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坡
最近,网上一段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老人在公交车上发现鞋带松了,几次弯腰都没能够到脚面,旁边的姑娘见此情景蹲下身来,打算给坐着的老奶奶系鞋带。老人似乎有些难为情,但姑娘不为所动,静静地为老人系好鞋带。后经网友证实,视频中的姑娘与老人并不是祖孙关系,而是素昧平生的路人。姑娘的善行也赢来网上网下一片赞誉。
实际上,行善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却往往因为人们“想太多”而止步。曾经有媒体随机采访路人,询问在路上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最担心什么,回答最多的就是怕帮助之后反遭讹诈。不仅如此,嫌麻烦、怕被人笑话等都会影响善行的实施。搀扶老人或盲人过马路会不会上班迟到,看到路边有狗粪清理一下会不会被行人嘲笑,发现路面有碎玻璃片弯身处理,会不会因为影响车辆通行而遭到司机鸣喇叭驱赶……不可否认,社会上确实存在少数事不关己的“看客”,他们对善行不屑一顾,甚至打击嘲笑。更有甚者,与积德行善背道而驰,像高铁“霸座”,抢夺公交车方向盘等,这些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挑战着社会文明。尽管如此,这些极少数的行为并未阻挡善行成为社会主流。
陕西宝鸡“的姐”谢东林为素不相识的病患乘客联系医院、帮忙筹钱、聘请护工,直至乘客病好出院;浙江慈溪四年级小学生黄唯在乘坐293路公交车过程中,短短12分钟连续4次给他人让座;还有医生双手为输血患者暖血袋长达40分钟,司机夜间为在山路骑行的小学生开灯照明,快递员看到老人多次收到保健品后委托邻居转告老人防止上当受骗等等,这些“暖新闻”透露出来的善意就是这个社会的大爱。
涵养社会的文明素养,需要我们正向激励和引导管理。防止善念止于想法,既需要民众文明素质的整体提升,也需要对善行进行广泛传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要主动承担传递善行的社会责任,让文明之风传播得更远,让文明风气更加充盈。
维护社会文明,积小善为大善,这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共同科目”,也是对每一位自然人的现实考验。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善小而为同样可以树立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我们坚信,普通人的善行、公共空间的文明,一定都能带给这个社会满满的正能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吕扬)12月25日,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为主题的陕西...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