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金融行业尤为重要,是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和基础。”6月13日上午,陕西省委宣传部与陕西省委文明办共同举办了“加强诚信陕西建设提升诚信建设水平”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巡视员郑锋讲到金融诚信建设的重要性时这样说道。
构建激励惩戒机制
封死失信者
进入金融机构的“大门”
近年来,陕西不断推进金融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建成覆盖全省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实现了征信查询县域全覆盖、建设了中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不断创新信用金融服务普惠模式,从很大程度上优化了经济社会运行环境。但是,本报记者从发布会获悉,目前非法集资、金融诈骗、恶意逃废债等金融乱象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巡视员王宪安说:“这些金融乱象严重干扰了金融市场秩序,破坏了地方金融生态环境,迫切需要加以修正、整改。”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巡视员郑锋在介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关情况时说,为了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长效机制,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建立了“双牵头”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并探索建立行业红、黑名单管理制度,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基本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从发布会情况通报来看,金融诚信机制建设追根溯源,将此设立成了市场准入审慎性参考因素,也就是说,如果个人有失信行为,将很难进入陕西的金融领域,担任机构高管的“大门”也将会被封死。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监管局副巡视员井正萌表示,银行业监管方面,将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作为市场准入环节的审慎性参考因素。强化对机构和高管人员市场准入的监管;保险业监管方面,将查询申请人信用信息作为行政许可的参考依据,封死失信被执行人设立保险机构或担任机构高管的“大门”。自2018年至2019年1季度以来,已查询了600余次行政许可申请人的信用信息。
同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监管局也将有关主体的违法失信记录作为行政许可审批、行政处罚量罚和日常监管检查安排的重要参考。
失信“高发区”
限期不改
吊销经营许可证
而针对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互联网(P2P)网贷平台等群众关注度高、问题比较突出的领域采取监管措施,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巡视员王宪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全省开展信息报送机制和线索举报奖励制度,累积收到非法集资线索130条,有效线索20余条。并通过省市县三级监管体系对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典当、地方金融资产管理七类机构进行日常监管,并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及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实施年审,对存在违法违规失信行为的机构,采取约谈负责人、责令限期整改、吊销经营许可证或收回设立批复等手段进行处置。
将失信且不配合整改的金融机构名单向社会公众披露,并向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非法集资严重失信名单,两批次共计26家机构和569名个人。近期陆续向国家报送了两批P2P网贷平台恶意逃废债人员名单信息,继而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和“信用中国”数据库。
同时,个人征信系统如果出现信用违规情况,是否会被征信系统“拉黑”这一大众关注话题?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巡视员郑锋说,征信系统全称是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征信系统有一个很重要的产品是信用报告,报告里涉及基本信息、信贷信息、非银行信息、信息主体声明及异议标注和查询历史信息。信用报告不仅记录您的正面信息,同时还记录负面信息。信用报告仅仅是对信息主体信用交易行为进行客观记录、展示,不对信息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主观判断。
征信系统主要功能是促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没有所谓的“黑名单”。
本报记者杨代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陶颖)6月14日至15日,2019陕西省首届健康养老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本次论坛以“健康陕西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