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闻 西安市 铜川市 宝鸡市 咸阳市 渭南市 延安市 汉中市 安康市 商洛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陕西新闻 > 正文

王石凹 工业遗产保护的“陕西探索”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8-12-24 02:30   https://www.yybnet.net/

停产后,矿区没有了往日的繁华蒸汽机车成了历史的见证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11月21日,工信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陕西省的王石凹煤矿、延长石油厂两处工业遗产成功入选。加上此前入选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宝鸡申新纱厂,截至目前,陕西省共有3处工业遗产升级“国家队”。

事实上,陕西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聚集地之一,工业遗产遗存较多。众多近现代工业企业所留下的办公楼、工厂车间、机械设备、专用设施等承载了我国和陕西省一段时期工业文明的重要信息,成为具有特定价值的工业遗产。然而,随着工业重心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建设和改造、房地产开发,大量企业面临废弃、拆除或搬迁,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愈发显得迫切!

煤城“小香港”的傲娇

这里,曾经是国家“一五”时期由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辉煌时期,这里的生产热火朝天;常住居民就有3万余人,学校、医院、食堂、商店一应俱全,因其繁盛而被誉为煤城“小香港”……这里,就是被誉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王石凹煤矿。

近日,记者驱车从西安出发,途经铜川老城区,沿着蜿蜒的山路一直向东,来到了王石凹煤矿。映入眼帘的亚洲最长的单边拐角楼、整齐排列的餐厅、工人俱乐部、学校、医院展现了曾经的辉煌;保存完好的苏联专家楼、蒸汽机车、苏式选煤楼记录着矿区的荣光。穿行在行人稀少的街道,仰望空旷的办公楼,抚摸斑驳的运煤车,记者仿佛瞬间穿越时空,回到了矿区机器轰鸣、人流穿梭、热闹非凡的过往。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母亲带着我和姐姐、哥哥背井离乡,从陕西咸阳一个小山村来到王石凹煤矿,从此我就和煤矿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里成长、工作的王石凹煤矿宣传部部长郑养平见证了这座煤矿的发展历程。初到矿山时,郑养平一家就住在王石凹煤矿西山的山坡下,两口土窑洞,门前一棵大桐树遮住了炎炎烈日,通往市区的铁路运输线从门前的山脚下穿过,蒸汽机车激昂的汽笛声总是令他兴奋不已。在郑养平眼里,这里俨然就是一个小的城市,学校、医院、食堂、商店,一应俱全。鼎盛时期,这里仅矿工就有7000多人。一到晚上,夜市摊点上人来人往,这其中多半都是刚刚下夜班的矿工。

“王石凹煤矿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机械化竖井,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曾以‘矿井规模大、生产能力大、井筒直径大、矿车容量大’等特点闻名业界,享誉西北,并因此成为陕西煤炭经济建设的‘台柱子’。”郑养平说,改革开放初期,敢为人先的王石凹人在全国率先推广高档普采,连续三年夺得全国高档普采冠军,最高时年产达133万吨。在条件艰苦的岁月,涌现出了连续3年获全国普采冠军、连续5年跨入全国高档普采甲级队伍行列的原采煤五区;连续6年获全国甲级掘进队称号的原掘进三队等一系列先进集体……

一样的辉煌一样的落寞

时光流逝、风光不再,2015年9月,王石凹煤矿正式关停。“这煤矿养活了我们三代人,感情很深,关停的消息对我们就像晴天霹雳。大家交流的时候,都很茫然,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2015年9月23日,蔡玉华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在这一天,王石凹煤矿彻底关闭,在合影的时候,大家都难过地流下了眼泪。“作为一个创造过辉煌业绩的老矿区,不再生产一吨煤,这样的反差,让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矿井关闭那天,领导在台上哭,职工在台下哭,大家谁都不舍。”回忆起当天的场景,王石凹煤矿党委书记王鹏湿润了眼眶,对于很多人来说,王石凹不仅是一座煤矿,更是几代人的记忆。它的兴衰不仅反映出煤城铜川的变迁,更是我国煤炭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厂子关了,谁心里不难过?”和王石凹煤矿的职工一样,位于西安东郊的陕西钢厂的职工们早在10年前就经历过工厂关闭时的痛苦和焦虑。马连成是陕西钢厂的老职工,回忆起昔日钢厂生产的辉煌,他依然充满了自豪。1958年5月,西安东郊的幸福路一带还是荒草丛生、满目荒凉的景象,马连成和来自西安各行各业,参加钢厂建设会战的人们一起在这里开始“安营扎寨”。“1965年,在开展‘大三线’建设的背景下,当时的冶金工业部决定将大连钢厂、抚顺钢厂、上钢二厂等钢铁企业部分生产线和工人迁到陕西,建设一个由冶金部管理的特钢企业,代号为52厂,厂址选定在当时的西安钢厂所在地。”马连成说,陕西钢厂是全国八个特钢企业之一,上世纪80年代达到钢铁生产的黄金时代。30年后,陕西钢厂转型停产,废弃的厂房再也没能发出轰鸣声,钢铁一代的记忆戛然而止。

无独有偶,曾代表了陕西纺织业辉煌的“纺织城”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相当一批纺织企业破产,大量纺织工人失业下岗;2008年,西安最早的现代纺织企业的大华纱厂因负债积苛、无力回天,申请政策性破产;2017年6月,曾获风光一时的咸阳经纬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宣告破产……随着时代变迁,企业转型升级,陕西有不少老厂或搬迁、或倒闭,工业遗产保护愈发显得迫切。

激发生命力助推城市发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以纺织业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在陕西陆续建厂。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在陕西建设了一大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厂和基地,留下的办公楼、工厂车间、机械设备、专用设施等是一个时代科技进步的缩影,承载了我国和陕西省一段时期工业文明的重要信息,见证了陕西省工业历史的传承,成为具有特定价值的工业遗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早在2008年3月,陕西省文物局就制定了《陕西省工业遗产普查工作方案》,从2009年至2014年与省工信厅联合组织开展了全省的工业遗产普查工作。2017年,陕西省文物局与省工信厅再次联合开展调查工作,以“一五”时期工业遗产为重点,完成了西安、宝鸡、铜川等地调查工作。秦川机械厂、西安高压电瓷厂、铜川矿务局王石凹煤矿等项目被列入工业遗产名录。

如何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让其影响城市文化,助推城市发展,陕西进行了相关探索。“近年来,陕西省主要实施了西安大华纱厂旧址、陕西钢厂保护利用项目等。在西安大华纱厂旧址基础上建成了‘大华·1935’文化商业综合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成为陕西省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范。2002年陕西钢厂土地流转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随后引入企业联合开发,将废弃的老厂区改造为‘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成为城市更新型建设的示范。”12月6日,长期从事文化产业研究的西安学者周晓文在接受三秦都市报记者采访时称,保护是手段,利用是目的,激发遗产生命力才是工业遗产保护的真正目标。

让更多工业遗产“活起来”

“大华·1935”“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半坡国际艺术区”等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成功,让身陷困境的王石凹煤矿看到了一缕曙光。根据矿井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保存完整的苏式建筑及前苏联援建的历史渊源,再加上矿区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等条件,王石凹煤矿毅然决定转型,将建设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项目提上日程。2017年12月,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入选第一批“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名单;2018年7月,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1月,工信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成功入选……“煤矿变公园,好!当然好啦!一个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谁不愿意看着它一点一点变好。”在矿区采访中,得知煤矿要建设遗址公园,许多已经在矿区生活几十年的老矿工对未来充满了期望!

“也许在一些人眼里,遗产的概念一般都局限于明清以前比较古老的文物,其实这样的理解多少表现出狭隘。正是基于这种理解,我国近代工业的遗产没有受到广泛重视,不少反映近代工业文明的遗址正在城市建设中被推倒,令人扼腕叹息。”周晓文坦言,工业遗产见证了中国工业成长和城市发展的历史,保护好这些遗产,就是保存这段历史。让周晓文欣慰的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办法》提出,要加强国家工业遗产合理利用,发展工业旅游,加强协同,形成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合力。

“工业遗产保护管理不应只是文物部门的事,需要工信、财政、住建、规划、旅游等部门紧密合作。同时构建专家委员会和联席会议制度,以保障工作顺利推进。”周晓文建议,打通政策瓶颈,实施有效扶持,可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在税收、财政、土地使用上制定优惠政策,在土地置换、废弃物治理等方面消除障碍,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再次,加大招商力度,可邀请专业团队和社会资本,做好工业遗产合理规划下的市场化开发利用,积极探索新模式、新业态。

文/图本报记者赵争耀

新闻推荐

压轴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眉户现代戏《大漠红柳》感人至深

12月21日、22日晚,作为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陕西片区)的闭幕演出剧目,榆林市戏曲研究院的眉户现代戏《大漠红柳...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王石凹 工业遗产保护的“陕西探索”)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