济沧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这篇论文让我们看到延安精神研究上升了新高度,延安精神研究后继有人啊!薛养玉先生的政治意识、新闻敏感、理论功底令我由衷敬佩。”

文如其人。先生的文风简单实在无妄语,所以他的语言风格是让语言还原事实,更接近生活、接近群众。他的通讯作品很注意对话的运用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比如他写的《鲁厂长不坐小车开会记》,五百字的新闻,把党的领导干部转变作风的事例写得生动感人。复旦大学教授在评介的文末说:“一张报纸,多一点像《鲁厂长不坐小车开会记》这样的文章就生动了。”

先生一贯提倡写短新闻,多写“本报讯”。在他的作品里,少有长篇大论,多为短消息、短通讯、短评论。特别是他的评论,都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观点鲜明,以事说理,去华崇实,取精用宏,字字敲得响,字字都不闲,语言特别精炼。他的短,不是没有文采的白开水,而是短而有味不干瘪。他把诚朴的语言当作是高水平的文采。

跟先生一起工作的七八年,是我学习收获最多的时期,但凡有点成绩,都有先生示教的痕迹。面对先生的大作,我本没有资格在这里放言高论,但感念先生对后生的恩遇与信任,感慨不已,不缀其繁,遂覙缕如上,以此为先生送上美好的祝福。

新闻推荐

陕西省将组织千名一线工人疗养

本报讯(首席记者石喻涵)以全省示范为目的,省总工会将拿出178.4万元专项经费,在全省范围组织1000名一线职工开展示范性职...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读薛养玉先生及他的新闻作品集)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