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不过饺子。”这是我国民间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现在吃顿饺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普通的事情。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大西北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部队基层连队,过年能吃上一顿水饺可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
1981年,我在驻陕西渭北高原的步兵第141师422团3营7连担任指导员,这年春节前夕,我和连长赵焕新商量,能否改变一下以往过年连队会餐加几个菜、仍然吃馒头的老办法,连队集体吃上一顿饺子。
当时,全连满编四个排12个班,加炊事班和连部共136人,每人每天的伙食费只有4角7分钱,连队伙食底子比较薄。这么多人吃水饺怎么才能组织好,让大家吃好,吃饱,吃得高兴呢?
为此,我召开了连队党支部会议,专题研究此事。会议决定,为了增加节日气氛,让战士们更加高兴地过个年,准备杀一头猪供全连吃顿饺子。具体由副连长夏云生和司务长组织实施,炊事班统一炒菜、和面、剁猪肉白菜的饺子馅,各排以班为单位到炊事班按人数领取和好的面和饺子馅,班里组织包饺子,会餐时每班1瓶白酒2瓶葡萄酒,同时要求连队干部到各班和战士一起包饺子。
渭北高原的冬天是寒冷的,可军营的生活却处处充满了温情暖意。这是全连第一次过年包饺子吃,战士们闻讯后无不兴高采烈,喜气洋洋。
除夕的傍晚,天空飘起了小雪,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在欢乐的气氛中,干部战士们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天南海北,无所不谈,不时引来阵阵欢声笑语,大有其乐无穷之意。
“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尤数饺子香。”揉好面,制剂子,擀面皮,包饺子,大家开始行动起来了,工具不齐全怎么办?战士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有擀面杖,有用日光灯棍的,有用战备锹把的,还有用训练用的四零火箭筒杆代替的。
没有面板,战士们把军绿色的塑料布铺在课桌上当面板,还有的掀开被褥直接把塑料布铺在床板上擀面皮。
有的班不会擀面皮,战士们就把面皮擀成锅盖大小,然后再用喝水的茶缸口倒扣成包饺子用的小面皮。
当时部队驻地条件比较艰苦,冬季连队取暖,主要靠每班垒的煤炉火墙,饺子包好后,没有煮饺子的锅,有的班就用铝制的战备盆代替,还有两个班把洗脸盆也派上了用场。
除夕夜里,窗外雪落无声,屋内灯光暖人,锅里热气腾腾,大家把所有的思念与祝福,都包进那薄薄的饺子皮,红红的火苗滚开的水,越煮越觉得有滋味,伴随着辞旧迎新的欢笑声,盛上饺子,也盛出了对来年美好的期望。
菜端上来了,饺子出锅了。各班开始用餐,在愉快的气氛中,我拿着碗筷到各班看望大家并品尝他们包的饺子,寒风吹来,雪花飘过,看到战士们的高兴劲儿,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
我注意到各班包的饺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五花八门,有的像是波波饺,有的像是蛤蜊饺,还有的像是马蹄饺,个别班包的水饺有点搞笑,不太像饺子,倒有点像小包子,但我从战士们写满认真和快乐的笑脸上,深深地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和他们内心的喜悦。
在步兵8班,刚入伍的江苏籍新战士顾艳明,双手捧着已倒上酒的军用茶缸向我敬酒,并高兴地说:“昨天我妈还来信问,在部队过年能吃上饺子吗,会完餐我马上给家里写信,告诉家里我在部队过的第一个春节就吃上了饺子,过得很开心。”
走进40火箭筒班,大家正围坐在一起边吃水饺边讨论明年训练的事。来自陕北的班长杜成和向我报告,请指导员放心,刚才我们班商量了,过了年撸起袖子,加油干!团结一致,刻苦训练,成绩不但要全连数第一,而且争取在全营全团也挂上号。
每班吃两个饺子,十几班转下来,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我感觉这顿水饺是多年来吃水饺吃得最开心的一次,也是最有意义的一次。当我走到连队临时为7个回民战士专设的房间时,来自宁夏的回民战士金占国对我说:“指导员,过年连队吃饺子真好,明年我一定好好干,把训练成绩提上去。”
我对大家说,过年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求愿望的特有方式,饺子的谐音“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意味着大吉大利,祝大家春节愉快,吉祥如意,明年教育训练取得好成绩。
岁月如梭,韶光易逝。一晃38年过去了,年年过年吃饺子,可每当我想起那年在连队过年吃饺子,心里总是充满了温馨的、难忘的,也是美好的回忆。
高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齐卉)1月28日,记者从省气象局获悉: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1月29日晚上到30日,陕西省中南部将有一次雨雪...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