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供图)在陕西师范大学校园里,听过32岁张帆老师思政课的师生都为他竖起大拇指,说在他的思政课上艰深的理论不再难以理解,枯燥的知识也变得趣味盎然,思政课从“冷门课”变成了要占座位的“热门课”。
见到张帆老师时,他对记者说:“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现在的大学生思维活跃,信息获取渠道多,思政课不仅讲知识,还要做好育人培养价值观的工作,所以单单给孩子们讲大道理,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要从他们身边的生活故事说起,用事实说话,通过彼此互动,深入浅出,才能让他们能深入进去,抓住这一点,思政课就不会单调,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
入校5年来,张帆老师讲授思政课近3000堂,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以教改带动课堂、以生活贴近学生、以现实具象教材的一整套思政课教学联动机制。形成了“三个10分钟”的工作新思路,即课前10分钟进教室与学生交流,课中10分钟教学互动及时解决问题,课后10分钟学生提问反馈。通过模块式教学法改革和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融入思政课教学路径创新,探索出了一条理论实践相融合、情感价值相融合、理想信念相融合、知识技能相融合的“四融合”教学方法。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至今,张帆老师始终保持着每晚对镜子讲课半小时的生活习惯,苦练教学基本功。同时,他还在可用素材和教态教仪、教案撰写和流程安排,PPT制作和板书设计等方面,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用细节打造好每一堂思政课。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近50万字的教学素材库。因为他的材料新、内容实、理论深、语言活,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他说:“面对每一堂课,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作为高校思政课老师,张帆常用思政课的方法和内容来回答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学业上的难题、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养成方面的状况。他先后回复学生邮件、微信、短信数千封(条),很多毕业多年的学生在遇到生活难题和学业困惑时都还会找他求教,很多学生也已经发展为亲密的朋友。
近年来,张帆先后在国内外顶级专业期刊报纸等发表论文多篇,先后获批教育部“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等,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青年奖)”“陕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标兵”等称号。
本报记者张彦刚
新青年新力量
共青团陕西省委省青联三秦都市报联袂推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曹瑞)4月16日,陕西籍作家白描新作、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推出的长篇纪实文学《天下第一渠》正...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