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强
70年追梦,70年无悔。
陕西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聚集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三线建设”期间,国家在全省投入建设资金数百亿元,建成投产工业企业2000多家。这些工业企业留下了众多的办公楼、生产车间……
从峥嵘岁月中走来的一座座老厂房,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见证了城市发展变迁,承载着许多社会记忆。老厂房记录着几代人拼搏奋进的豪情和梦想。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里不仅是他们工作、生活的地方,更是青春无悔、激扬人生的舞台。
如今,一些老厂房依然挺立,仍然在生产一线发挥着作用;一些老厂房经过改造和再创造快速向文化艺术空间转型,又焕发出新的活力;还有一些老厂房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废弃甚至消失。
虽然因风雨侵蚀、高楼遮掩而英姿不再,但老厂房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实践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它们不仅记录了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承载了早期工人艰苦奋斗、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当陕西钢厂炼钢的锤声渐渐远去,大华纺织厂纺纱的机器停止了转动,陕重厂机器的轰鸣声被商住社区里孩子们的笑声代替时,我们应当始终铭记这些老厂房所传承的永不磨灭的奋斗精神。 (详见9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车喜韵)记者从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5月21日,陕西省启动了第三届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评选活动,将评选表彰20名...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