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双龙查看果树花芽
通讯员 夏蓓蓓 本报记者 樊小帅
1982年,13岁的季双龙离开了“九山半水半分地”的家乡——浙江丽水,单枪匹马到温州学习木匠活儿。勤劳的他跟随师傅东奔西跑,学了一手木匠手艺。
90年代初,做木匠的他月收入1000元左右,在很多人眼里算是“高薪阶层”,但是季家世代从商,“工字不出头”的观念根深蒂固。
在家族观念的压力下,1991年11月27日,季双龙兄弟3人跟随叔叔来到陕西。在西安火车站,叔侄4人拿着一张延安地图沿着210国道标注出富县、洛川、黄陵、甘泉,在纸阄上分别写好地名,季双龙抓了“富县”,命运就这样指使他来到了富县。
这一年,季双龙骑个自行车走街串巷卖起了蛋糕,风吹日晒跑一天,能卖几十块钱,虽然辛苦,但是富县人一下子记住了这个浙江人,不仅因为他的蛋糕在当时是个稀罕物,还有他响彻大街小巷的叫卖声。梅花香自苦寒来。1994年,季双龙拿着卖蛋糕攒下的5000元,在沙梁街租了一间40平方米的门店,开了富县第一家蛋糕店:中西蛋糕坊。而立之年,又在县城中心地段买了一套门面房,开了家男装店,从此,在富县扎下了根。
爽朗热情的他交了很多富县朋友,其中一个在新民村办了个养猪场。一次闲聊中,得知朋友的养猪场经营不善几近倒闭,他决定承包养猪场。
说干就干,他东拼西凑、抵押房产贷款凑了300万元,更换设备、修整厂区、买猪仔,2006年富县诚鑫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良种猪繁育场正式投产。
万事开头难。面对几百头猪,季双龙傻眼了,技术员在的时候怎么说他怎么弄,可技术员一走,他完全不懂怎么养猪,如何是好?
不服输的季双龙竟然搬到猪圈住了下来,一住就是一个月。日夜捧着书本研究,饲养喂药、接种疫苗、母猪配种、接生猪崽……按照书上所讲亲手做了一遍,这下心里才踏实了。
在季双龙的经营下,猪场年生猪出栏上万头,年收入两千多万元,成为延安市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季双龙声名大噪。
季双龙不仅有勾践卧薪尝胆之志,多年商海的摸爬滚打,锻造出其敏锐的商业嗅觉,他瞄准了富县苹果主产区的优势,在交道镇白家村建成了富县第一家果库——诚鑫果库。
2013年,季双龙组建诚鑫农牧果畜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59人,建成2000亩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无公害优质可追溯苹果,果库总储量达1.2万吨。
数年艰辛,大业终成。为了响应全市苹果后整理政策,季双龙引进建成了4.0智能选果线,建成选果车间3500平方米,实现果品直径、重量、颜色、霉心病、糖度和瑕疵的自动分级,年选果能力1万多吨。
季双龙常说:“发展产业,一定要多学、多看、多走。”在山东烟台考察选果线技术的时候,无意间听说“苹果+期货”的新名词,不懂金融的他瞬间燃起了浓厚的兴趣。回来后多方联系,辗转外地许多期货公司考察学习,誓要研究明白。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8月3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布公告:富县诚鑫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了苹果交割仓库资格,代码1820,成为全市第二家苹果期货指定交割仓库,富县苹果销售正式迈入现货交易、电商交易、期货交易三轨并行的新时代。
当年的小木匠如今成长为有着前沿思想的杰出企业家。
如今,50岁的季双龙依然干劲十足,手机上的日程记录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年有100多天都奔波在全国各地考察学习,为了节省时间,经常是晚上坐飞机,白天办事,晚上再回来。
“别人家给后辈传金传玉,我给孩子的传家宝是一柜子的记账本。”季双龙翻出100多本账本、工作记录,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大到几万元的设备钱,小到23元的水果钱,养猪用药、饲料、诊疗、配种等记录事无巨细,字里行间都渗进了他流过的每一滴汗水。
季双龙的前半生可谓精彩至极,如今,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他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好的学习是勤劳,最好的发展是能容纳别人的短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柏桦)4月3日至5月3日,江苏省国画院系列学术邀请展——范华·中国画作品展在江苏省国画院美术馆举行。展览共展出...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