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雄姿。本报记者袁景智摄
本报记者李卫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唐代诗人李白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里这样描述西岳华山。
华山为我国五岳之一,“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华山不仅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历史文化内涵也极为深厚。
天近咫尺,星斗可摘
4月初,记者随媒体采风团乘坐西峰索道来到华山西峰。西峰索道下站设在瓮峪内东沟口,中间站设在仙峪白缺寺,上站设在华山西峰巨灵足南侧下绝壁硐室内。索道线路斜长4211米,相对高差达894米。
西峰索道又称太华索道,是继北峰索道之后华山第二条索道,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条采取崖壁开凿硐室站房、起伏式走向、设中间站的单线循环脱挂式索道,建设总投资5亿余元。西峰索道线路更是一条绝佳的观光索道,与华山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记者团一行乘西峰索道,一路观看华山风景,只见深壑间山花烂漫,壁立千仞,从缆车向下看,胆小者不禁胆寒腿软。
西峰海拔2000多米,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西峰上景观比比皆是,有翠云宫、莲花洞、巨灵足、斧劈石、舍身崖等,并伴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尤以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流传最广。峰上崖壁题刻遍布,琳琅满目。
西峰南崖有山脊与南峰相连,脊长300余米,石色苍黛,形态好似一条屈缩的巨龙,人称为屈岭,也称小苍龙岭,越过此岭就是南峰。南峰海拔2154.9米,是华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登上南峰绝顶,顿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举目环视,但见群山起伏,苍苍莽莽,黄河渭水如丝如缕,漠漠平原如帛如绵,尽收眼底,使人真正领略了华山高峻雄伟的博大气势,享受如临天界、如履浮云的神奇情趣。
古诗文中的华山
华山山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和《尚书·禹贡》中,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华山”之名。历代文人登临此间往往豪情大发,赋诗挥毫,留给后世诗文记述颇多。
宋代名相寇准是今陕西渭南人,据传他七岁在与先生爬华山时情不自禁吟诵出《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如此脍炙人口的诗句。
华山五峰绵延,雄伟俊秀,杜甫曾赞它为“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卫光一称它“太华五千寻,重岩合沓起。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过华阴》中写下了“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李白的这首诗极尽描写了黄河的奔腾冲泻之势及华山的峥嵘雄伟,运用神话传说,驰骋想象,使华山与黄河更披上了神奇的色彩。
华山摩崖石刻——书法艺术的宝库
华山既富于山水,又富于古迹,自然景观奇险壮丽, 摩崖石刻遍布全山,成为华山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华山摩崖石刻俯拾皆是,行、草、隶、篆等书体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历代摩崖石刻多达上千处,被誉为镌刻在崖石上的书法博物馆。这些摩崖石刻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或富于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宏,或为名家手笔,字迹各异,笔力遒劲,蔚为大观。浩如烟海的华山摩崖石刻,其年代之久远、规模之宏大、数量之众多、字体演变之繁复、艺术价值之高,品位之雅俗共赏,堪称中国书法艺术宝库,更像是一幅幅凝固的历史画卷,经历了岁月的风风雨雨,俨然成了华山的一部分,让游客在饱览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受到人文艺术的熏陶。
风景秀丽的华山,也是道教有名的“洞天福地”,道教遗址和文物遍布山中,依山而筑的道观庙宇、石室洞府藏幽罗奇,许多有关华山神奇的传说和故事流传至今。其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五代时期道教学者陈抟老祖。陈抟,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陈抟久居华山,留有希夷峡、希夷洞、希夷祠等很多遗迹。华山至今还有相传是陈抟老祖与赵匡胤下棋的下棋亭。陈抟对中国哲学思想和道教有较大影响,因而使华山在道教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如今在华山玉泉院塑有陈抟卧像。
关于华山还流传着很多美好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如沉香救母、萧史弄玉、毛女玉姜等一直为后人所传诵,这些故事和传说又为华山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新闻推荐
本报讯(首席记者石喻涵)来自省司法厅消息,根据《陕西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关于做好全省政务事项梳理第三阶段工作的通知》...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