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青铜双羊尊
双耳细颈椭圆土罐
铜钟
编者按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让更多人了解博物馆,也让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是这个日子设立的初衷。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不断走向开放,国宝级文物纷纷“开口说话”,引人关注,也让人欣慰。然而,博物馆的故事里不是没有缺憾,流失海外的文物令人扼腕、很多珍品依然等待人们去了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陕西的“博物馆的故事”。
○吴树民文/图
简称大英博物馆的英国国家博物馆,和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价值之高昂,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该馆共有100多个陈列室,面积近7万平方米,拥有藏品800多万件。
中国文物展厅占据了大英博物馆展线最长的33号展厅,这里是海外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总量高达2.3万件。该厅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远古时期的石器,6000多年前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魏晋石佛经卷、六朝时代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书画、瓷器和各种金玉制品,让人目不暇接。其中最为珍贵的如商周青铜器商双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汉代玉雕驭龙,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南北朝陶猎鹰坐俑,唐代黄玉坐犬,宋罗汉三彩像,宋代苏轼《墨竹图》等,还有明代45卷《永乐大典》和上世纪初由斯坦因带往英国的大批敦煌经卷……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随人流步入该厅,迎面就是硕大的西周铜鼎,让我眼前一亮。作为该厅十大青铜器之一的康侯簋,是西周早期的仪式器具,制作于公元前1050年。康侯簋华丽而大气,直径约27厘米,有两个大把手,每个把手都是一头长牙尖角、大方耳的猛兽,正在吞噬一只小鸟。这样的作品,当时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国家能够制作。更珍贵的是康侯簋上的铭文。公元前1050年,武王推翻商朝建立了周朝,青铜器内的铭文就记载了武王伐纣这次战役和之后的事件,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难以估量!
出土于陕西的铜钟制作于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00年,形体丰硕美观,大小如啤酒桶,截面呈椭圆形。钟身雕刻精美,通体环绕着带状花纹。圆形浮雕上刻有吞食大雁的龙头,顶部盘踞着两条华美的龙,组成悬挂铜钟的把手。铜钟原本成套,用于乐队演奏,这无疑是主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商代青铜双羊尊,铸造于公元前13世纪到12世纪,在商周青铜礼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形状为两只背部相连的公羊,双羊各探向一方,羊角弯曲,羊背相连托起尊筒,四只羊腿被巧妙地用作支撑。铜绿柔和素雅、纹饰纷繁复杂、质感厚重拙朴,赋予了双羊尊无法言喻的魅力。
眼前这么多的珍稀青铜器,大部分出土于咱们陕西,也有少部分出土于它省,然而都是商、周时代的产物。
在中国文物展厅的高古文物柜中陈列的双耳细颈椭圆土罐,制作于公元前4500年左右,来自仰韶文化发源地之一、陕西新石器时代遗址半坡村。陶罐上有圆口,便于进水;下为尖状,便于打水;双耳镂空,便于提携。看着陶罐,仿佛又看到先民们在半坡的繁衍生息……
在大英博物馆里,看到自己国家这么多的国宝,特别是陕西的珍宝,流落异国他乡,胸中如江海翻腾、耳旁似雷霆震撼,既为我们有这么多精品而骄傲自豪,又为国宝竟如此大量的流失心酸扼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雷县鸿实习生徐楠)昨日,曲江新区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在陕西亮宝楼艺术博物馆举行。本次活...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