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娜
阅读提示
■26年来,她依靠着超强的责任心和对学生的慈母般的爱,一路从一线教师成长为学校的德育主任。身份变了,任务变了,但不变的是她“用德树人,以爱‘育才’”的初心。
每年秋季新生入学后,在延安育才学校校史陈列室,总能看到一名女教师带领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室内参观。每到一处,她总会认真观察孩子们的参观情况,并适时为学生们进行讲解,让红色基因的种子从小在孩子们心中萌芽。
这位女教师就是延安育才学校德育主任樊晓燕。从教26年来,无论是在普通教师岗位,还是做德育工作,她都始终用满腔的热情对待教育教学工作,用温情的爱呵护、滋养着学生的成长。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她多次荣获模范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创卫先进个人等称号。
勤学深思,让延安精神深入童心
2017年10月,应央视主持人鞠萍邀请,学校“小小讲解员”到北京展览馆参观学习和讲解,受到一致好评;2017年5月,学校排练的大型历史情景剧《延安岁月》,并在学校、社区、延安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大手拉小手走进圣地延安”现场演出,社会反响良好;2018年4月18日,学校的税法进校园活动在陕西电视台、中国税务报、央广网等多家中省新闻媒体黄金时段与主要版面播出和报道……近几年来,延安育才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这每一项成绩的背后都凝聚着樊晓燕的无数次思考与探索。
从主持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天起,樊晓燕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将延安的革命精神融入学生的成长?如何将德育工作与延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结合起来?”
通过深入研究,细致学习,她在校领导的引领下,整合社会资源,以特色教育为抓手,创新推出了通过宣讲延安故事、宣传延安精神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日常德育工作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看着自己精心培养的小小讲解员一批批走出校园,深入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纪念馆、杨家岭中央大礼堂等地,声情并茂地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讲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她的内心格外欣慰。
细处着眼,让学生个个学有所长
“手掌张开伸直,四指并拢,大拇指自然展开,掌心面向观众或稍稍朝向斜上方。”“抬手时要大臂先动,随即小臂、手腕、手一起抬起。”“讲解时不需停留,边走边讲,侧行时上身要转向游客,目光柔和地看着游客。”
对学生,樊晓燕始终耐心十足,她注重德育工作的每个细节,从规范升旗仪式,到精心安排值周工作,再到主题班队会的开展、小小讲解员的培养,她都严格把关,亲力亲为,不放过每一处瑕疵。
经过她组织的各项活动总是秩序井然、活力十足;经过她的培训小小讲解员个个口齿伶俐、自信大方。去年暑假,来自北京育才学校的100多名师生在延安育才学校校史陈列室听了小小讲解员的讲解后,感慨地说:“这个学校的讲解员娃娃真厉害!”
为强健孩子们的身体,她还主张在校内实施“阳光体育”活动,保证了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她还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在校内成立了戏曲小组、陕北民歌、陕北剪纸、陕北秧歌、校园足球、陕北腰鼓等50多个兴趣小组,利用每周五下午时间安排专人负责训练,让学生个个学有所长。
爱心浇灌,让困难学生后顾无忧
用爱心感化学生,用人格魅力去熏陶学生。除工作认真负责之外,樊晓燕还对学生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
2016年9月,樊晓燕偶然发现,六年级学生张雨双腿残疾行动不便,每天只能让母亲背着来上学。她当即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张雨买了一把崭新的轮椅,减轻了张雨一家人不少负担。、
几年前,延安育才学校校舍紧张,六年级学生只能搬到宝塔小学就读,因为交通和吃饭不便,教师、学生和家长都难以接受。想到这种局面会对教育教学工作及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樊晓燕一刻都坐不住了。她主动提出去做老师和学生的工作,而且主动请缨去宝塔小学参与教学和管理。在她的努力下,学校当年的毕业班工作顺利完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樊晓燕是平凡的,但她播种的德育之爱,已经在学生中汇成了爱的溪流,长成了参天大树。而今,她依旧初心不改,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跋涉着、耕耘着、探索着、追求着……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规范隐患治理流程,鼓励全员参与隐患排查,蒲洁能化公司与陕西讯奇科技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安全隐患管理系统。经...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