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民出版社惠西平社长(左)与陕西省版权协会曹先觉理事长(中),陕西省版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西安电视剧产权交易中心董事长党雷(右)在颁奖典礼上
颁奖典礼现场
↑获奖证书
↑奖杯
坚持自主研发 注重版权保护 推动版权运用
陕西人民出版社建社时间长,资源积累丰富,大型丛书、套书多,尤其是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图书积累已形成相当规模,具有较高价值。以此为基础,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大型数据库出版物,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出版社数字出版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陕西人民出版社以数字出版部为核心,积极归集整合相关资源,并先后申报《红色档案全文检索数据库》等三个大的数字出版项目,均通过评审顺利进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改革发展项目库。
在数字出版中,版权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涉足数字出版领域时,陕西人民出版社就专门开会研究版权保护问题,形成了一整套的版权保护措施。正是因为版权保护措施得当,电子书在方正、知网、当当、京东、掌阅、阅文和各移动平台上都有发布,却没有盗版的现象。
增强版权意识 主动参与反盗维权工作
陕西人民出版社十分重视版权工作,注重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建有完善的制度,设有专职人员,积极开展相关版权培训学习,提升全员版权意识,版权保护运行机制良好。
在日常出版经营工作中,陕西人民出版社严格遵法守规、诚信经营,不生产、不传播、不使用侵权盗版制品。严格执行《著作权法》等出版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保护著作权人及出版社双方的权益。以此同时,出版社注重版权保护,发现盗版等问题及时查处,先后积极协助黑龙江省版权局、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南充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河南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文化市场执法部门,对在市场检查中发现的涉嫌非法出版物进行认真核查和认定,不仅挽回了出版单位的经济及名誉损失,更是受到执法部门的好评。
在软件正版化管理方面,出版社不仅制定相关工作管理制度文件,加大对全社员工正版软件使用及盗版软件法律风险防范的版权知识宣传力度,而且增加资金投入,巩固正版化工作成果,软件正版化率达100%。
版权贸易成果显著
近年来,陕西人民出版社充分利用自身社科书精品优势,积极做好版权贸易与国际合作,“走出去”步伐明确加快。出版社设有专职版权人员,负责版权项目的引进与输出、宣传与推广,以及国内外版权图书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每年派员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香港书展等,交流拓展业务,并加大在法兰克福书展、莫斯科书展等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的宣传力度。
出版社还主动与有合作意向的国内外出版单位深度沟通交流,洽谈合作。2015年与韩国中小出版协会合作,共同承办“2015年中韩图书交流展”在陕西举办的活动,创造了版权输出引进的契机,扩大陕西人民出版社的对外影响力;2016年与俄罗斯俄语出版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双方图书的深度开发,等等。
近几年来,陕西人民出版社已将包括《中华人文精神》《出土文物与汉字文化》《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佛说死亡》《日本战国史》《日本味儿》《怪谈》《日本妖怪奇谭》《幕府时代》(一套三种)、《微战争》(一套三种)、《我走得很慢,但从未停下来》《趁活着,去旅行》等数十种风格各异、质量上乘的优秀通俗读物推广到了法国、日本、俄罗斯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并且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与此同时,出版社推出的《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问鼎太空》等主旋律图书也都授权了英文版,它们在海外的出版上市,不仅丰富了外国读者对于中国的全面了解和认识,而且讲好了中国故事,宣传了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此外,出版社还有多部图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走出去”项目,多部图书被评为优秀输出版读物:《衙门口:为官中国千年史》入选中国出版协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3年度输出版优秀图书,《怪谈》被评为2015年“第十四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出土文物与汉字文化》被中国版协、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参考杂志社评为“2016年度输出版优秀图书”。
新闻推荐
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 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聚焦大气污染防治
本报记者秦骥耿薇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事关幸福。11月30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围绕大气污染防治“...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