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国宏
吃元宵、赏花灯、舞狮子、猜灯谜、放焰火……始于2000多年前秦朝的元宵节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彩灯文化,“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而“国家名片”邮票,则将这一文化元素——元宵节彩灯稳稳地定格在历史的门楣上。
第一套元宵节彩灯邮票是1981年2月19日,中国原邮电部发行的T60《宫灯》特种邮票。全套共6枚,主图全部为精巧绝伦的宫灯。宫灯,也称宫廷花灯,是中国古代宫廷内制作并使用的一种照明灯具。由于是宫廷所用,因此在制作上突出了“皇家”特色,做工精细繁复,装饰雍容华贵,充分彰显了帝王家的富贵与奢华。宫灯造型有八角、六角、四角形之分,种类有挂灯、座灯、提灯、壁灯之别。各面画屏图案内容多为龙凤呈祥、福寿延年、吉祥如意等。宫灯用料较为考究,以红木、紫檀木等贵重木材居多,且金银装饰。制作精细,技艺精湛,雕、镂、刻、画无一不备。邮电部发行的T60《宫灯》特种邮票,主图表现的正是中国传统宫灯中的6种代表:花篮灯、龙球灯、龙凤灯、宝盆灯、草花灯、牡丹灯。每一种宫灯造型雍容大度,做工精美豪华,将中国古代彩灯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赏图看票,令人脑海中立时浮现“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的节日喜庆盛况。
第二套元宵节彩灯邮票是1985年2月28日,中国邮政发行的T104《花灯》特种邮票,全套共4枚。花灯,又名彩灯、灯笼,始于汉,盛于唐,兴于宋。花灯通常分为吊灯、座灯、提灯几大类,融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剪纸、诗词书画多项民俗文化技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品,多竹木、金属、绸缎、明珠、玉佩、丝穗、纸品、玻璃等材料扎制,制作精巧,品种繁多,“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T104《花灯》特种邮票主图选用的是中国当代民间工艺大师制作的“九莲献瑞”、“龙凤呈祥”、“百花齐放”、“金玉满堂”四幅花灯图样,分别代表了中国花灯中的精品:九莲灯、龙凤灯、花篮灯、金鱼灯。每幅图案都凸显了中国花灯艺术的魅力:构思精妙,制作精致,设计匠心独运,外观赏心悦目,令人叹为观止。其中“金玉满堂”(金鱼灯)出自上海已故“江南灯王”何克明之手,由金鱼和莲花、荷叶、藕的形象构成,色彩明艳,造型生动,寓意“连年有余”。四盏花灯竞相争艳,营造出了元宵节“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的节日氛围,可谓是元宵节民俗的缩印版。
第三套元宵节彩灯邮票是2006年2月12日(正月十五),国家邮政部门联合香港特区邮政署、澳门特区邮政局,发行的一套元宵节花灯主题邮票——2006-3T《民间灯彩》特种邮票。全套共5枚,分别选取陕西商洛鱼灯、北京白菜灯、江苏南京莲花灯、浙江仙居龙凤灯、广东佛山花蝶灯作为图案。全套票以鱼、莲、龙凤、蝶、菜为图案,极富民俗特色,寓意“年年有余”、“龙凤呈祥”、“财源广进”、“喜事迭来”,拼出了“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元宵节日画图。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共同的节日,所以,全国也发行过多套以彩灯为主图的元宵节邮票。由于宫灯、花灯、彩灯等被赋予了典型的元宵节文化内涵,因此,元宵节题材的邮票近年来在国内外收藏界颇受尊宠,身价扶摇直上,如T60中的“牡丹灯”邮票,面值60分,而今已涨至180元,足足升值了299倍!整套邮票报价200元,涨幅为184倍。
第三套2006-3T《民间灯彩》
新闻推荐
晚上10点,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的一家网咖内人声鼎沸。“下周考英语是吧?”一局游戏结束后的间隙,一名玩家问旁边的“队友”...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